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師範大學(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簡稱""(sicnu),位於素有“天府之國”之稱的四川省會,是國家“”重點建設高校,入選“”、教育部“ ”、四川省”、”、國家級“”,為國家培養院校、,是四川省舉辦本科師範教育最早、師範類院校中辦學歷史最為悠久的省屬重點大學,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擁有研究生院和推薦免試研究生資格。
學校始建於1946年,其誕生與有直接歷史淵源。抗日戰爭初期,東北大學內遷到四川省三台縣辦學。抗戰勝利後,東北大學遷回瀋陽,留川的師生在原校址上創建了。1949年,吸納西山書院,更名為;1950年,合併川北文學院,並遷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學為主體,合併川東教育學院(原鄉村建設學院)、和的部分專業,組建四川師範學院。1964年,原成都大學(今)數理化三系併入該校。1985年,經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更名為四川師範大學。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幹部管理學院併入該校。
截至2018年12月初,學校有獅子山、成龍、東校區3個校區,校園面積3400餘畝;有全日制本科生37000餘人,博士與碩士研究生4000餘人;有各類教學、科研人員3000餘人;下設26個學院,開辦82個本科專業。
基本介紹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4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46個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2個 - 博士點:26個博士學位授權點
- 主管部門:四川省人民政府
- 學校官網:
- 中文名:四川師範大學
- 外文名: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 簡稱:川師大、四川師大、川師
- 創辦人:李季偉
- 創辦時間:1946年
- 類別:
- 類型:師範類
- 屬性:
四川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
校長: - 本科專業:82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
- 院系設定:文學院、數學學院、外國語學院、經管學院、物電工程學院、化學學院等26個學院
- 校訓:重德、博學、務實、尚美
- 校歌:《》
- 地址:獅子山校區:成都市錦江區靜安路5號
成龍校區:成都市龍泉驛區成龍大道二段1819號
東校區:成都市外東洪河中路351號 - 院校代碼:10636
- 主要獎項:國家建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截至2018年11月)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截至2018年11月)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1項(截至2018年11月)
四川省教學成果獎96項(截至2018年11月) - 知名校友:、、、、、、、、、張傑
- 知名教師:、、、、等
- 孔子學院:2所
- 院士工作站:1個
- 國家特色專業:12個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歷史沿革,建校背景,大學沿革,辦學條件,師資力量,院系概況,教學建設,學科建設,合作交流,學術研究,科研機構,科研成果,學術資源,文化傳統,形象標識,精神文化,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傑出校友,人民公僕,科教名苑,工商驕子,文藝精英,校區分布,
歷史沿革
建校背景
1923年4月26日,國立創立於瀋陽市。
1931年,後,東北大學被迫遷校北平。
1937年,東北大學在西安開學。
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連綿,東北大學遷至四川省三台縣草堂寺、舊潼川學府院等處。
1940年,作為四川師範大學重要淵源之一的創立於重慶北碚歇馬場大磨灘,院長。1945年8月擴充為。
1946年5月,東北大學遷回瀋陽,川內知名人士、原東北大學理工學院院長等人倡議利用原東北大學校舍、遷余的部分圖書、設備與羈留師資學生(遷走的學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學生占三分之二),續辦高等學府,籌辦成立私立。6月1日,著名墨學家創立私立川北文學院(原名),校址南充賽雲台,是四川師範大學的又一重要歷史淵源。
1947年1月,川北農工學院召開成立紀念大會

大學沿革
- 川北大學
1948年11月,川北農工學院第五次董事擴大會議決定改為“私立川北大學”。
1949年,學校地址由三台縣遷至南充市並更名為私立川北大學。
胡耀邦同志視察川北大學

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學和私立川北文學院合併成立公立川北大學。9月,公立川北大學改名為,並遷到四川省。
1950年,時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視察川北大學。
1951年2月,中國鄉村建設學院更名為。
- 四川師範學院
1952年11月11日,根據全國院系調整精神,西南文教部決定將川北大學改名為。以川北大學文、理專業為基礎,合併了川東教育學院,以及師範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系及相關教師,組建了四川師範學院,原川北大學的工科專業分別併入等高校。1952年暑期,學校由南充市小西街原校址,遷入原川北人民行署。11月15日,四川師範學院正式開學行課。
1953年,原中文系二年制語文專修科、數學一年制專修科學生調入四川師範學院。
1956年,學校分校搬遷,其中本科專業遷到成都獅子山,校名沿用。(專科專業留在,1958年恢複本科辦學,先後經歷南充師範學院、四川師範學院等階段,2003年更名為西華師範大學)。
歷史沿革

1957年春,朱德委員長來校視察工作。
1964年,原成都大學(今西南財經大學)數學、物理、化學三系併入該校,組成了今四川師範大學數學與軟體科學學院(含會計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1974年3月,《四川師範學院》(創刊號)出版。
1979年,面向全國招收研究生,該校成為全國最早獲得招收研究生的單位之一。
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確定該校為省屬重點院校。
1983年1月,教育部將該校核准列入全國普通高校舉辦函授和夜大學的第一批學校。
- 四川師範大學
1985年,經原批准,更名為四川師範大學。
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師資培訓中心在該校成立。
1997年3月,西南地區的影視人才搖籃——四川師範大學電影電視學院(現四川電影電視學院)成立。10月該校啟動後勤社會化改革。
