宜賓學院(yibin university)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四川省,是中美“”首批試點院校之一,四川省整體轉型發展改革試點院校之一,入選、。
學院是2001年5月11日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宜賓師範高等專科學校(1978年經批准建立)和宜賓分院(1984年建立)合併組建的省屬全日制綜合性。
截至2018年7月,宜賓學院占地1266.89畝,校舍面積38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億多元,藏書301.15萬冊(含電子圖書153.65萬冊),擁有固定資產近6億元。設有18個,開辦有本科專業59個、專科專業37個;有教職工1010人,有正高級職稱84人、副高級職稱269人,博士92人、碩士442人;有全日制在校本專科學生近15000人。
學院先後獲得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四川省最佳文明單位、全國民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造林綠化400佳單位、全國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單位、國家級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四川省衛生先進單位、四川省統戰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
基本介紹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 主管部門:四川省
- 學校官網:
- 中文名:宜賓學院
- 外文名:yibin university
- 簡稱:宜院
- 創辦時間:1978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類型:綜合
- 屬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 現任領導:院長:王玲
黨委書記: - 本科專業:九大學科門類的本科專業60個
- 院系設定:文學與新聞傳媒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等
- 校訓:厚德、博學、篤行、精進
- 校歌:《渴望飛翔》
- 地址:四川省宜賓市五糧液大道東段酒聖路8號
- 院校代碼:10641
- 主要獎項: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
四川省最佳文明單位
全國民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
四川省統戰工作先進單位
四川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 知名校友:、、、、、、等
- 所屬:中國 四川
- 郵編:644000
- 校舍面積:38萬平方米
- 占地面積:1300畝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歷史沿革,合併以前,合併之後,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科建設,對外交流,學術研究,科研成果,科研機構,學術資源,文化傳統,形象標識,校園文化,傑出校友,現任領導,校園環境,
歷史沿革
合併以前
- 宜賓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宜賓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前身為1975年創建的“社來社去”試點班和宜賓地區共產主義勞動大學。校址在原南溪縣李莊鎮白廟村。
1978年12月28日,經國務院批准為宜賓師範專科學校。
1987年,學校遷往宜賓市江北橋溪灣。
1993年,經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更名為宜賓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 四川教育學院宜賓分院
四川省宜賓師範學校
四川省宜賓師範學校前身為1939年興辦的“四川省立宜賓師範學校”。
1949年12月,宜賓解放,學校更名為“川南宜賓師範學校”。
1952年12月,學校再次更名為“四川省宜賓師範學校”。
宜賓教育學院
四川教育學院宜賓分院(宜賓教育學院)是國家教育委員會1994年3月28日批准建立。
2000年7月14日,向報送《宜賓市人民政府關於撤銷宜賓師範學校建制,將宜賓師範學校併入宜賓教育學院的請示,不久即得到省教育廳批覆同意。
合併之後
2001年5月11日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宜賓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和四川教育學院宜賓分院(含四川省宜賓師範學校)合併組建的一所省屬全日制綜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宜賓學院。
2012年,宜賓學院當選為常務理事單位。
2013年12月,宜賓學院與西華大學簽訂“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協定”。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8年7月,宜賓學院有18個二級學院,開辦有覆蓋文、理、工、管、經、法、教、藝、農九大學科門類的本科專業59個、專科專業37個。
