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瞿越(越南語:đại cồ việt),又作𡚝越,為到間越南所使用的正式。
丁部領自稱皇帝並制定年號,史家稱為(nhà đinh)。由於丁朝統一越南北部並有國號,所以丁朝是越南成為獨立封建國家的開始。一千餘年來,越南一直是中國封建王朝直接治下的,自丁部領稱帝建國號之後,稱丁部領為(越南語:giao chỉ quận vương ) ,把越南視為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越鑒通考總論》中所說:“自丁先皇以後,著為正統, 以明君臣之分, 我越正統之君, 實自此始。”
大瞿越國包括(越南語:nhà đinh968~980)、(越南語:nhà tiền lê 981~1009)及(越南語:nhà lý )初期(1010~1054)。國都(今)後遷至城(越南語:thăng long 今河內)。疆域包括今越南北部和中部。公元1054年改國號為“”(越南語:đại việt )。
基本介紹
國號存廢,國號爭議,建國背景,歷史沿革,
國號存廢
六年(公元1054年),李佛瑪崩,即位,改元,並改國號為大越(đại việt)。
國號爭議
關於大瞿越的瞿字含義,一直為後人爭議。一種說法是這是假借漢字表越語讀音,該音在古越語中是對地區的前綴;一種說法是通“巨”。但在故都越南華閭古城遺址博物館裡所藏文物“大越國軍城磚”顯示,當時丁朝的國號可能就是大越。丁克順教授認為,李朝以佛教為國教,很可能以佛祖的姓氏“”與國號“大越”連稱,以佛名國,即“瞿越”,後世史家則將“大越”與“瞿越”合併起來,追記於丁朝名下。越南青年學者陳仲洋亦認為“大瞿越”國號當是出於以佛教為國教的影響。
大越國軍城磚

建國背景
歷史沿革
968年(宋太祖元年) ,丁部領自稱“”(越南語:đại thắng minh hoàng đế),仿照中國起宮殿、制朝儀、置百官、立社稷、設、肇新都、築城鑿池,徙京邑於華閭洞,制度略備,建國號“大瞿越”。 公元969年,丁部領封其子丁璉為。公元970年,丁朝開始使用, 建元元年,遣使與宋結好。又立五皇后(丹嘉、貞明、矯國、瞿國和歌翁)。971年,北宋滅南漢,丁部領又遣使如宋通好。971年,丁部領發布詔諭,初定文武僧道階品:以為定國公,為,黎桓為十道將軍,吳真流賜號匡越大師,張麻尼為僧錄,道士鄧玄光授崇真威儀。以明珠公主嫁(陳明公之弟) , 升封駙馬都尉。丁部領首次對中央各有功之臣封以官職,基本具備中央政權機構,建立了較為鞏固的封建階品,這是越南歷史上開國王朝首次建制的重要措施。
972年(宋開寶五年),丁部領遣丁璉聘於宋。公元975年,宋太祖封丁部領為檢校、交趾郡王,封丁璉為、。從此,新王朝得到中國北宋的支持和承認,這對丁氏王朝政權的合法性和穩定性非常重要。後來,凡越南新王朝成立,均派遣使節晉見請求冊封為王, 以獲得中國的認可方為正統。975年(宋開寶八年),丁朝遣使節鄭琇遺賜金帛、犀象於宋。當年秋,宋遣卿高保緒、王彥符出使丁朝, 加授丁璉、檢校太師、靜海軍節度使兼。976年宋太祖,丁朝遣使如宋報聘。977年,即位,丁朝派使者,賀太宗即位。丁、宋兩朝和睦友好多年。
在丁部領及其長子丁璉同爭權鬥爭中, 父子二人協同鏊戰,共締帝業,勝利後,他們又共同出力治國,締造了越南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 其功在千秋。然而丁氏王朝僅存在10餘年(968-980),就退出歷史舞台。它的覆滅首先是本身內訌而引起的。978年,丁朝發生宮殿政變,起因是丁部領廢長立幼,以其少子丁項郎為太子, 長子南越王丁璉不服,遂於979年(宋四年) ,使人殺項郎,圖謀篡位。同年冬10月,祗侯(宮廷侍衛)杜釋弒丁部領和丁璉。定國公誅殺杜釋,立丁部領年僅六歲的嫡次子為帝,並將丁部領遺體葬於華閭山陵(後改名為長安山陵),追崇諡號為先皇帝,丁部領遂稱丁先皇(越南語:đinh tiên ho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