1999年1月,全國高校後勤管理學會在該校舉行理事長、秘書長擴大會議,該校當選常務理事長單位。6月,成都市煤炭幹部管理學院併入四川師大,更名為四川師範大學草堂校區。
2000年4月,該校計畫在龍泉驛區洪河鎮投資三億元,興建四川師範大學東校區。
2001年5月,全國高校中規模最大的愛國主義石雕藝術牆在該校落成。12月,第四屆cuba大學生籃球聯賽在該校舉行。
2003年9月5日,四川師範大學東校區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辦,四川省教育廳、四川師範大學承辦的“農村遠程教育創新國際研討會”在該校隆重舉行。
2006年3月28日,學校舉行四川師範大學成龍校區奠基儀式。12月3日至8日,學校被教育部評為本科教學優秀單位。5月16日,該校隆重舉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慶祝大會。
2007年9月13日,該校舉行首屆博士生開學典禮。
2008年,投入使用。
2012年,學校入選國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實施高校。
2016年5月16日,學校迎來建校70周年華誕。
2017年開始,四川師範大學普通類在招專業面向全國全部列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5月,學校與、組成“校校戰略聯盟”;7月,入選第二批國家級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11月,學校經濟區發展與重大生產力布局智庫入選四川省首批;12月,與馬雲基金會簽訂合作框架協定,成為鄉村師範生計畫項目合作院校。
2018年7月,四川師範大學與簽署合作協定;9月亞洲教育論壇年會在成都開幕,四川師範大學榮獲“亞洲教育影響力”獎;10月22日,四川師範大學中華傳統文化學院揭牌成立儀式在該校隆重舉行;10月25日,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廳與四川師大簽署共建。
2019年1月,學校與巴中市恩陽區校地共建的四川省首個四川鄉村振興學院、紅色文化旅遊學院授牌儀式在巴中恩陽舉行;4月8日,四川師範大學腦與心理科學研究院揭牌成立。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建校70多年以來,學校先後湧現出了以著名墨學家、著名文字學家、中國社會學和民俗學的創始人之一、中國教育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楚辭學專家、文獻學專家、訓詁學專家、凝聚態物理學專家、拓撲學專家劉旺金、非線性分析專家等為代表的一批知名專家學者。
截至2018年12月初,學校教師先後獲批“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7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1人,“國家萬人計畫領軍人才”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人選6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0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116人, “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30人,“四川省千人計畫”8人,“四川省教學名師”12人;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師德標兵、全國模範教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等28人,四川省優秀教師、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四川省師德標兵等共39人次;特聘了兩院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千人計畫、國家傑青等20餘位高層次人才;另外還先後聘請有獲得者、、、和等教授為該校榮譽教授。
雙聘中國工程院院士:
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萬人計畫領軍人才:
國家級教學名師: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劉旺金、、、、
全球高被引科學家:
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人選:、、王川、、、
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沈慶生、周一陽、方盛國、馬正平、李誠、段渝、謝軍楷、祁曉玲、顧美玲、李樹勇、張健、吳達德、李天道、唐應輝、董志強、杜偉、李來才、趙可清、汪明義、張曉黎、王川 、石磊、何詣然、余虹、陳輝、汪洪亮、張紅、胡志紅、申喜萍、趙國平等
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李誠、、張健 、、、、劉永康、龐元寧 、杜偉、、、、傅 林 、向萬成、、、唐代興、、靳宇倡 、王川、、任平、熊良智、高中偉、巴登尼瑪
四川省教學名師:、、、、、、、、、、、
團隊名稱 | 負責人 | 立項時間 | 級別 |
---|---|---|---|
教師教育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2008 | 國家級 | |
英語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2010 | 省級 | |
軟體開發實踐課程教學團隊 | 2010 | 省級 | |
教育學專業課程教學團隊 | 2009 | 省級 | |
套用型工商管理本科教學團隊 | 2008 | 省級 | |
教師教育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2008 | 省級 | |
數學教育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2007 | 省級 | |
“雙核一體”西部教師教育漢語文學教學團隊 | 2007 | 省級 |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5年3月四川師範大學官網)
院系概況
截至2018年12月初,學校轄26個學院,開辦82個本科專業,涵蓋文學、理學、工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歷史學、教育學,藝術學、農學等十一個學科門類。
院系 | 專業 | |||
文學院 | 廣告學、文秘教育、漢語言文學、戲劇影視文學 | |||
國際教育學院 | 漢語國際教育 |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思想政治教育、公共事業管理 |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法語、俄語、日語 | |||
法學院 | 法學 | |||
教育科學學院 | 教育學、學前教育、國小教育、特殊教育、心理學 | |||