- 本科專業
序號 | 所屬學院 | 專業名稱 | 修業年限 | 專業類 |
1 | 宜賓學院法學院 | 四年 | 法學類 | |
2 | 四年 | 法學類 | ||
3 | 四年 | 社會學類 | ||
4 | 宜賓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 四年 | 教育學類 | |
5 | 四年 | 教育學類 | ||
6 | 四年 | 心理學類 | ||
7 | 四年 | 教育學類 | ||
8 | 宜賓學院體育學院 | 四年 | 體育學類 | |
9 | 四年 | 體育學類 | ||
10 | 宜賓學院外語學院 | 四年 | 外國語言文學類 | |
11 | 四年 | 外國語言文學類 | ||
12 | 宜賓學院數學學院 | 四年 | 數學類 | |
13 | 四年 | 數學類 | ||
14 | 四年 | 化學類 | ||
15 | 四年 | 化工與製藥類 | ||
16 | 四年 | 環境科學與工程類 | ||
17 | 四年 | 化學類 | ||
18 | 四年 | 地理科學類 | ||
19 | 四年 | 機械類 | ||
20 | 四年 | 物理學類 | ||
21 | 四年 | 電子信息類 | ||
22 | 四年 | 電子信息類 | ||
23 | 四年 | 計算機類 | ||
24 | 四年 | 教育學類 | ||
25 | 四年 | 計算機類 | ||
26 | 四年 | 計算機類 | ||
27 | 宜賓學院礦業學院 | 四年 | 礦業類 | |
28 | 四年 | 食品科學與工程類 | ||
29 | 四年 | 生物工程類 | ||
30 | 四年 | 生物科學類 | ||
31 | 四年 | 生物科學類 | ||
32 | 四年 | 植物生產類 | ||
33 | 四年 | 植物生產類 | ||
34 | 四年 | 物流管理與工程類 | ||
35 | 四年 | 旅遊管理類 | ||
36 | 四年 |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 | ||
37 | 四年 | 經濟與貿易類 | ||
38 | 四年 | 工商管理類 | ||
39 | 四年 | 工商管理類 | ||
40 | 四年 | 公共管理類 | ||
41 | 四年 | 公共管理類 | ||
42 | 四年 | 馬克思主義理論類 | ||
43 | 四年 | 教育學類 | ||
44 | 四年 | 公共管理類 | ||
45 | 四年 | 公共管理類 | ||
46 | 宜賓學院音樂學院 | 四年 | 音樂與舞蹈學類 | |
47 | 四年 | 音樂與舞蹈學類 | ||
48 | 四年 | 音樂與舞蹈學類 | ||
49 | 四年 | 中國語言文學類 | ||
50 | 漢語國際教育 | 四年 | 中國語言文學類 | |
51 | 四年 | 新聞傳播學類 | ||
52 | 四年 | 戲劇與影視學類 | ||
53 | 四年 | 美術學類 | ||
54 | 四年 | 設計學類 | ||
55 | 四年 | 設計學類 | ||
56 | 四年 | 設計學類 | ||
四年 | 農林類 | |||
四年 | 食品類 | |||
動植物檢驗檢疫 | 四年 | 牧漁類 | ||
57 | 四年 | 農林類 | ||
58 | 機械電子工程 | 四年 | 機械類 | |
四年 | 計算機類 | |||
食品科學和工程 | 四年 | 食品類 | ||
社會工作 | 四年 | 管理類 | ||
工商管理 | 四年 | 管理類 | ||
四年 | 環境化工類 | |||
四年 | 製造類 | |||
建築電氣與智慧型化 | 四年 | 建築類 | ||
參考資料: |
- 專科專業
序號 | 所屬分院 | 專業名稱 | 學制 |
1 | 計算機學院 | 三年 | |
2 | 三年 | ||
3 | 教師學院 | 三年 | |
4 | 三年 | ||
5 | 數學學院 | 三年 | |
6 | 外語學院 | 三年 | |
7 | 體育學院 | 三年 | |
8 | 美藝學院 | 三年 | |
9 | 礦業學院 | 三年 | |
10 | 政管學院 | 三年 | |
11 | 法學院 | 三年 | |
(註明:以上信息截至2018年7月) |
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7月,宜賓學院有教職工1010人。有正高級職稱84人、副高級職稱269人,博士92人、碩士442人;有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四川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等8人;有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16人,宜賓市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5人,宜賓市拔尖人才15人,宜賓市骨幹人才3人。另聘有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等校外專家教授和雙師型教師160餘人。
序號 | 名稱 | 獲批時間 | 級別 |
1 | 套用型中文專業“核心能力綜合培養”教學團隊 | 2009年 | 省級 |
2 | 計算物理高校重點實驗室教學團隊 | 2010年 | 省級 |
(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人):、
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4人):、、郭鵬、
四川省高校教學名師(2人):、
