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省會,簡稱“並(bīng)”,別稱,古稱,也稱,是、、、核心城市,山西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國際交流中心,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歷史,2500年建城史,“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衝,控五原之都邑”的歷史古都。太原市三面環山,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經,自古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是中國北方軍事、文化重鎮,世界都會,中國能源、重工業基地之一。太原的城市精神是包容、尚德、崇法、誠信、卓越。
太原市轄6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政府駐新建路。太原市位於山西省中北部的,北接,東連,西交,南鄰,地理坐標東經111°30′~113°09′,北緯37°27′~38°25′之間,市中心位於北緯37°54′,東經112°33′。
太原市境總面積6988平方千米,總人口442.14萬(2018年)。其中太原市區總面積1460平方公里,2012年底太原市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400平方公里,市區人口369萬。
2018年3月,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太原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2018年11月,入選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太原
- 外文名稱:taiyuan,тайюань,태원,ไท่หยวน
- 別名:,,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中國
- 下轄地區:6區、3縣、代管1
- 政府駐地:太原市新建路69號
- 電話區號:( 86)0351
- 郵政區碼:030000
- 地理位置:中北部,北部
- 面積:6999平方公里
- 人口:442.14萬(2018年)
- 方言:--
- 氣候條件:
- 著名景點:、、、、、、等
- 機場:
- 火車站:、、、
- 車牌代碼:晉a、晉n(涉外車牌)、晉o(行政車牌)
- 行政代碼:140100
- 市樹、市花:、
- gdp:3884.48億元人民幣(2018年)
- 人均gdp:8.7萬人民幣(2018年)
- 高等學府:、等
- 市委書記:
- 市長:
- 城市精神:包容、尚德、崇法、誠信、卓越
- 最高建築:(266米)
- 城鎮化率:84.70%(2017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轄區信息,區劃列表,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體育事業,娛樂傳媒,文化事業,文教科研,醫療衛生,交通運輸,歷史文化,傳統節日,民間藝術,特色美食,風景名勝,文保單位,太原八景,地標街景,著名人物,皇帝,古代,近現代,城市榮譽,對外交流,
歷史沿革
“舊石器文化遺址”的發現,證明早在1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在太原的土地上。和東太堡的“新石器文化遺址”進一步證明,在七八千年前的早期,太原的先民就曾創造了燦爛的文化。
春秋時期的晉國

遠古時期屬,是傳統上說的之一,為之首。《漢書》:“河內曰冀州:其山曰霍,藪曰揚紆,川曰,浸曰汾、潞。”說明秦、漢以前的冀州地區一般是指今日之及其附近地帶。
時太原為古國北唐,考古學家曾在太原許坦村一帶,發現了的文化遺址,定名“許坦型文化”。史傳太原的肇始者,因治理汾水、開拓了,被尊為“之神”。
元年(晉平公十七年,前541年),晉國率兵北征,大敗占據今太原一帶的及別族咎如,太原地區始入於版圖。春秋末期,十五年(前497年)顯赫於世的晉陽古城問世於汾河晉水之畔,迄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
二十三年(前376年),韓、趙、魏廢,將晉公室剩餘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韓、趙、魏三國又稱為“”。是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它是中國瓦解,封建社會確定的標誌,史學界以此作為東周時期春秋與戰國的分界點。之後,趙國定都晉陽(太原)。
統一中國後,分天下為36郡,設定,郡治晉陽。
全國設,并州刺吏部設治晉陽,這也是太原稱并州之始,太原簡稱“並”來源於此。是時,太原為全國十三州部治所之一,聞名遐邇。
,太原(當時稱之為并州),是全國性的大城市。開皇二年(582年),置河北道行台。開皇九年(589年),改為總管府,大業初(605年),府廢,改稱太原郡。
隋末,李淵、駐守太原,因晉陽古有之稱,父子定都長安後,遂以“唐”為國號。因此,唐文化的發源於太原。唐初,曰并州初置大總管府,又改大都督府。唐朝的幾位帝王曾數次擴建,並相繼封其為“”、“北京”,為治所,與長安、東都洛陽並稱“”、“”,詩人曾盛讚“天王三京,北都居一”。
五代十國時期,、、後漢、,或發跡於晉陽,或以此為,一時間太原名聲顯赫於舉國,傳為“”。
北宋四年(979年),宋太宗滅掉了以太原為都的北漢政權,最終統一全國。由於憎恨太原軍民對宋軍的頑強抵抗及恐懼太原“龍城”的美譽,遂下令火燒晉陽城,又引汾、晉之水夷晉陽城為廢墟,一座歷經1476年悠久歷史的古城遭到了徹底的破壞。三年之後,新的太原城在距古晉陽城北四十餘里的重新崛起。嘉佑四年,設治。
金朝時,趙桓下詔將中山、、太原三鎮交金人。從此,太原人民在戰亂摧殘,異族壓榨下,度過了80多年。
元朝時,改名元朝。元朝時的太原稱為太原路。成為全中國的交往中心,北到,東到(治所黑龍江下游),西到,南到海南,都在此交流。此後明朝和清朝的府城均建立於此。
明初,封其三子朱棢為晉王於太原,遂因此擴建太原城,成為明代九邊重鎮之首。
清朝,置太原府,府治在。近代
時期(1860年-1912年)
1860年《》簽訂以後,外國使節和得到特許進中國,借傳教的名義促使和參與了不平等條約的簽定,蒐集中國情報,進行。1900年,再次打進北京,慈禧路經太原,見當地晉商雲集,便大肆搜刮捐稅。
1911年辛亥革命後,閻錫山被舉為山西都督,於太原建立,經營山西長達38年,期間韜光養晦保境安民,使山西成為全國最富裕省份之一。
1947年,析出陽曲縣城區,單獨設定太原市,實行,全市分為內八區和外八區,作為山西省省會。
1949年4月24日,人民解放軍攻占太原。
1949年解放後,太原市成為山西省人民政府駐地,山西省省會。
1951年原屬汾陽專區的縣撤銷,併入太原市。
1958年原屬專區的陽曲縣和原屬的縣撤銷,併入太原市。
1960年復設(駐)、清徐(駐)兩縣。
1972年下轄的劃歸太原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至1996年,太原市轄古交一個縣級市,、、三個縣,市區分、北城、河西、、北郊五區。
太原市行政區劃圖