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 歷史學、旅遊管理、酒店管理 | |||
數學與軟體科學學院 | 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會計學、統計學 | |||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 物理學、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通信工程(高端技能型本科) | |||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 化學、材料化學、科學教育、環境工程 | |||
生命科學學院 | 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園藝、食品質量與安全 | |||
地理與資源科學學院 | 地理科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地理信息科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 | |||
計算機科學學院 | 教育技術學、電子商務、網路工程、軟體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
工學院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安全工程、土木工程、工程造價 | |||
商學院 | 市場行銷、財務管理、工業工程、審計學 | |||
美術學院 | 美術學、繪畫、建築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 | |||
音樂學院 | 音樂學、音樂表演 | |||
舞蹈學院 | 舞蹈學、舞蹈表演、音樂表演 | |||
體育學院 | 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 |||
服裝與設計藝術學院 | 服裝設計與工程、服裝與服飾設計、產品設計、表演、產品設計(中外合作辦學) | |||
影視與傳媒學院 | 廣播電視編導、廣播電視學、網路與新媒體、戲劇影視導演、播音與主持藝術、 數字媒體藝術、數字媒體技術、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動畫 | |||
信息技術學院 | 統招專升本專業、統招專科專業 | |||
職業技術學院 | 成人教育專業、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專業 | |||
教師培訓學院 | ———— | |||
基礎教育學院 | ———— |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四川師範大學招生信息網)
教學建設
截至2018年12月初,學校有2個國家級“”項目,4個國家及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7個省級本科人才培養基地,4個國家及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2個,1個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5門國家精品課程和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程,20個,14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2個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畫”、“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計畫”試點專業,3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省級實習實訓基地,9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59門省級精品課程,29門省級精品開放課程,35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2門省級雙語教學課程,17門省級重點建設課程,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6項,四川省教學成果獎58項。
專業名稱 | 負責人 | 立項時間 | 級別 |
---|---|---|---|
漢語言文學 | 李誠 | 2013 | 國家級 |
財務管理 | 陽曉民 | 2013 | 省級 |
法學 | 2012 | 省級 | |
心理學專業綜合改革 | 戴艷 | 2011 | 省級 |
化學專業綜合改革 | 畢劍 | 2011 | 省級 |
教育技術學專業綜合改革 | 2011 | 省級 | |
教育學專業綜合改革 | 2011 | 省級 | |
歷史學專業綜合改革 | 鄧前程 | 2011 | 省級 |
美術學專業綜合改革 | 2011 | 省級 | |
生物科學專業綜合改革 | 李維 | 2011 | 省級 |
數學與套用數學專業綜合改革 | 張紅 | 2011 | 省級 |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綜合改革 | 李小平 | 2011 | 省級 |
體育教育專業綜合改革 | 龐元寧 | 2011 | 省級 |
音樂學專業綜合改革 | 2011 | 省級 | |
地理科學專業綜合改革 | 2011 | 省級 |
專業名稱 | 負責人 | 立項時間 | 級別 |
---|---|---|---|
教育技術學 | 王玲 | 2010 | 國家級 |
經濟學 | 高林遠 | 2010 | 國家級 |
思想政治教育 | 李小平 | 2010 | 國家級 |
歷史學 | 王川 | 2009 | 國家級 |
英語 | 嵇敏 | 2009 | 國家級 |
地理科學 | 周介銘 | 2009 | 國家級 |
工商管理 | 祁曉玲 | 2008 | 國家級 |
化學 | 李樹偉 | 2008 | 國家級 |
教育學 | 巴登尼瑪 | 2008 | 國家級 |
物理學 | 周曉林 | 2007 | 國家級 |
數學與套用數學 | 張健 | 2007 | 國家級 |
漢語言文學 | 李誠 | 2007 | 國家級 |
電子商務 | 袁丁 | 2010 | 省級 |
心理學 | 戴艷 | 2010 | 省級 |
地理信息系統 | 楊存建 | 2010 | 省級 |
體育教育 | 龐元寧 | 2010 | 省級 |
音樂學 | 李德隆 | 2009 | 省級 |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 | 杜偉、何偉 | 2009 | 省級 |
經濟學 | 高林遠 | 2009 | 省級 |
教育技術學 | 王玲 | 2008 | 省級 |
生物科學 | 宗浩 | 2008 | 省級 |
思想政治教育 | 吳敏英 | 2008 | 省級 |
美術學 | 汪清 | 2008 | 省級 |
地理科學 | 周介銘 | 2007 | 省級 |
歷史學 | 王川 | 2007 | 省級 |
英語 | 嵇敏 | 2007 | 省級 |
工商管理 | 丁明鮮 | 2007 | 省級 |
化學 | 彭蜀晉 | 2007 | 省級 |
教育學 | 傅林 | 2006 | 省級 |
物理學 | 周曉林 | 2006 | 省級 |