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16人):譚超、伏飛雄、劉敏、、、、、魏琴、閔軍、高曾輝、郭鵬、蔣德均、肖乾利、白玉林、王藩侯、孟林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16年4月,宜賓學院有國家級綜合改革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5個,省級綜合改革專業8個,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專業3個;建有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建設有省級精品課程17門,校級精品課程34門。
國家級綜合改革專業(1個):社會工作
省級特色專業(5個):、、、、生物工程
四川省首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套用型示範專業(3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生物工程
省級綜合改革專業(8個):、、、、、物理學、、
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專業(3個):、、
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實踐教學基地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綜合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需求導向工程套用型電子信息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省級精品課程(17門):、、、、、公共事業管理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動物學、教育原理、數學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市場行銷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與統計物理學、、。
- 學生成績
2011年至2016年,宜賓學院學生共獲得國家級競賽獎項141個、省級競賽獎項309個,其中獲得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vex機器人大賽、全國師範院校師範生教學技能大賽等競賽的全國一等獎32項。
- 學院獲獎
截至2016年4月,宜賓學院先後獲得“全國文明單位”、“全國語言文字工作示範校”、“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造林綠化 400佳單位”、“四川省園林式院校”、“四川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
學科建設
截至2011年10月,宜賓學院與西華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取得招收理論、物理學、、、、、7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資格;並培養了相關校級重點學科,其中一級學科7個,二級學科11個。
校級一級學科(7個):、、物理學、、、、(培育學科)
校級二級學科(11個):、、、、、、、、(培育學科)、(培育學科)、(培育學科)
對外交流
截至2018年7月,宜賓學院先後與同濟大學、、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四川師範大學、、美國南卡州貝寧迪學院、、、等開展了多方面的合作,與德國bsk國際教育機構深化合作,組建了“中德國際工程師學院”。加強與美國、德國、日本、韓國和台港地區高校的交流與合作,拓展合作項目;探索高校合作機制,共享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資源,構建教師、管理幹部出國培訓與研修長效機制。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截至2018年7月,宜賓學院教師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立項11項;省部級項目69項、市廳級項目314項。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9項,其中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優秀獎4項;獲四川省教廳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2項;獲宜賓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84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28項、三等獎52項。全校教師共發表科研論文300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1260餘篇;被sci、ei、istp、cscd和cssci等收錄500餘篇。
序號 | 負責人 | 項目名稱 | 立項時間 | 項目來源 |
1 | 譚超 | 近紅外光譜組合集成化學計量學模型的腸癌診斷方法研究 | 2013年 | 國家自科基金 |
2 | 郭鵬 | 三種亞洲蝮蛇的比較分子系統地理 | 2013年 | 國家自科基金 |