1997年5月8日,太原市調整行政區劃,市區分為杏花嶺區、迎澤區、小店區、尖草坪區、萬柏林區和晉源區,形成了6區3縣1市的格局。其中地處建設路以西、濱河路以東、北大街以南、南內環街以北的、兩個區是傳統上的內城區,而隨著城市的擴張,、、和也被認為是城內地區,形成了“城六區”的概念。
轄區信息
名稱 | 行政區劃代碼 | 面積 (平方千米) | 六普人口 (萬人) | 郵政編碼 | 下設街道-鎮-鄉個數 | 下設社區-行政村個數 |
---|---|---|---|---|---|---|
140100 | 6909 | 420.1591 | 030082 | 54-21-31 | 696-824 | |
140105 | 290 | 80.4537 | 030032 | 7-1-2 | 123-38 | |
140106 | 105 | 58.8533 | 030002 | 6-1-0 | 97-17 | |
140107 | 146 | 63.4482 | 030009 | 10-0-2 | 120-28 | |
140108 | 296 | 41.5705 | 030023 | 9-2-3 | 71-77 | |
140109 | 289 | 74.9255 | 030024 | 14-0-1 | 135-18 | |
140110 | 290 | 22.1431 | 030025 | 3-3-0 | 45-77 | |
※綜改示範區 | / | / | / | / | / | 11-0 |
140121 | 608 | 34.3861 | 030400 | 1-4-5 | 24-188 | |
140122 | 2084 | 12.0228 | 030100 | 0-4-6 | 11-123 | |
140123 | 1289 | 10.5841 | 030300 | 0-3-5 | 6-142 | |
140181 | 1512 | 20.5139 | 030200 | 4-3-7 | 53-116 | |
備註:帶有“※”標誌的綜改示範區全名為“”,不屬於行政區劃;下設各級行政區劃數量統計截止到2018年底 參考資料:行政區劃代碼、面積、郵政編碼等信息來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網站;六普人口來源於太原市人民政府網站;下設各級行政區劃數量來源於太原市民政信息網 |
區劃列表
截至2018年底,太原市轄6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共54個街道、21個鎮、31個鄉,計696個社區、824個行政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備註:表格信息整理自太原民政信息網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太原位於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華北地區黃河流域中部,地處南北同蒲和線的交匯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11°30′~113°09′,北緯37°27′~38°25′。區域輪廓呈蝙蝠形,東西橫距約144公里,南北縱約107公里。
地形地貌
太原西、北、東三面環山,中、南部為河谷平原,整個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海拔最高點為2670米,最低點為760米,平均海拔約800米,市區坐落於海拔800米的汾河河谷平原上。太行山雄居於左,呂梁山巍峙於右,雲中、繫舟二山合抱於後,太原平原展布於前,汾水自北向南縱貫全境。黃河的第二大支流——,自北向南橫貫太原市全境,流經境內約100公里。市區東有阻隔,西有。
氣候特徵
太原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9.5℃,無霜期平均202天,年均降水量456毫米。太原由於其地形複雜多樣,海拔高度差異較大,海洋性氣候對境內的影響,形成了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晝夜溫差較大,夏秋降雨集中,冬春旱多風。年平均溫度為9.5℃,一月平均-6.4℃,七月平均23℃。霜凍期為十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中旬,無霜期平均149—175天。年均降水量468.4毫米。
類別 | 一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全年 |
---|---|---|---|---|---|---|---|---|---|---|---|---|---|
高溫 | 1.8 | 5.4 | 11.5 | 19.8 | 25.5 | 28.6 | 29.3 | 28.0 | 23.7 | 17.8 | 9.5 | 3.1 | 17.0 |
低溫 | -11.6 | -8.0 | -2.0 | 4.8 | 10.5 | 15.1 | 18.2 | 16.9 | 10.8 | 4.0 | -2.7 | -9.2 | 3.9 |
降水 | 3.2 | 5.2 | 13.4 | 19.9 | 33.3 | 55.9 | 102.1 | 107.0 | 51.6 | 25.6 | 10.7 | 3.2 | 431.2 |
日照 | 173.4 | 174.0 | 202.3 | 229.8 | 265.1 | 250.9 | 228.6 | 223.8 | 209.6 | 206.9 | 174.6 | 162.6 | 2501.7 |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太原植物區系含有種子植物、蕨類植物、苔蘚、地衣、藻類和菌類。太原地區野生動物資源有鳥綱16目、37科、173種。國家一級保護獸類一種、國家二級保護獸類5種、山西省重點保護獸類3種;爬行綱動物3目、4科、8種;兩棲綱1目、2科、5種;魚綱2目、4科、21種;甲殼綱動物1目、2科、2種;昆蟲綱13目、70科、177種;蛛形綱2目、3科、10種。
礦產資源
截至2013年底,太原探明礦藏主要有鐵、錳、銅、鋁、鉛、鋅等金屬礦和煤、、石膏、釩、硝石、耐火粘土、石英、石灰石、白雲石、石美砂等非金屬礦。
人口民族
人口
據2017年人口抽樣調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37.9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5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70.97萬人,增加3.65萬人;鄉村人口67.00萬人,減少0.12萬人。城鎮化率84.70%,比上年提高0.15個百分點。男性人口222.41萬人,女性人口215.56萬人,性別比為103.17:100。
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5.28萬人,人口出生率12.10‰;死亡人口1.75萬人,死亡率4.01‰;自然增長率8.09‰。
民族
2014年太原97.28%人口為漢族,除漢族外,比較常見的還有、、、、等。
政治
市委書記 | |
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 | |
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 |
市政協主席 |
(參考資料)
經濟
綜述
工業、農業是太原市的主要產業。1949年,太原市工農業總產值(1980年不變價格,下同)為10718萬元。1950年~1952年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工農業生產迅速恢復,工農業總產值快速增長。1952年,太原市工農業總產值上升到24362萬元,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均超過了解放前太原市歷史最高水平。
躋汾橋