數學與套用數學 | 蒲志林 | 2006 | 省級 |
漢語言文學 | 李誠 | 2006 | 省級 |
中心名稱 | 負責人 | 立項時間 | 級別 |
---|---|---|---|
師範生教學能力綜合訓練中心 | 郭英 | 2009 | 國家級 |
藝術實驗教學中心 | 林木 | 2008 | 省級 |
教師教育基礎實驗教學中心 | 梁斌 | 2007 | 省級 |
電子信息基礎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毛蘇英 | 2007 | 省級 |
中心名稱 | 負責學院 | 立項時間 | 級別 |
---|---|---|---|
四川師範大學-成都樹德中學教育集團教育學實踐教育基地 |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 2013 | 國家級 |
四川師範大學-成都樹德中學教育集團教育學實踐教育基地 |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 2013 | 省級 |
四川師範大學-四川煤炭產業集團廣能公司工程實踐教育基地 | 工學院 | 2013 | 省級 |
項目名稱 | 負責人 | 立項時間 | 級別 |
---|---|---|---|
西部地區跨學科複合型師資培養模式改革實驗區 | 祁曉玲 | 2007 | 國家級 |
統籌城鄉發展背景下套用型商務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高林遠 | 2010 | 省級 |
西部師範院校創業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 | 周介銘 | 2009 | 省級 |
課程類別 | 課程名稱 | 負責人 | 獲評年份 |
---|---|---|---|
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 寫作學 | 馬正平 | 2013 |
數學史 | 張健 | 2013 | |
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 劉永康 | 2013 | |
教師教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 計算機學科教學法 | 譚良 | 2013 |
教育見習與實習 | 劉世民 | 2013 | |
中學歷史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 | 陳輝 | 2013 | |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 | 靳彤 | 2013 | |
中學通用技術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 | 周曉林 | 2013 | |
幼稚園教育評價 | 鄢超雲 | 2013 | |
國家級精品課程 | 數學史 | 張健 | 2010 |
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 劉永康 | 2009 | |
寫作學 | 馬正平 | 2008 | |
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 旅遊學概論 | 朱華 | 2008 |
多元文化教育學 | 巴登尼瑪 | 2009 |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5年3月四川師範大學本科教學質量與改革工程信息網)
學科建設
學校是全國首批碩士授權單位,第十批博士授權單位,截至2018年3月,學校有2個博士後流動站,4個省級重點學科建設項目,2個一級學科省級重點學科,17個二級學科省級重點學科,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6個博士學位授權點,2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涵蓋哲學、文學、法學、歷史學、教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經濟學、藝術學十大學科門類。
四川師範大學

博士後流動站(2個):中國語言文學、教育學
四川省雙一流學科建設(群):“巴蜀文化研究與傳承”學科群、“數學”學科
序號 | 名稱 | 授權級別 | 批准時間 |
---|---|---|---|
1 | 中國語言文學 | 一級學科 | 2008年 |
2 | 數學 | 一級學科 | 2008年 |
3 | 凝聚態物理 | 二級學科 | 1992年 |
4 | 中國近現代史 | 二級學科 | 1996年 |
5 | 中國古代文學 | 二級學科 | 1999年 |
6 | 基礎數學 | 二級學科 | 1999年 |
7 | 材料學 | 二級學科 | 1999年 |
8 | 美學 | 二級學科 | 2004年 |
9 | 教育學原理 | 二級學科 | 2004年 |
10 | 漢語言文字學 | 二級學科 | 2004年 |
11 | 運籌學與控制論 | 二級學科 | 2004年 |
12 |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 二級學科 | 2004年 |
13 | 環境科學 | 二級學科 | 2004年 |
14 | 人文地理學 | 二級學科 | 2008年 |
15 | 中國哲學 | 二級學科 | 2008年 |
16 | 理論物理 | 二級學科 | 2008年 |
17 | 文藝學 | 二級學科 | 2008年 |
18 | 中國現當代文學 | 二級學科 | 2008年 |
19 | 課程與教學論 | 二級學科 | 2008年 |
序號 | 名稱 | 授權級別 | 批准時間 |
---|---|---|---|
1 | 中國近現代史 | 二級學科 | 2003年 |
2 | 中國古代文學 | 二級學科 | 2003年 |
3 | 基礎數學 | 二級學科 | 2003年 |
4 | 教育學原理 | 二級學科 | 2008年 |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5年3月四川師範大學研究生院官網)
序號 | 名稱 | 授權級別 | 批准時間 |
---|---|---|---|
1 | 數學 | 一級學科 | 2018年 |
2 | 中國語言文學 | 一級學科 | 2011年 |
3 | 教育學 | 一級學科 | 2011年 |
4 | 多元文化教育基本理論★ | 二級學科 | 2011年 |
5 | 教師教育理論與實踐★ | 二級學科 | 2011年 |
6 | 文藝美學★ | 二級學科 | 2011年 |
7 | 中國古代文學 | 二級學科 | 2006年 |
註:標“★”為學校自主設定二級學科 |
序號 | 名稱 | 批准時間 |
---|---|---|
1 | 教育學 | 2006年 |
2 | 中國語言文學 | 2006年 |
3 | 歷史學 | 2006年(對應調整後撤銷) |
4 | 物理學 | 2006年 |
5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2006年 |
6 | 哲學 | 2011年 |
7 | 理論經濟學 | 2011年 |
8 | 法學 | 2011年 |
9 | 外國語言文學 | 2011年 |
10 | 藝術學 | 2011年(對應調整後撤銷) |
11 | 數學 | 2011年 |