3 | 眭劍 | 碳化矽表面碳基水潤滑塗層的多元複合設計與摩擦學性能研究 | 2013年 | 國家自科基金 |
4 | 2013年暑期西部高校化學骨幹教師培訓 | 2013年 | 自科基金.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金 | |
5 | 許京元 | 社會主義"東方道路"的再認識研究 | 2013年 | 國家社科基金 |
6 | 西部地區宗教對社會和諧的影響及其法治化管理模式研究 | 2013年 | 國家社科基金 | |
7 | 大學實現文化傳承創新功能的機制研究 | 2012年 | 全國教育科學基金 | |
8 | 中國現代哲學主體意識重構問題研究 | 2012年 | 國家社科基金 | |
9 | 崔風暴 | 低碳政策體系最佳化及演進路徑研究 | 2012年 | 國家社科基金 |
10 | 非傍軸電磁光束的偏振奇點及其演化新特性研究 | 2012年 | 國家自科基金 | |
11 | 鄧凱 | 分散式天線ofdm中針對多頻偏的補償技術研究 | 2012年 | 國家自科基金 |
12 | 圖像及視頻盲超解析度重建及其關鍵技術研究 | 2012年 | 國家自科基金 | |
13 | 主動膠囊機器人在腸胃道中運動和導航機理研究 | 2012年 | 國家自科基金 | |
14 | 西部留守兒童社會工作綜合服務體系研究 | 2011年 | 國家社科基金 | |
15 | 漢語韻律語法研究 | 2011年 | 國家社科基金 | |
16 | 中國竹葉青蛇屬viridovipera的分子系統與形態進化 | 2009年 | 國家自科基金 | |
17 | 郭鵬 | 原矛頭蝮屬兩物種的種下分類及系統發育研究 | 2006年 | 國家自科基金 |
參考資料: |
科研機構
截至2018年7月,宜賓學院建有省級科研平台4個,四川省1個,市廳級科研平台9個;成立了與地方經濟發展相關的4個四個校級研究中心等32個科研機構。
四川省重點實驗室(1個):固態發酵資源與利用實驗室
四川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4個):發酵資源與利用實驗室、計算物理實驗室、香料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實驗室、過程分析與控制實驗室
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中國酒史研究中心、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
四川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社區矯正研究中心、農村社區治理研究中心、農村幼兒教育研究中心、新建院校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水運經濟研究中心
四川省博士創新實踐基地(1個):中國酒文化博士創新實踐基地
四川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長江上游航運物流協同創新中心
校級研究中心(4個):“宜賓酒產業與酒文化研究中心”、“宜賓能源開發與利用研究中心”、“宜賓輕紡與化工研究中心”、“宜賓電子與機械製造工程研究中心”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8年7月,館藏圖書661多萬冊,其中紙質圖書161萬冊,電子圖書500多萬冊。
學術期刊
《》於1979年創刊,2001年正式更名為《宜賓學院學報》,為月刊,是一綜合性學術期刊。該刊被《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華藝線上圖書館》等多家文獻檢索機構收錄。該刊2002年被評為全國“質量進步社科學報”;2003年被評為首屆《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2005年獲“全國優秀學報”稱號;2006年被評為“全國優秀社科學報”、“四川省高校社科優秀學報”。
《宜賓學院學報》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 校徽
校徽以宜賓的“宜”字為主要創意思路,“宜”既表現了宜賓學院的區位,也蘊含宜賓學院於宜賓紮根,與宜賓同成長共發展的含義。
”宜“字通”儀“即法度、標準;通”誼“即合理的道理、行為;具有豐收、恰當、正好。得其所也等積極向上的寓意。
校徽造型及寓意解釋
校徽整體取鐘的外形,合“洪鐘大呂”之寓意,表明宜賓學院作為高等學府肩負傳播文明、培養人才的使命,樹“正大、莊嚴、和諧、博雅”之風,也必將有振聾發聵,聲名遠揚之效。
“鐘”之引申含義:彰顯宜賓學院人為宜賓學院的影響力提升而弘揚正能量的氣概。
校徽內部似“多”字,既蘊含宜賓學院是一個多學科的綜合性大學,莘莘弟子匯聚學院,多字又具有“人才聚焦、成果聚焦、服務聚焦”的含義;同時“多”字造型如雙手互握,傳遞了宜賓學院師生員工相互成就、幫助與呵護的真誠與熱情。意指學院人齊心協力,奮力譜寫轉型發展新篇章。
校徽內部以“宜”之篆字為主體,並一線貫通,與外圓相連,寓意我院接天地浩然之氣、融通海內外優勢資源,必將積健為雄,蓬勃發展。該校徽整體設計創意與風格傳承了中華民族悠久的“和”“合”文化。圓通的外型寓意和諧環境,也表達了學院構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校園氛圍。校徽形似“大”與“家”,蘊含宜賓學院辦學目標為建成特色鮮明的綜合性本科“大學”的願景,也寓意宜賓學院人愛校如家、愛生如子、愛崗敬業的家國情懷和齊心協力,共同為實現我校的願景和辦學目標而努力奮鬥的精神內涵
宜賓學院校徽
”宜“字通”儀“即法度、標準;通”誼“即合理的道理、行為;具有豐收、恰當、正好。得其所也等積極向上的寓意。