1953年~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畫時期,工農業總產值逐年快速增長,1957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達到63497萬元。
1958年~1960年,在“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太原市工農業總產值急速增長,1959年上升為146127萬元,1960年達到203304萬元。但是,由於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導致了太原市國民經濟比例的嚴重失調,財政開支過大,糧食及其他農副產品匱乏,加之自然災害和蘇聯撕毀契約,造成1961年~1962年工農業總產值的大滑坡。1961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降至102532萬元,1962年降至94534萬元。之後經過三年調整,工農業生產逐步恢復發展,到1965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又升至181359萬元。1966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達到217436萬元。
祥雲橋

1966年,太原市經濟隨著“文革”的開展形勢惡化。1967年、1968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分別下降為174096萬元、86679萬元。1969年~1970年,政治局勢相對好轉,工農業生產總值開始回升,1969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為125653萬元,1970年上升為239658萬元,1973年達到305894萬元。1975年,貫徹中共中央整頓精神,全市工農業總產值又回升至275357萬元。然而1976年初掀起的“反擊右傾翻案風”使全市的工農業總產值又降至216067萬元。
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太原經濟迅速恢復。1977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為287351萬元,1978年達到363650萬元。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經濟體制的改革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太原市的工農業總產值開始突飛猛進地增長。1980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達到406384萬元,1985年達到663713萬元,1990年達到1036956萬元。
太原

2017年,太原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382.18億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0.82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1271.42億元,增長7.0%;第三產業增加值2069.94億元,增長7.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7536元,比上年增長6.7%,按2017年平均匯率計算達到11484美元。
第一產業
2017年太原市全年農作物種植面積94.80千公頃,比上年減少3.32千公頃。糧食種植面積71.34千公頃,比上年減少2.09千公頃。其中:夏糧種植面積0.07千公頃,秋糧種植面積71.27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9.48千公頃,藥材種植面積2.24千公頃。全年造林面積11.81千公頃。零星植樹1340萬株。新增育苗面積0.80千公頃。年末大牲畜存欄3.91萬頭,豬出欄43.23萬頭。肉類產量5.49萬噸,禽蛋產量3.43萬噸,牛奶產量10.60萬噸。水產品養殖面積1.14千公頃,水產品產量2693噸。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43.67萬千瓦。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28281噸。
第二產業
太原是中國建國初期的重要工業基地之一。20世紀末以來,在山西省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建設中,太原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承擔起山西省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轉化的重任。以不鏽鋼生產基地、新型裝備製造工業基地和鎂鋁合金加工製造基地“三大基地”為代表的優勢產業發展態勢良好。經過50多年的建設,已形成了以能源、冶金、機械、化工為支柱,紡織、輕工、醫藥、電子、食品、建材精密儀器等門類較齊全的工業體系。
2017年,太原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31.23億元,比上年增長9.0%。其中:中央企業增加值76.03億元,下降1.1%;省屬企業增加值260.29億元,增長16.4%;市屬及以下企業增加值294.91億元,增長8.1%。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91.40億元,增長14.0%,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14.5%。高技術產業增加值64.50億元,增長11.1%,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10.2%。
非傳統產業增加值383.34億元,增長9.5%,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60.7%。其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263.95億元,增長17.6%,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41.8%。傳統產業增加值247.88億元,增長8.4%,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39.3%。其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加值增長19.1%,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加值增長7.6%,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下降2.2%,石油加工和煉焦業增加值下降4.3%。
南中環

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772.46億元,增長19.6%。利潤總額81.41億元,增長18.3倍。利稅總額217.49億元,增長123.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85.42元,下降1.80元。
第三產業
郵電和旅遊
2017年太原市全年郵電業務總量143.04億元,比上年增長39.0%,其中:郵政業務總量8.33億元,增長24.3%;電信業務總量134.71億元,增長40.1%。年末市話到達73.74萬戶。農話到達2.97萬戶。行動電話用戶742.72萬戶,其中:3g、4g行動電話用戶分別為34.84萬戶和567.65萬戶。全市固定及行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819.43萬戶。每百人擁有電話187部,其中:固定電話和行動電話普及率分別達到18部/百人和170部/百人。計算機網際網路用戶141.44萬戶,其中:寬頻網用戶138.85萬戶。
2017年太原市全市接待海內外遊客6780.7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9.2%。其中:國內遊客6757.77萬人次,增長19.3%;海外遊客22.95萬人次,增長4.5%。海外遊客中:外國人16.21萬人次,香港同胞3.76萬人次,澳門同胞0.44萬人次,台灣同胞2.53萬人次。全年旅遊總收入821.88億元,增長20.2%。其中:國內旅遊收入815.72億元,增長20.2%;旅遊外匯收入1.00億美元,增長18.4%。
金融保險
2017年末太原市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1925.96億元,比年初增長3.7%;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1444.80億元,增長12.0%。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1621.28億元,增長5.0%,其中:個人儲蓄存款餘額3756.68億元,增長2.6%。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1340.29億元,增長12.2%,人民幣貸款中,中長期貸款餘額7881.35億元,增長17.5%;短期貸款餘額2844.11億元,增長0.9%。年末上市公司19家,其中:主機板16家,中小板2家,創業板1家。“新三板”掛牌企業達到48家。
山西國際貿易中心

全年原保險保費收入234.10億元,增長6.3%。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152.54億元,增長1.1%;健康險業務保費收入19.73億元,增長25.9 %;意外傷害險業務保費收入5.40億元,增長23.8%;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56.43億元,增長14.5%。支付原保險賠款及給付57.18億元,增長5.1%。其中:壽險業務給付26.83億元,下降0.6%;健康險業務賠款及給付4.82億元,增長27.2%;意外傷害險業務賠款1.54億元,增長29.0%;財產險業務賠款23.98億元,增長7.1%。
國內貿易
2017年,太原市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67.82億元,比上年增長6.1%。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698.00億元,增長6.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69.82億元,增長3.8%。限額以上貿易企業零售額946.49億元,比上年增長2.0%,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53.5%。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企業通過網際網路實現商品零售額27.27億元,增長42.8%。
太原武宿綜合保稅區