12 | 化學 | 2011年 |
13 | 地理學 | 2011年 |
14 | 生物學 | 2011年 |
15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2011年 |
16 | 工商管理 | 2011年 |
17 | 中國史 | 2011年 |
18 | 世界史 | 2011年 |
19 | 生態學 | 2011年 |
20 | 軟體工程 | 2011年 |
21 | 藝術學理論 | 2011年 |
22 | 音樂與舞蹈學 | 2011年 |
23 | 戲劇與影視學 | 2011年 |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5年3月四川師範大學研究生院官網)
序號 | 名稱 | 批准時間 | 招生領域 |
---|---|---|---|
1 | 教育碩士 | 1998年 | 教育管理、學前教育、國小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教育、現代教育技術、科學與技術教育、學科教學(語文、數學、英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生物、化學、物理、音樂、體育、美術) |
2 | 藝術碩士 | 2009年 | 音樂、美術、戲劇、戲曲、廣播電視、電影、藝術設計、舞蹈 |
3 | 體育碩士 | 2009年 | —— |
4 | 工商管理碩士 | 2009年 | —— |
5 |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 | 2009年 | —— |
6 | 翻譯碩士 | 2010年 | —— |
7 | 旅遊管理碩士 | 2010年 | —— |
8 | 工程碩士 | 2010年 | 計算機技術、安全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 |
9 | 法律碩士 | 2014年 | |
10 | 套用心理碩士 | 2014年 | |
11 | 公共管理碩士 | 2014年 |
合作交流
四川師範大學是四川省高校對外交流中心之一,也是國家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招收華僑、港澳地區及台灣省學生資格和接收澳門地區保送生的高等院校。截至2015年3月,學校同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院校建立了廣泛的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關係。此外該校經國家漢辦批准,分別與、巴基斯坦合作建立了、建立有日本研究中心、韓國研究中心、中俄文化交流中心、中法文化交流中心、以及與韓國延世大學合辦的“成都世宗學堂”。
李克強總理見證簽建孔子學院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18年12月初,學校建設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擁有四川省重點實驗室1個、四川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3個、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5個、四川省高水平社科研究團隊2個、四川省新型智庫1個,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四川省國別研究中心、四川省工程實驗室10個,建有四川省省級大學科技園。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西南土地資源評價與監測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省重點實驗室(1個):可視化計算與虛擬現實重點實驗室
四川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3個):四川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協同創新中心、 教育大數據協同創新中心、國土資源開發與保護協同創新中心
四川師範大學院士工作站:凝聚態物理實驗中心
四川省省級大學科技園(1個):四川師範大學科技園
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5個):四川省教師教育研究中心、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省武則天研究中心、四川多元文化研究中心、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
序號 | 平台名稱 | 負責人 | 歸口單位 | 級別 | 獲準時間 |
1 | 日本研究中心 | 周介銘 | 教育廳 | 廳級 | 2013 |
2 | 韓國研究中心 | 周介銘 | 教育廳 | 廳級 | 2013 |
3 | 先進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 | 趙可清 | 教育廳 | 廳級 | 2007 |
4 | 無線感測器網路實驗室 | 周曉林 | 教育廳 | 廳級 | 2013 |
5 | 火災防治技術實驗室 | 朱傑 | 教育廳 | 廳級 | |
6 | 農田生態能力建設服務工程中心 | 趙仕林 | 教育廳 | 廳級 | 2013 |
7 | 四川瀕危藥用植物資源利用及其產業化研究重點實驗室 | 李維 | 教育廳 | 廳級 | 2014 |
8 | 特種廢水處理實驗室 | 劉詠 | 教育廳 | 廳級 | 2013 |
9 | 四川省畜禽糞污處理與資源化工程實驗室 | 劉詠 | 教育廳 | 廳級 | 2015 |
(上表內容來源)
類別 | 序號 | 團隊名稱 | 負責人 | 所在學院 | 建設期 |
省級科研創新團隊 | 1 | 農村土地管理綜合改革研究團隊 | 杜偉 | 經濟管理學院 | 2015-2017 |
2 | 四川方言與地域文化研究團隊 | 周及徐 | 文學院 | 2015-2017 | |
校院共建科研創新團隊 | 3 | 中國近現代西南區域研究 | 王川 | 歷史學 | 2013-2016 |
4 | 古代漢文學的生存與傳播 | 熊良智 | 中國古代文學 | 2013-2016 | |
5 | 英美文學與綠色文化研究 | 胡志紅 | 外國語言文學 | 2013-2016 | |
6 | 處境不利兒童保護與發展 | 鄢超雲 | 學前教育學 | 2013-2016 | |
7 |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 | 李華平 | 課程與教學論 | 2013-2016 | |
8 | 民營企業的公司治理與創新發展研究 | 何雲 | 產業經濟學 | 2013-2016 | |
9 | 區域經濟發展研究 | 祁曉玲 | 區域經濟學 | 2013-2016 | |
10 | 西部民歌傳承與研究 | 黃金中 | 音樂學 | 2013-2016 | |
11 | 電介質材料、物理及套用 | 賃敦敏 | 材料物理與化學 | 2013-2016 | |
12 | 信息傳輸與處理 | 李煥洲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2013-2016 | |
13 | 生物資源利用與保護 | 李維 | 生物學 | 2013-2016 | |
