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狄

夷狄:讀音,基本釋義,引證解釋,-九游会j9

夷狄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yí dí,古稱東方為夷,北方部族為狄。常用以泛稱除族以外的各族。《·》有記載:“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夷狄
  • 讀音:yí dí
  • 釋義:.指地區
  • 出處:《論語·》
讀音,基本釋義,引證解釋,

讀音

yí dí

基本釋義

1.公元前2200年夷狄部落曾生活於平泉一帶,平泉一帶有夷狄造酒之說。
2.指少數民族地區。
3.視為夷狄。

引證解釋

1.古稱東方部族為夷 ,北方部族為狄。常用以泛稱除華夏族以外的各族。
《道德經》 : "視而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論語·》:“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霜露所均,不育異類,姬漢舊邦,無取雜種。——丘遲《》
《》第十四章:“素夷狄,行乎夷狄。”
《·傳》:“聖王之制,施德行禮,先京師而後諸夏,先諸夏而後夷狄。”
宋·王安石《》詩:“家家養子學耕織,輸與官家事夷狄。”
明·陸人龍《》:“隨為他具揭登撫(),備述乞轉奏之意。且道:‘鎮系武弁,罔知可否。因據其臣民推戴,位分已定,況今夷狄竊發之際,東西多事之日,鎮唯曲慰,冀無意外之虞。’”
魯迅 《墳·論“他媽的!”》:“唐以後,自誇族望的風氣漸漸消除;到了金、元,已奉夷狄為帝王,自不妨拜屠沽作。”
《》卷一一《》:“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
2.指邊遠
《國語·鄭語》:“或在王室,或在夷狄,莫之數也。”
唐·《》:“其子孫甚多,散處中國夷狄,皆冒管城 。”
唐·聶夷中《》詩:“莫言行路難,夷狄如中國。”
唐·柳宗元《》:“又怪其不為之,而列是夷狄。”
3.視為夷狄。
《公羊傳·桓公十五年》:“皆何以稱人?夷狄之也。”
《·僖公三十三年》:“其謂之秦何?夷狄之也。”
新五代史·十國世家年譜論》:“以之君而視十國,夷狄之則未可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