對外貿易
2017年,太原市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915.25億元,比上年增長4.1% 。其中:出口額572.16億元,增長4.1%;進口額343.09億元,增長4.0%。出口商品中,不鏽鋼材、機電產品分別為114.72億元、421.32億元,占出口額的93.7%。煤炭、焦炭、金屬鎂分別為0.39億元、1.05億元、4.19億元,占出口額的1.0%。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和地區172個。年進出口額在千萬元以上的國家和地區79個。全年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9家。
社會事業
體育事業
太原市全市人均公共體育場館面積達到0.91平方米。訓練基地被列為國家級基地,曾舉辦2008年bmx(小輪車)世錦賽(北京奧運會預選賽),2011年bmx全國錦標賽、2012年bmx冠軍賽。2008、2009年連續舉辦了女子摔跤世界盃,2010年起開始舉行,2012年4月太原舉辦倫敦奧運會摔跤預選賽,這也是在中國舉辦的唯一一項奧運會選拔賽,2015年9月舉辦第17屆。截至2012年,太原市共有體育場館34個,主要為、(原山西省體育場)、(原山西省體育館)、等,山西汾酒隊的主場在山西省體育中心。
南中環橋

2019年8月,太原作為主賽區承辦。
娛樂傳媒
太原市有省級廣播電視台1座(),市級廣播電台1座()。全市新聞媒體主要有《》、《》、《》、《》、、、龍城熱線、太原市政府信息網、等。
太原夜景

太原主要劇場有、中影國際影城太原新影都、寬銀幕電影院(中國巨幕)、解放數碼影城、長風劇場、天億國際影城、橫店電影院(貴都店、王府井店、同至人店)、金逸國際影城、奧斯卡國際影城、萬達影城等。
文化事業
2017年底,太原市全市共有各類專業院團及具備規模的民營藝術表演團體21個。群藝文化館12個,博物館14個。公共圖書館12個,館藏圖書741.76萬冊。改擴建後的太原市圖書館躋身全國一流圖書館行列,贏得“網紅圖書館”美譽。國家綜合檔案館12個,館藏檔案資料171.01萬卷(件、冊)。廣播節目11套,電視節目16套。有線廣播電視用戶135.10萬戶,其中數位電視用戶131.06萬戶。廣播人口覆蓋率99.9%,電視人口覆蓋率100%。
文教科研
高教概況
2017年底,太原市共有高等院校44所(其中高職院校23所),在校學生532209人(含博士、碩士研究生、成人教育);中等職業學校57所,在校學生73411人;普通高中88所,在校生80820人;普通國中132所,在校學生116461人;國小441所,在校學生298725人;幼稚園727所,在園兒童116815人;特教學校5所,在校生數1512人。
太原有、、、、中國國務院水利部山西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等科學研究機構和。
截至2017年底,太原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44所,包括、、、等全省最為著名的學府。山西大學是國家“”重點建設高校、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重點建設的部省共建大學;太原理工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大學;中北大學是“”百所入圍高校之一、教育部“”建設高校、山西省人民政府與共建大學(原國防工業八所本科院校之一),原來是國家二級保密單位。山西財經大學是“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百所入圍高校之一。
1 | 山西省 | 本-碩-博 | |
2 | 山西省 | 本-碩-博 | |
3 | 山西省 | 本-碩-博 | |
4 | 山西省 | 本-碩-博 | |
5 | 山西省 | 本-碩-博 | |
6 | 山西省 | 本-碩-博 | |
7 | 山西省 | 本-碩 | |
8 | 山西省 | 本-碩 | |
9 | 山西省 | 本-碩 | |
10 | 山西省 | 本 | |
11 | 山西省 | 本 | |
12 | 山西省 | 本 | |
13 | 山西省 | 本 | |
14 | 山西省教育廳 | 本(民辦) | |
15 | 山西省教育廳 | 本(民辦) |
(民) | - |
(太原十八中) | (太原二十六中) |
太原市第四十八中學 | (太鐵一中) |
—— |
太原市第二十中學 | |
太原市第二十七中學 | |
太原市第三十九中學 | |
小店一中 | |
—— |
文化設施
太原擁有華北第三大、山西省第一大圖書館——,國家一級圖書館——,華北最大的多功能圖書館——;擁有國家級綜合檔案館11個,各類公共圖書館館藏圖書4290.4萬冊,館藏檔案資料556萬卷(冊)。
醫療衛生
2017年末,太原市共有衛生機構2779個(不含村衛生室),醫療床位38318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8.8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57348人,其中:執業(包括執業助理)醫師21476人,註冊護士27660人。每千人擁有醫生4.9人。太原市已建成國家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全國愛滋病綜合防治示範區。
山西大醫院 | ||
人民醫院 | (職業病) | (腫瘤) |
(傳染病醫院) | (結核病) | |
太原市第五人民醫院(精神病) | 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總醫院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六四醫院 |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山西省總隊醫院 | ||
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 山西中醫藥大學第三中醫院 |
交通運輸
鐵路
太焦鐵路

鐵路總里程2800公里,,,,,,,,環城鐵路,,,太鄭高鐵,太呼高鐵(規劃),京太高鐵(規劃),京昆高鐵等多條鐵路幹線匯集於此。
、為主要的客運火車站,其中太原南站為華北第二大綜合交通樞紐。是華北最大編組站,、晉祠站、等為市內環城鐵路樞紐。
主要有太原到大同的北同蒲鐵路,太原到運城的,太原到焦作的,太原經原平到北京的,太原到中衛和銀川的,太原到興縣的,太原到石家莊的,太原到青島的太青客運專線(石太客運專線段),太原到焦作的,大同經太原到西安的,作為提升太原鐵路樞紐地位的在正在建設當中。於2005年6月11日開始修建,2009年4月1日正式開通,太原和北京兩地的路程縮短為兩個多小時,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時間最早的高速鐵路。太原至西安段於2014年7月正式通車,太原到西安只需3小時左右。
航空
太原武宿國際機場是華北第三大國際機場,通往世界主要國家地區和國內大部分城市。太原武宿國際機場位於太原市小店區,距太原市中心13.2公里。幾乎所有的國內航班均在太原武宿國際機場停靠和起飛。截至2016年底,太原機場通航航線126條,通航城市75個,全年預計保障運輸起降7.5萬架次,旅客吞吐量984.78萬人次,貨郵吞吐量4.4萬噸全國排名第28。機場和太原市區間由機場快速路和龍城大街連線,為迎接2008年北京奧運會,太原武宿國際機場建設了2號航站樓。
2011年5月,太原武宿國際機場引進首家外國航空公司——韓國公司開通太原至首爾()航線。之後陸續引進、、韓國易斯達航空公司、泰國和。2011年,太原武宿國際機場有4條定期國際直飛航線,到2012年8月,國外(地區)航空公司和國內航空公司已在太原武宿國際機場開通了太原至澳門、台北、韓國、泰國曼谷、香港、日本大阪(靜岡)、新加坡7條定期國際(地區)直飛航線。不僅如此,所開航線航程短、密度高,密集時每20分鐘就有一架國際航班起落。
公路
太原市城區的路網結構以網狀為主,呈環形放射狀。最外有環狀高速路(外環路),2013年建成通車中環快速路,老城區已形成內環路。截至2017年,全市公路里程7449公里。市區立交橋數共有57座。2017年,太原全市民用機動車保有量已達143.63萬輛。
太原環城高速公路、、、、、、,太原第二環城高速公路(在建)等多條高速公路途經太原。汽車站有太原長途汽車站、太原客運東站、太原客運西站、太原迎賓汽車站、太原建南汽車站、太原客運北站,太原客運南站(在建)、太原客運東南站(在建)。
太原老城的城市道路是棋盤式格局,橫平豎直,而外圍的城市道路規劃是環形加網狀的格局。內環由北大街—興華街、建設路、南內環街、和平路連線而成。中環由北中環街,東中環路(太行路),南中環街,西中環路(窊流路)連線而成。最外圍有太原環城高速公路,連線、、、、、,太原第二環城高速公路已在建設當中。
太原老城區的城市道路是棋盤式的格局,橫平豎直。東西方向的道路有:
湖濱國際大酒店