14 | 生物醫學信息處理 | 李均利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2013-2016 |
上表內容來源
科研成果
在“十二五”期間,學校共承擔了各類科研項目800餘項。其中,科技部科技支撐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含重大、重點項目)項目108項,省部級項目180餘項,綜合科研經費1.12億元,高級別論文發表數量477篇,授權發明專利50項,實施科研成果轉化項目300餘項,該校被sci收錄的論文總數以及sci論文他引平均數居於四川省省屬高校第一位。
2009-2014年,學校共承擔了各類科研項目250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含重大項目和重點項目)、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國家科技支撐計畫等項目140餘項,省部級項目270餘項,累計綜合科研經費逾4億元,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110餘項,出版專著或教材560餘部,發表論文7000餘篇。
2018年,學校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數位居省內第2,省屬高校第1,全國師範類院校第13位,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立項數省內第1,全國師範類院校並列第3。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由獅子山校區圖書館和成龍校區圖書館組成,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閱覽座位4000餘個。
經過70年的發展,學校圖書館已發展成為一所藏書豐富的綜合性圖書館,是四川省第三大圖書館,藏書量僅次於四川省圖書館、四川大學圖書館。截止2014年底,該校圖書館共有各種印刷型圖書、期刊339萬冊(圖書298萬餘冊,線裝書9萬餘冊,善本書1萬餘冊,報刊2000餘種、31萬餘冊(合訂本))、電子圖書116萬餘冊、電子期刊15000餘種,涵蓋了理、工、文、史、哲、政、經、法等學科;此外該校建立了館藏書目資料庫,購買各種電子資源包括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人大複印資料網路版、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超星電子圖書、elsevier sd、springerlink、jstor、pqdd、ebsco等電子資源資料庫35個。
四川師範大學圖書館

- 學術期刊
《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四川師範大學主辦的面向國內外學術界的綜合性社會科學類學術理論刊物,創刊於1974年。該刊是《》、“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網”、《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台灣中文電子期刊“思博網”(ceps)等全文收錄期刊,1992年入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的“中國教育類/高等教育類核心期刊”,2000、2004、2008、2011年入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的“綜合性人文社科類核心期刊”,1992、1996年入選《中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的“中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1999、2002、2006年入選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研究會評選的“全國百強社科學報”、“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2010年入選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研究會評選的“全國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2004、2006、2012年三輪入選“中國人文社科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cssci)”,2008、2010年兩輪入選南京大學版“中國人文社科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cssci)(擴展版)”,2012年入選“報刊複印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2012年獲得國家社科基金資助學術期刊資助(第二批)。
《四川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前身是1973年創刊的《四川師範學院學報》(文理合刊),1978年自然科學版創刊。2001年入選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並被《中國出版》列為中國精品期刊;2004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確定為綜合性科學技術類核心期刊,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先後加入《中國知網》、《中國科技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報刊索引資料庫》和《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自1985年以來,該刊先後被中國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中國數學文摘》、《中國物理文摘》、《中國無機分析化學文摘》以及信息產業部電子科技情報所主辦的《電子科技文摘》等著名文摘列為核心檢索期刊源;並被以下國外著名文摘期刊或資料庫列為檢索期刊源:美國《數學評論》(mr)、美國《現代數學出版物》(cmp)、美國《化學文摘》(ca)、德國《數學文摘》(zbl math)、俄羅斯《文摘雜誌》(рж或aj)和英國《動物學記錄》(zr)。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 校名

- 校徽
四川師大校標說明(一)兩個半圓弧圖形組成近乎完整的圓形,中間是毛體“四川師範大學”校名,下面是四川師範大學的英文字型。底色為綠色,象徵著四川師大的蓬勃生機和 辦學活力。兩個半環圖形和中間扉頁代表“cs”兩個字母,為“川師”第一個拼音字母的縮寫,表征著四川師大海納百川、博採眾長的辦學氣魄和膽識,也預示著 四川師大將以開放的辦學思想為指導,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不斷發展壯大。 (二)圖案中間的篆書繁體字“重德、博學、務實、尚美”是四川師大的校訓。校訓書寫在書的變形的扉頁上,彰顯著四川師大: 1.以教師教育為主要特色的辦學特色定位; 2.“以人為本、質量第一”的師大辦學理念; 3.“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師大人的治學精神和品質; 4.“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師大人的豪氣、銳氣和志氣。 (三)整個校徽圖形將四川師大的校訓、歷史傳統、辦學理念、學校特色定位有機融為一體,具有較強的時代性。圖形設計色澤鮮明,簡潔明快,虛實結合,動靜統一,突出了辦學歷史的厚重感和大學文化的深邃底蘊。 | ![]() |
