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背景,公布,條件,類型,名單,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增補,分布-九游会j9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孕育出了一些因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發生過重大歷史事件而青史留名的城市。這些城市,有的曾是王朝都城;有的曾是當時的政治、經濟重鎮;有的曾是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有的因為擁有珍貴的文物遺蹟而享有盛名;有的則因為出產精美的工藝品而著稱於世。它們的留存,為今天的人們回顧中國歷史打開了一個視窗。

1982年2月,為了保護那些曾經是古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或近代革命運動和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的重要城市及其文物古蹟免受破壞,“歷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被正式提出。根據《》,“歷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具有重大歷史文化價值和革命意義的城市”。從看,歷史文化名城並非一定是“市”,也可能是“縣”或“區”。

截至2018年5月2日,已將135座城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並對這些城市的文化遺蹟進行了重點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外文名:state-list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e cities
  • 數量:135座(截至2018年5月2日)
  • 審批單位
背景,公布,條件,類型,名單,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增補,分布,華北地區,東北地區,華東地區,中南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督查名單,通報批評,

背景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1982年根據北京大學侯仁之、建設部鄭孝燮和故宮博物院單士元三位先生提議而建立的一種文物保護機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確定並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均為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者紀念意義、且正在延續使用的城市。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工作,《》、《》確立了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制度,並明確規定由國務院制定保護辦法。
2005年10月1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規範》正式施行,確定了保護原則、措施、內容和重點。
2008年7月1日,《》正式施行,規範了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申報與批准。如果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布局、環境、歷史風貌等遭到嚴重破壞的,由國務院撤銷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

公布

國務院於1982年、1986年和1994年先後公布了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共99座。此後,分別於2001年增補2座,2004年增補1座,2005年增補1座,2007年增補7座,2009年增補1座,2010年增補1座,2011年增補6座,2012年增補2座,2013年增補4座,2014年增補2座,2015年增補3座,2016年增補3座,2017年增補2座,2018年增補1座,截至2018年5月2日,總計135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備註:2002年10月瓊山市併入海口市設立瓊山區。2006年11月,根據國務院秘書二局的意見反饋,要將瓊山歷史文化名城更名為海口歷史文化名城,會在當時已批准公布的103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產生連鎖反應,建議海口市重新呈報申報檔案,直接申報海口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07年3月13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海口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做統計報告及海口市政府編制城市總體規劃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時,均將瓊山和海口視作一處。

條件

國務院2008年4月公布的《》中提出了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五項條件:
第一、保存文物特別豐富;
第二、歷史建築集中成片;
第三、保留著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
第四、歷史上曾經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或軍事要地,或發生過重要歷史事件,或其傳統產業、歷史上建設的重大工程對本地區的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或能夠集中反映本地區建築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第五、在所申報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範圍內還應當有2個以上的歷史文化街區。

類型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按照特點主要分為七類。
歷史古都型:都城時代的歷史遺存物、古都的風貌為特點的城市。
傳統風貌型:保留了一個或幾個歷史時期積澱的完整建築群的城市。
一般史跡型:分散在全城各處的文物古蹟為歷史傳統主要體現方式的城市。
風景名勝型:建築與山水環境的疊加而顯示出鮮明個性特徵的城市。
地域特色型:地域特色或獨自的個性特徵、民族風情、地方文化構成城市風貌主體的城市。
近代史跡型:反映歷史上某一事件或某個階段的建築物或建築群為其顯著特色的城市。
特殊職能型:某種職能在歷史上占有極突出的地位的城市。

名單

第一批

第一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於1982年02月08日公布:
1.北京
7.
13.
19.
2.
8.
14.荊州
20.
3.
9.
15.長沙
21.
4.南京
10.
16.廣州
22.
5.蘇州
11.
17.
23.
6.
12.
18.成都
24.

第二批

第二批38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於1986年12月08日公布:
1.
11.閬中
21.
31.
2.
12.
22.銀川
32.
3.
13.自貢
23.
33.
4.
14.
34.
5.安陽
15.
25.上海
35.
6.
16.
26.
36.
7.
17.
27.
37.
8.
18.
28.
38.
9.
19.
29.
10.
20.
30.

第三批

第三批37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於1994年01月04日公布:
1.
11.
21.
31.
2.
12.
22.
32.
3.
13.
23.
33.
4.
14.
24.
34.
5.
15.
25.
35.
6.
16.
26.
36.
7.
17.鄭州
27.
37.
8.
18.濬縣
28.樂山
9.
19.
10.
20.
30.瀘州

增補

2001年:(2001.8.10)、(2001.12.17)。
2004年:濮陽(2004.10.1)。
2005年:(2005.4.14)。
2007年:(2007.3.9)、市(2007.3.13)、(2007.3.18)、(2007.3.18)、(2007.4.27)、特克斯縣(2007.5.6)、(2007.9.15)。
2009年:(2009.1.2)。
2010年:(2010.11.9)。
2011年:(2011.1.27)、(2011.1.27)、太原市(2011.3.17)、(2011.3.17)、(2011.5.1)、會理縣(2011.11.8)。
2012年:(2012.3.15)、(2012.6.28)。
2013年:(2013.2.10)、(2013.5.18)、(2013.7.28)、(2013.11.18)。
2014年:(2014.7.14)、(2014.8.6)。
2015年:(2015.6.1)、(2015.8.19)、(2015.10.3)。
2016年:(2016.5.4)、(2016.11.23)、(2016.12.16)。
2017年:(2017.7.3)、(2017.7.16)。
2018年:(2018.5.2)

分布

華北地區

:、、、、、
:、、、、、太原市

東北地區

:、、
:、

華東地區

江蘇省:、、、、、、、、、、、、
:、、、、、 、 、、、
:、、、、
:、、漳州市
江西省:、、、
濟南市、、、、、、、、、

中南地區

荊州、、、、
:、、、
:、、、、、、、
:、、
:、

西南地區

:、
:、、、、、
:、、

西北地區

:、、、、、
:、、、
新疆:、、特克斯縣、、

督查名單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專項督察縣域單元名單:
北京
天津
、、
河北
、、、
山西
太原市、、、
內蒙古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上海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漳州市
江西
、、、
山東
濟南市、、、
河南
湖北
、、荊州
湖南
、、、
廣東
、、、
廣西
、、
海南
四川
貴州
雲南
、、、
重慶
、、
西藏
陝西
、、、
甘肅
、、、
青海
新疆
、、

通報批評

與曾聯合下發通知,對山東省聊城市、河北省邯鄲市、湖北省隨州市、安徽省壽縣、河南省濬縣、湖南省岳陽市、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雲南省大理市等8市縣,因保護工作不力,致使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遺產遭到嚴重破壞、名城歷史文化價值受到嚴重影響的情況進行了通報批評。
據國家文物局統計,全國100多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將近20個沒有歷史文化街區,18個僅有一座歷史街區,近一半歷史文化街區不合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