北中環街—北中環橋—北中環西街
勝利街—興華北街
北大街—勝利橋—
—旱西關街—西緝虎營——新民中街
——漪汾橋—漪汾街
水西門街—開化寺街
—迎澤大橋—迎澤西大街
雙塔寺街—雙塔西街
南內環東街——南內環橋—南內環西街
親賢北街
長風東街—長風街—長風橋—長風西街
學府街
南中環街—南中環橋—南中環西街
晉陽街
龍城大街—祥雲橋—龍城西大街
南北方向的道路有:
經園路,
臥虎山路——東中環路
敦化南路——雙塔北路——雙塔南路
敦化北路
澗河路——建設北路——建設南路——太榆路
五一路——
三牆路——柳巷——青年路——體育路——體育南路
恆山路——解放路—解放南路—長治路
—新建南路—平陽路—平陽南路
大同路——金剛堰路——桃園路
—汾東南路
濱河西路
西渠路—晉祠路
—
和平北路—和平南路
西中環路
公共汽車
2016年,太原市公共運輸運營車輛2253台,其中,公共汽車2147輛,電車106輛運營線路150條,公交運營線路網長度3250公里,年客運量4.35億人次。公車票價通常為1元起價,遠郊區縣為3元。公交卡每次乘坐的刷卡費用以0.5元起價。截至2014年12月,太原市公交出行分擔率已達到29%,有近1/3的省城市民日常出行選擇乘坐公車,太原市公車運行時速達到16.76公里,部分路段的平均時速已超過20公里,建設完成了太原南站公交樞紐站,南寨村公交停車場投入運營。截至2014年12月,太原市有2700多輛公車上安裝了北斗導航系統。太原市陽曲縣已實現鄉鎮公車全覆蓋。
計程車
太原市計程車運營車輛8292輛,目前已全部更換為純電動計程車,並在全市安裝充電樁2451個,規劃2016年底將達到5500多個,至此,太原成為國內首個實現純電動計程車的城市。
公共腳踏車
太原於2012年開始建設公共腳踏車租賃系統,租車人憑太原公交ic卡或銀聯卡,繳納200元押金,並預存30元以上租車費用後即可使用。截至2017年,太原市範圍內已建成公共腳踏車服務點1285個,服務100多萬市民,日均租騎量達40萬人次,投入公共腳踏車4.1萬輛。據相關統計,太原的租賃系統規模,在全球列二位。
軌道交通
於2007年提出建設,2012年開始前期勘探,2013年正式獲批,2016年3月11日捷運2號線正式開工建設。太原城市軌道交通線網整體建設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時間從2015年到2023年,應建設2號線(包含1期2期)、1號線(包含1期2期)及3號線,通車裡程為93.35公里,將設定車站73座。
已規劃的捷運共8條,市區6條,市域2條,運營線路總長度249.1公里,車站總計191座。分別為:
:全長28.5公里,共25座車站。由西山礦務局站至武宿機場站,將於2018年開工建設,預計2023年運營。
:太原市修建的第一條捷運,共23座車站。由西澗河站至人民南路站,於2016年3月11日全線開工建設,預計2020年下半年運營。
:全長30.5公里,共設25座車站,由柴村站至東峰站,將於2017年第四季度開工建設,預計2022年運營。
遠期規劃(2025年後):
:全長22.8公里(規劃)
:全長33.9公里(規劃)
:全長36.3公里(規劃)
:全長44.8公里(規劃,聯絡清徐)
:全長27.6公里(規劃,聯絡陽曲)
太原榆次城際鐵路
太原至晉中市城際鐵路(人民南路—環城東路)項目,沿太原市南部至新區晉中市榆次區東西向主客流通道建設,基本覆蓋了太原南部新城和榆次區主城區和。該項目的建設將主要承擔太原南部區域、山西省科技創新城、榆次西部區域、榆次老城等客流集散點的客流運輸任務。
太榆城際鐵路2號線西起太原捷運2號線一期工程人民南路車站,出站後折向東,沿規劃道路布設,至貨櫃貨運站折向東北,沿迎賓街向東,全線長19.81公里,以高架線為主。初期,開設車站8座,預留車站5座,預留停車場一處,設有車輛段一處,已於2017年開工建設,工期預計3年。
太原、榆次兩地間已經對各自交通情況進行了摸底,在未來幾年間,將陸續興建“九縱十二橫”多條道路,包括5條快速通道、3條國省幹線、13條區域連線線。
5條快速通道
108國道:從北到南貫穿太原、晉中兩市;
太榆路-匯通路:已全面升級改造;
綜合通道:起點太原市武宿村,終點在榆次區張慶,全長15公里,榆次區段正在施工;
龍城大街東延:西起太原市鄭村,東至榆次區白坡村北,全長16公里;
晉中開發區龍湖街:由已建成的中段和規劃的東延、西延三段組成,全長19公里。
3條國省幹線
:北起小店區大村,南至祁縣東觀,全長45公里;太原—太谷公路:北起小店區鞏家堡村,南至太谷縣城接108國道,全長35公里;s316線:長33公里。
13條區域連線線
太舊高速晉中連線線:起點位於太舊高速晉中北出口,終點在榆次區源渦村,全長10公里;
中都路:北與擬建的榆次烏金山旅遊消防專用公路相接,南至榆次城區順城街,全長13公里;
黃陵—郜村公路:北起小店區黃陵,南至太原晉中交界處郜村,全長15公里;
榆次東陽—清徐公路:全長22.5公里;
祁縣北堡—峪口公路:規劃中擬向北延伸與太原市縣鄉公路小楊線相連,全長29公里;
陽曲大方山—壽陽索馬:全長15公里;
太原武宿—榆次峪頭公路:全長10公里;
晉中開發區楊盤街:長2.1公里,太原西溫莊大街向東建設500米即可貫通;
晉中開發區使趙街:全長13公里;
晉中開發區迎賓西街:全長10公里,已接至太原界處;
晉中工業園8號路:全長6公里;
晉中市榆次區修文鎮—太原市清徐縣公路:全長17公里;
晉中市太谷縣胡村—太原市清徐縣小武:全長15公里。
太原市全景