- 建校70周年校慶標識
![]() | 註:四川師範大學建校70周年logo的主體造型以“70”為核心識別要素,凸顯紀念建校70周年的主題,突出學校積極向上,開放包容的學術氣氛,展現學校底蘊和輝煌成就。標誌中的數字7為鳥兒展翅高飛的形象,寓意學校70年來積極進取、用於開拓,彰顯了學校70年來取得的成就和輝煌,展現學校獨特的辦學理念和育人的文化魅力。logo中的祥雲元素的使用預示著學校的明 天更加美好,前程更加輝煌。logo的色調以紅色為主,紅色代表喜慶,標誌著學校當前發展的紅火勢頭。綠色為輔色,形成強烈的對比,logo簡潔易懂、易記、易識別。 |
- 校旗

精神文化
- 校訓
重德:即重視思想道德。德為人才素質之首,師生以法律和道德為行為標尺。教師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風錘鍊自我,並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學生要以德修身,誠信待人,未來才能革故鼎新,傳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風尚,增強學校凝聚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博學:即擁有廣博的知識。學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導學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師作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廣博的知識,才能“傳道授業解惑”;學生只有擁有廣博的知識,才能成為一個理性的人,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能在未來的激烈競爭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 “重德”、“博學”共同體現了四川師大人“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教育理念。 務實:即求真務實,開拓創新,認認真真做人,踏踏實實做事。這是四川師大人人生態度和辦學精神的寫照。“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實的治學精神和工作作風,要勤於治學,嚴謹治學。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靈,要有正確的審美觀念和高尚的審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內化為人生修養。師生要保持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境界。 “務實”、“尚美”共同體現了四川師大人“求真務實、追求卓越”的辦學精神。 | ![]() |
- 校歌
托起祖國的太陽 | |
---|---|
汪濤 詞;萬齋 曲 白山黑水,源遠流長 獅山靈秀,哺育棟樑 我們伴著歷史的步伐 譜寫師大發展的篇章 放眼未來,心潮激盪 讓我們共同托起祖國的太陽 重德博學,務實尚美 莘莘學子青春閃光 我們肩負民族的希望,啟動創造明 天的遠航。 放眼未來,新潮激盪,讓我們共同托起祖國的太陽。 讓我們共同托起祖國的太陽。 | ![]() |
- 校風
勵志篤行 止於至善
勵志:即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學校要堅定建設以教師教育為主要特色的國內知名教學研究型大學的奮鬥目標;教師要樹立教書育人、為國育才的責任意識;學生要樹立為人民、為國家、為社會服務的崇高理想。
篤行:語出《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篤”意為“充實而有恆”;“篤行”即崇尚實幹,踐行理想,行勝於言。
“勵志篤行”反映四川師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動理念,它遙承三台時期東北大學的校訓,汲取了東北大學“知行合一”風氣之宗旨,體現了四川師大辦學淵源的歷史繼承性。
止於至善:語出《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教育的目的在於棄舊揚新,傳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務社會。無論是傳授和創造知識,還是治學育人、成人成才,皆應達到至高境界,實現學校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止於至善”反映四川師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實踐“艱苦創業、敢為人先”的師大精神的必然要求。
- 學風
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
求真:《》語:“求真於未始有偽之先,而性之真可見矣;求善於未始有惡之先,而性之善可見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在學習和研究上,要不斷追求和探索真理,勇於改正研究中出現的差誤。
循理:《》語:“朱漢上曰:無妄,然後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經說》卷七語:“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蕩蕩然;小人役於物,故多憂戚。”在學習和研究中,要實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觀臆斷,要尊重科學規律,恪守學術規範,強調職業道德,不好高 鶩遠,不弄虛作假。
“求真循理”體現了四川師大人的治學方法和原則。
慎思:語出《禮記·》:“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刁包《易酌》亦云:“聖賢道理,須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學而不思則罔。”在學習和研究中,應勤于思索,善於思考,不斷汲取和創造科學的學習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學習和研究效果。
知明:語出《荀子·》:“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為治學、讀書、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學開啟民智育新人,通過“傳道授業解惑”以達“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體現了四川師大人的治學品質和目的。