校徽造型及寓意解釋
校徽整體取鐘的外形,合“洪鐘大呂”之寓意,表明宜賓學院作為高等學府肩負傳播文明、培養人才的使命,樹“正大、莊嚴、和諧、博雅”之風,也必將有振聾發聵,聲名遠揚之效。
“鐘”之引申含義:彰顯宜賓學院人為宜賓學院的影響力提升而弘揚正能量的氣概。
校徽內部似“多”字,既蘊含宜賓學院是一個多學科的綜合性大學,莘莘弟子匯聚學院,多字又具有“人才聚焦、成果聚焦、服務聚焦”的含義;同時“多”字造型如雙手互握,傳遞了宜賓學院師生員工相互成就、幫助與呵護的真誠與熱情。意指學院人齊心協力,奮力譜寫轉型發展新篇章。
校徽內部以“宜”之篆字為主體,並一線貫通,與外圓相連,寓意我院接天地浩然之氣、融通海內外優勢資源,必將積健為雄,蓬勃發展。該校徽整體設計創意與風格傳承了中華民族悠久的“和”“合”文化。圓通的外型寓意和諧環境,也表達了學院構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校園氛圍。校徽形似“大”與“家”,蘊含宜賓學院辦學目標為建成特色鮮明的綜合性本科“大學”的願景,也寓意宜賓學院人愛校如家、愛生如子、愛崗敬業的家國情懷和齊心協力,共同為實現我校的願景和辦學目標而努力奮鬥的精神內涵

- 校訓
厚德、博學、篤行、精進
校園文化
- 文化活動
學院存有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的學生文化活動中心。學院以大學生素質拓展為統攬,以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為主線,開展科技、文化、體育、學術、文藝等校園文化活動,主要包含綠茵杯足球賽、籃球比賽、大型文藝演出、校園歌手大賽、大學生青春風采大賽、演講比賽、辯論賽、各類學術講座、學習經驗交流會、考研經驗交流會大學生英語競賽、大學生電子設計製作大賽、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大學生“挑戰杯”課外科技競賽等。
該校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課外科技競賽、“新航道杯”全國校園歌手大賽、全國推新人大賽、全國大學生藝術節(四川賽區)、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等比賽,多人獲得全國和省級一、二、三等獎。
2011年恰逢建黨90周年,宜賓學院有組織了建黨90周年系列文化活動。
- 學生社團
根據2018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有以下社團:
鄧小平理論研究會、弘聲藝術團、教職工廣場健身舞協會、象棋、圍棋協會、教職工羽毛球協會、教職工橋牌協會、教職工釣魚協會、教職工游泳協會、女教職工民間舞蹈協會、教師健美協會
學生影視文化傳播中心(校園電視台)、廣播通訊社(“校園之聲”voc廣播電台)、校報記者團(《宜賓學院報》)、政府管理學院通訊社、教師教育學院通訊社
江嵐文學社、鳳凰文藝聯合會、大學生演講愛好者協會、影視研究協會、大學生曲藝協會、漢服與漢文化愛好者協會、茶道學社、三源市場研發社、投資 創業協會、會計愛好者協會、旅遊愛好者協會、萬學職業精英社
讀行者社團、大學生心理健康協會(《學生工作導刊》)、考研俱樂部、社會科學讀書協會、管理學社、數學建模協會、早期教育協會、英語俱樂部、流暢日語協會、對外漢語交流協會(雙語協會)、學生法律協會、社會工作協會、愛心協會
動漫社(布拉斯托邦動漫社)、書畫愛好者協會、網頁設計協會、尚品設計精英社、器樂協會、舞者俱樂部、聲樂愛好者協會、街舞愛好者協會、化妝協會、手工協會
足球協會、籃球協會、桌球協會、武術協會、跆拳道協會、健美操協會、裁判愛好者協會、定向運動協會(冬季定向運動協會)、雙節棍協會、自由之風輪滑愛好者協會、若巴士特robust跆拳道雙節棍俱樂部
軍事愛好者協會、飛young社、食藥用菌社團、環境保護協會(環保志願者協會)、化工設計協會、電子愛好者協會、攝影愛好者協會、科技創新協會、大學生創新學會、百度宜賓學院吧俱樂部。
傑出校友
:校長、黨委副書記
:現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院長
:中共雅安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常務),市行政學院院長(兼)
:副市長、黨組成員,委書記
:辦公室黨組成員、副主任
: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區人南商務區推進辦黨組書記、區樓宇辦黨組書記
:委常委、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黨組副書記
: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
:委常委、什邡市委副書記、市總工會主席
:黨委書記、局長
:安居區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
:黨委書記、局長
:黨委書記、董事長、總裁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名譽院長 | |
黨委書記 | 蔡樂才 |
院長 | 王玲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
黨委副書記 | |
黨委常委、副院長 | |
副院長 | |
黨委常委、副院長 | |
黨委常委、副院長 | |
黨委常委、副院長 | |
副院長 | |
黨委常委、組織部長 | |
參考資料: |
校園環境

碩勛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