歷史文化
自以來太原地區一直是中國北方重要的軍事和政治和經濟文化中心,先後有、、晉、晉陽、、、并州、太原國、、、、北京、、、、、、太原市等。太原在歷史上曾為九朝古都,在從周朝起的2000多年裡,建造了許多古建築。太原處於華夏民族與草原民族交往和衝突的中心地帶。
太原市徽

從夏商周直到宋元明清,先後有群狄、、、、羯、氐、羌、、、女真、契丹、蒙古、滿族等民族在此與漢民族進行過激烈的衝突和鬥爭。在這樣的歷史環境下,或緣於仿效,或緣於抵禦外敵,保家立國,太原一帶“人性勁悍,習於戎馬”,如杜佑在《》中說的“并州近狄俗,尚武藝”,形成了尚武,強悍、俠義的民風。太原地區方言為。歷史上許多皇帝都與這座城市有過特別密切的關係,因此被稱為。相傳和曾建都於。西漢初年,漢文帝劉恆即位前受封代王,國都便是今天的太原,太原也被稱為潛龍之地。曹魏末期,封於太原郡的司馬氏家族取代曹魏建立政權,並以“晉”作為國號。、北魏、東魏、曾定都於晉陽或以晉陽為實際政治中心。北齊高祖高歡稱太原為霸城。隋煬帝楊廣即位前曾為晉王。隋末,為唐國公和太原留守,起兵晉陽建立大唐,並以太原的古稱作為國號。太原成為唐朝的龍興之地,被唐太宗譽為“王業所基,國之根本”。即位前曾為,而同樣來自的皇后則成為了中國唯一的,太原府自起成為,宋太宗即位前也受封為晉王。
太原市市徽是中國第一枚,其圖案內容為雙塔、並字、煤層和火焰,象徵太原市是一座歷史悠久、豐富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和四化建設蒸蒸日上的新氣象。
朝代 | 當時名稱 | 位置 | 名號 |
---|---|---|---|
古北唐 | - | 許坦 | - |
趙 | 晉陽 | 晉源 | 國都(初) |
北魏 | 晉陽 | 晉源 | 霸府 別都 |
東魏 | 晉陽 | 晉源 | 霸府 別都 |
北齊 | 晉陽 | 晉源 | 霸府 別都 |
唐 | 晉陽 | 晉源 | 北都 北京 |
後唐 | 晉陽 | 晉源 | 陪都 |
後晉 | 晉陽 | 晉源 | 陪都 |
後漢 | 晉陽 | 晉源 | 陪都 |
北漢 | 晉陽 | 晉源 | 國都 |
晉商文化
太原曾是故里,作為中國最早的商人,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明清兩代成為晉商最鼎盛時期,並成為中國四大商幫之首,一直稱雄中國商界500年之久。晉商家族有別於一般的官紳家族,其是具備商業烙印特徵的中國傳統文化家族。晉商在中國歷史上首創了“票號”。“票號”是中國古代一種商人通商的方式,“商路遙遠,匯通天下”在中國歷史上曾經顯赫一時,甚至遍布了世界上多個地區。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太原的國家級有鑼鼓藝術(太原鑼鼓)、晉劇、蓮花落、風火流星、老陳醋製作技藝、月餅傳統製作技藝(郭杜林晉式月餅)、六味齋醬肉傳統製作技藝、中醫養生(藥膳八珍湯(頭腦))、廟會(晉祠廟會)、磚雕(山西民居磚雕)、清徐彩門樓抬閣(徐溝背鐵棍)等,其中蓮花落,風火流星,老陳醋製作,六味齋醬肉,清徐彩門樓是太原獨有的(無其他申報單位)。全國月餅製作技藝也只有太原和安琪廣東月餅兩家。
太原蓮花落
(lào)(也稱“蓮花樂”)是太原的地方曲種,是一種說唱兼有的曲藝藝術,流傳於城市鄉村,它的產生與發展與太原人有關係。蓮花落的說唱詞,基本上是四句為一段,全用太原方言來合轍入韻。表演之時,先扣大竹板,間配小竹板,打板三巡之後,開始說唱,以唱為主,間以夾白,邊唱邊說,抑揚頓挫,尾音稍長。太原蓮花落,不僅有七件子伴奏,而且發展到弦樂器和打擊樂器伴奏。主要樂器有三弦、、、等。當年的蓮花落極不注重表演,僅是邊說邊唱。這是因其早年為街道表演的形式所決定。自從解放搬上舞台後,已經注重於身段和動作的表演。2010年,“蓮花落”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宗教文化
佛教:、、等。
道教:北極宮、。
伊斯蘭教:。
天主教:、太原板寺山聖母堂、七苦山聖母堂、和平南路耶穌聖心堂等。
:體育路基督教堂、鄭村基督教堂、橋頭街等。
其他:、、、。
傳統節日
添倉節
又稱“天倉節”,其時在農曆正月二十日和二十五日,是農曆正月中的最後一個節日。
寒食節
的時間在冬至後百五日(亦有百六日之說),即清明前兩天。至今,太原南郊區民眾仍有稱寒食為“一百五”者。民間傳說,這一天為“龍忌”之日,是為了紀念介子推的。傳說晉文公重耳在這一天焚燒綿山,燒死功臣介子推,追悔莫迭才下令禁火的。“焚火綿山”的故事在太原地區流傳很廣。其實,寒食的起源並非始於介子推,而是始於周代的禁火制度。
寒衣節
為農曆十月初一,亦稱“送寒衣”,意謂為死去的親屬亡靈送冬天衣物的日子。至時家人用五色紙(常用黃、藍、綠、白、青)剪成象徵性的衣服,中間夾絮棉花,意指供亡者冬季穿用。
民間藝術
太原民間藝術有晉劇、太原蓮花落,太原鑼鼓、清徐背鐵棍、剪紙、架火、社火等。
特色美食
太原小吃的代表有頭腦、、、、楊記灌腸、麵皮、醬肉、糕點、孟封餅、醪糟、小米粥、、清真蒸餃、、魚羊包、徐溝等。
太原小吃

