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四川總督,正式為總督四川等處地方軍務、糧餉兼巡撫事,駐地為成都。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之一,總管的軍民政務,從一品。
乾隆十三年因金川用兵,始為專缺,四川另置,成定例,不唯一。
乾隆十四年(1748),置四川總督兼管巡撫事,四川巡撫之缺遂罷置。乾隆十四年例授都察院右都御史,乾隆四十八年例授兵部尚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總督
- 全稱:總督四川等處地方軍務、糧餉兼巡撫事
- 駐地:四川成都(今錦江區督院街)
- 職責:總管四川省的軍民政務
- 始設時間: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丁酉年)
機構職責,歷史沿革,部門設定,歷任總督,
機構職責
清朝四川總督,正式為總督四川等處地方軍務、糧餉兼巡撫事,駐四川成都,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之一,總管的軍民政務,從一品。
清朝總督轄區

歷史沿革
順治元年(1644年),在閬中設立,不設定總督。

順治十年(1653年),因為四川省兵馬錢糧皆從陝西調發,乃下詔兼督四川。
順治十四年(1657年),停止陝西總督兼轄,專置四川總督於成都。
康熙七年(1668年),四川總督更名為,駐地遷往荊州,轄四川、湖北、湖南。
康熙十三年(1674年),分置總督一人於成都,專轄四川事務。康熙十九年(1680年),四川省改隸,湖北省湖南省改為湖廣總督兼理。雍正九年(1731年),復置四川總督於成都。

乾隆十三年(1748年),以用兵,始定為,兼管巡撫事。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四川總督兼轄陝西,尋停兼轄。
宣統元年(1909年),以將軍所轄、二鎮,阜和協所屬各營,建昌、松茂二道府、廳、州、縣、改隸之。
部門設定
四川總督駐地為成都,今成都市錦江區督院街。
歷任總督
姓名 | 籍貫 | 到任時間 | 其他 |
---|---|---|---|
順天寶坻(今天津寧河),隸 | 康熙七年(1668年) | ||
漢軍 | 康熙十三年(1674年) | ||
安徽懷遠,隸漢軍 |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 | ||
伊爾根覺羅· | 滿洲正黃旗 |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 |
富察·文綬 | 滿洲 |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 | 未行 |
山西洪洞 |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 ||
蒙古鑲白旗 |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 署理 | |
富勒渾 | 蒙古鑲白旗 |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 |
廣東花縣 | 同治元年(1860 年) | ||
安徽盱眙(今安徽明光) | 同治六年(1867年年) | ||
安徽合肥(今肥東) | 光緒元年(1875年) | ||
滿洲 | 光緒元年(1875年) | ||
貴州平遠(今織金) | 光緒三年(1877年) | 署理 | |
安徽廬江 | 光緒十二年(1886年) | ||
直隸(今屬河北) |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 | ||
奉天海城(今遼寧) |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 | ||
滿洲 |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 | ||
恭壽 | - |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 | |
滿洲正白旗 |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 | ||
廣西西林 |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 | 署理 | |
巴岳特· | 蒙古 |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 | |
奉天鐵嶺(今屬遼寧),隸漢軍 |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 | ||
奉天鐵嶺(今屬遼寧),隸漢軍正藍旗 |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 | ||
貴州貴築(今貴陽) |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 | ||
趙爾巽 | 奉天鐵嶺(今屬遼寧),隸漢軍正藍旗 | 宣統元年(1909年) | |
趙爾豐 | 奉天鐵嶺(今屬遼寧),隸漢軍 | 宣統三年(1911年) | 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