麵食的出現最遲在漢代之前。漢代,凡面制的食品統稱為“餅”。山西人被稱為“老西兒”由來已久,除了山西是在太行山西邊以外,這個名字里還有醋味。古時候,“醋”被稱為“醯”,醯與西同音,山西人便有了“老西兒”的稱謂。山西人愛吃醋,麵食離不開醋,炒菜、做湯處處離不了醋。
太原的麵食有拉麵、削麵、撥面、、、、、栲栳佬、、、擦擱斗、、餄撈等。製法有擀、拉、撥、削、壓、擦、揪、抿等幾十種。料理工藝上,又可分為蒸製、煮製、烹製。澆頭滷料精細考究,“醋調和”與“澆兩樣”最具特色。
風景名勝
太原文物古蹟有園林、建於明代的、凌霄雙塔、、、祭孔、遺址以及中國十大石窟之一的等名勝古蹟。全市共有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203處,其中3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57處、1處、森林公園3處。太原的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各種類型的演出、國際性的展會等一應俱全。被譽為山西的“省粹”,起源於清代鹹豐年間,青年宮、太原市文廣中心等都常有傳統的晉劇演出。
太原市長風商務區

文保單位
截至2013年底,太原共有33處。
太原 | 太原清真寺 | 大悲殿 | ||
寶寧寺 | ||||
前斧柯懸泉寺 | 陽曲大王廟大殿 | |||
辛莊開化寺 | 古交千佛寺 | |||
- | - |
太原市中心城區全市共有綜合性公園46個,專類公園11個,帶狀公園6個,街頭遊園253個,社區遊園53個,街旁綠地194塊。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達到14767公頃,園林綠地面積13013公頃,公園綠地面積4384.8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2.19%,綠地率37.1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18平方米。綜合性公園有、景區、汾東公園、華夏公園、汾河市民公園、汾東中央公園、北張公園、和諧公園、和平公園、龍城公園、龍城東街公園、武宿公園、、古城東濱河公園、、汾西公園、攝樂公園、唐槐公園等,專業類公園有植物園、徐顯秀公園、太白鐵路遺址公園、工業遺址公園等。
太原景點

太原是在汾河太原城區段內經過水利治理和綠化美化後而形成的濱水公園,現已綿延20餘公里,並且仍在每年向南向北延伸。主要景點有,(“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的出處),碧水沙灘,濕地公園等。
晉祠

太原古城
太原城是中國歷史上明和清的都城城防建築的總稱,由宮城、王府、、組成,包括城牆、城門、、、、護城河等多道設施。太原城門是明清太原城各城門的總稱。太原城周長二十四里,高三丈五尺,外側包磚,共開八門,東曰宜春、迎暉,俗稱大東門、小東門,西曰振武、阜成,俗稱水西門、旱西門,北曰鎮遠、拱極,俗稱大北門、小北門,南曰迎澤、承恩,俗稱大南門和新南門。現僅存小北門一段。
太原八景
太原八景指太原舊時的八個景觀,也稱“古晉陽八景”。這八景是:、、、、、土堂神柏、、。
永祚寺雙塔

國家級地質公園
太原西山國家礦山地質公園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晉陽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晉祠——天龍山、崛山圍山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晉源區:晉源鎮
博物館
太原市有10座博物館。為中國國家級煤炭行業博物館;是山西省文物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中心;還有山西科技館、、晉祠博物院、、、、等。中國煤炭博物館和山西博物院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山西省博物院還是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培育對象。
山西博物院

人文景點
、、古交舊石器文化遺址、、、、、、、、、、、、北齊壁畫、、、、、、、南宮古董市場、、、太原城隍廟等。
購物街區
的、、是太原的傳統商業區,還有南宮或棉花巷的,柳巷和服裝城批發市場。玉器、鐵器等歷史悠久;民間手工藝品,如、剪紙等;此外還有華宇國際精品、下元、的等。
地標街景
位於杏花嶺區中段,建成於2002年,由兩棟41層的主樓、一棟19層的附樓及5層裙樓組成,總建築面積約18.5萬平方米,是一處集五星級酒店、甲級寫字樓、高檔商城、酒店式公寓、證券營業大廳、會展中心為一體的5a級智慧型化建築。 | ![]() |
寫字樓 (茂業二期)位於小店區親賢街與體育路交匯口,是太原茂業天地的標誌性建築,地下兩層,地上52層,建築總高度226米,,是山西省第一高的國際5a級標準的總部經濟概念辦公場所,目前山西省及太原市最高樓。 | ![]() |
著名人物
皇帝
趙襄子(趙國開國君主)、劉恆(漢文帝)、劉啟(漢景帝)、劉淵(後漢高祖)、石勒(後趙高祖)、高歡(北齊高祖)、高洋(北齊太宗)、楊廣(隋煬帝)、李淵(唐高祖)、李世民(唐太宗)、李治(唐高宗)、武則天(武周皇帝)、李克用(後唐太祖)、李存勖(後唐莊宗)、石敬瑭(後晉高祖)、劉知遠(後漢高祖)、郭威(後周)、劉沖(北漢高祖)、(北漢世祖)。
古代
,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戰國時趙國將領,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以勇敢善戰聞名於諸侯。
春秋末晉卿智伯家臣,俠士,入《史記·》。
(?-255)字伯濟,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三國時期魏國名將。以擅於謀劃且行事精密而著稱。曾任軍的司馬,並且多次平定少數民族叛亂。在北伐及北伐初期,郭淮參加了幾乎所有的對蜀的抵禦戰爭,並因功不斷被提升,最後受命總督雍、涼兩州軍事,官位升至,死後被追封為大將軍。
(630—700),字懷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時期名相,傑出的封建政治家、偵探家。史稱“狄公之賢,北斗以南,一人而已”,民間譽為“唐祚之匡俊之臣”。
(698-756),字少伯,漢族。(王昌齡的籍貫,有太原、兩說)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稱王龍標,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存詩一百七十餘首,作品有《王昌齡集》。
(687-726),字子羽,唐朝詩人,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時著名邊塞詩人。其詩《涼州詞》中“葡萄美酒夜光杯”為後人廣為傳誦。
(701-761),字摩詰,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盛唐時著名的詩人、畫家和音樂家。
(772-846),祖籍太原,生於新鄭,後遷。與李白、並稱唐代三大詩人。是中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原名岐,字飛卿,并州祁(今山西祁縣)人,唐代溫彥博之裔孫,中國古代著名詞人,兩《唐書》有傳。
(895—948),其祖先本為部人,世居太原。五代後漢王朝的建立者,947年稱帝建立後漢,改名,廟號高祖。
(?—986),初名重貴,後名繼業。祖籍麟州新泰(今陝西神木北),後遷居太原,故史稱并州太原人。北漢、宋朝名將,主要貢獻在抗遼事跡中。
(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號襄陽漫士、鹿門居士、海岳外史、淮陽外史等。官至書畫學博士、禮部員外郎,人稱“米南宮”。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宋四大家”。
(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金太原秀容(今市)人。歷代公認的“金元文冠”。
(1331—1400),名本、才本,字貫中,號,元中書省河東山西道冀寧路清源縣(今太原市)人,中國古代著名小說家、戲曲家,《三國演義》、《》(與施耐庵合作)的作者,章回小說的鼻祖。
(1607—1684),原名鼎臣,字青竹,後改名山,字青主,別號頗多,諸如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嗇廬、僑黃、僑松等。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醫學家、書畫家。
近現代
科學界:
(1966--),現任百度總裁。
(1963.01--),現任中科院副院長。
(1958.01--),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
(1946.10--),中國工程院院士,煤化工專家,現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科協副主席。
(1948.4.9--),中國工程院院士,計算機科學技術專家。現任中國科協副主席。
(1935.7.2--),中國工程院院士,航空製造工程焊接專家。
(1917.1.21-1997.2.13),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礦物學與地球化學家。
(1936.8--),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山西大學光電研究所所長。
(1931--),力學家,塑性動力學專家,太原工業大學(現太原理工大學)原校長。
(1963--),現任中科院古脊椎所黨委書記、副所長。
(1966.5--),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遠建工住輕質新材料聯合研究院院長。
(1968.7--),天津大學精儀學院教授,第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得者。
導演:
、、、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集團)導演。
,電視導演。
畫家:
歌唱家:
、、、、
歌手:
、
演員:
、、、、、、、
主持人:
、、、、、、、
企業家:
,山西美錦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80後美女總裁”、“中國十大美女企業家”。
詩人:
(旅居太原,祖籍河南商丘)
作家:
、、、、
城市榮譽
獲獎時間 | 獎項榮譽 | 獲獎項目或備註 |
---|---|---|
2018年12月 | 2018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第24 | |
2018年12月 | 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名第52 | |
2018年4月12日 | 2018暢遊中國100城 | |
2017年12月24日 | 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 |
2015年10月14日 | 2015年度“寬頻中國”示範城市 | |
2015年7月 | “2015中國避暑名城65佳榜”第20名(和熙龍城) | |
2015年6月 | 第一批“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 | |
2014年3月20日 | 第二批“”創建城市 | |
2015年3月 | 全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第2名 | |
2014年12月10日 | 第三批“”創建城市 | |
2014年8月 | 2013~2014年度中國會展名城 | |
2014年4月28日 | 第二批“” | |
2013年12月31日 | 第一批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 | |
2013年11月26日 | 首批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套用城市(群) | |
2013年1月29日 | 第一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 | |
2013年1月17日 | 第二批“國家智慧旅遊試點城市” | |
2012年11月23日 | 第一批“建設示範工程”創建城市 | - |
2012年5月 | 第六個“中國智慧城市”試點 | |
2012年 |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 | - |
2011年3月14日 | - | |
2011年1月 | 2010年度全國十大體育行銷城市 | |
2010年9月21日 | 2010亞洲都市景觀獎 | 太原長風文化商務區大平台 |
2010年6月23日 | 第一批國家級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城市 | |
2010年 | - | |
2009年1月23日 | 第一批國家級創建創業型城市 | |
2000年 | 第二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 - |
對外交流
國際交流
太原與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貿易、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的交流日益加強。政府、民間和社會團體之間的友好往來活躍。太原市與11個國家的14個大城市有友好往來關係。
締結時間 | 城市名稱 | 所屬國家 | 備註 |
---|---|---|---|
1985.04.14 | - | ||
1987.05.19 | - | ||
1994.09.01 | - | ||
1995.11.28 | - | ||
1995.12.08 | - | ||
1999.05.17 | - | ||
1999.10.12 | - | ||
2007.04.18 | - | ||
2012.03.02 | 2008年6月簽署意向書 | ||
2012.08.25 | 1993年5月簽署意向書 | ||
2017.08.31 | - | ||
備註:表格信息來源 |
國際會展
太原市是中國十大創新會展城市。隨著太原經濟實力,城市建設和國際知名度的大大提升,太原的會展業取得了迅速的發展。
- 特色展會
中國(太原)佛教文化用品博覽會 | |
中國(山西)裝備製造業博覽會 | |
新晉商大會形象展示與產業博覽會 |
- 其他重要展會舉辦情況:
序號 | 展會名稱 | 舉辦時間 |
---|---|---|
1 | 2011.09.26~09.28 | |
2 | 2012.08.24~08.26 | |
3 | 2015.09.25~09.27 | |
4 | 2015中國體育文化·體育旅遊博覽會 | 2015.10.11~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