“求真循理”體現了四川師大人的治學方法和原則。
慎思:語出《禮記·》:“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刁包《易酌》亦云:“聖賢道理,須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學而不思則罔。”在學習和研究中,應勤于思索,善於思考,不斷汲取和創造科學的學習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學習和研究效果。
知明:語出《荀子·》:“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為治學、讀書、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學開啟民智育新人,通過“傳道授業解惑”以達“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體現了四川師大人的治學品質和目的。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黨委書記 | |
校長 |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
黨委副書記 | |
副校長 | 、、 |
資料來源:
歷任領導
歷屆黨委書記 | 歷屆校長 |
---|---|
(私立川北農工學院院長)(任期:1946-1948) | (院長)(1946.08-1948.04) |
(私立川北大學校長)(任期:1949.05-1949.10) | 王宏實(校長)(任期:1949.11-1950.06) |
賈子群(公立川北大學)(任期:1950-1952) | |
趙承修(黨小組長)(任期:1952.2-1952.9) | 段可情(建院委員會主任) (任期:1952.11-1954.12) |
(黨支部書記) (任期:1952.9-1954.4) | (院長)(任期:1954.12-1956.8) |
蘇藜(總分支委員會書記)(任期:1954.4-1954.10) | (院長)(任期:1956.9-1966.6) |
(總分支委員會書記) (任期:1954.10-1957.11) | 杜春林(革委會主任)(任期:1966.6-1971.4) |
(任期:1957.11-1966.6) | (院長)(任期:1976.10-1979.12) |
杜春林(任期:1971.11-1977.6) | 蘇藜(院長)(任期:1979.12-1983.10) |
(任期:1977.6-1982.8) | 王均能(任期:1983.10-1994.9) |
(任期:1983.10-1990.5) | (任期:1994.9-1998.7) |
(任期:1990.5-1994.9) | (任期:1998.7-2003.5) |
(任期:1994.9-1997.3) | (任期:2003.5-2014.3) |
(任期:1997.3-2000.9) | (任期:2014.3-2017.05) |
(任期:2000.9-2014.4) | (任期:2017.5-至 今) |
(任期:2014.4-2016.12) |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5年3月四川師範大學檔案館官網)
傑出校友
註:1946年,在抗日戰爭的烽火硝煙中內遷四川省三台縣辦學八年的東北大學回遷瀋陽,部分留川師生承東大之血脈,在三台縣的東北大學原校址創建了今川師大和西華師大的前身—私立川北農工學院,四川高教事業的星星之火就此點燃。“科以人重科亦重,人以科傳人可知”,校友是學校的作品,更是辦學成果的直接載體和對外展示的亮麗名片。四川師大曆七十餘載之耕耘,育出滿門桃李;經千錘之鍛鍊,培育英才數萬。建校七十多年來學校培養了以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言榮、中國科學院院士唐勇、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郭鴻、陸軍少將高偉、賴文毅等為代表的30餘萬名各類畢業生,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國家的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他們的業績為學校增光添彩,共同鑄就了四川師範大學光輝的歷史。部分傑出校友整理如下:
人民公僕
姓名 | 備註 | 姓名 | 備註 | 姓名 | 備註 | |
軍界 | 中國武警部隊總政治部主任,少將軍銜 | 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陸軍副參謀長,少將 | 武警四川省消防總隊副總隊長,大校警銜 | |||
北京市 | 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原公安部副部長 | 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原秘書長 | 中國科學技術館原館長,北京市科協副主席 | |||
四川省 | 原中共中央委員,四川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 | 原四川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省政協副主席 | 四川省副省長,致公黨中央常委、四川省委主委 | |||
原四川省政協副主席 | 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原四川省政協副主席 | ||||
四川省紀委副書記,省監察委員會副主任 | 原四川省紀委副書記,省監察廳廳長 |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省辦公廳主任 | ||||
四川省社科聯主席 | 共青團原四川省委書記 | 四川省原新聞廣電局局長 | ||||
原四川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委編辦主任 | 四川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 | 四川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工商聯合會黨組書記 | ||||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院長 | 四川省檢察院副檢察長 | 四川省司法廳副廳長 | ||||
四川省委政法委副書記 | 四川省委組織部副部長 | 原四川省教育廳副廳長 | ||||
四川省公安廳副廳長 | 四川省殘聯黨組書記 | 原四川省發改委副主任 | ||||
共青團四川省委副書記 | 四川省地稅局副局長 | 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 | ||||
四川省環保廳原副廳長 | 原四川省國土廳副廳長 | 原四川省文化廳副廳長 | ||||
四川省委辦公廳副主任 | 四川省藥監督局副局長 | 四川省預防腐敗局副局長 | ||||
四川省戒毒管理局局長 | 原四川省農業廳副廳長 |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 | ||||
四川省社科聯黨組書記 | 四川省委宣傳部紀檢組長 | 戴柏陽 | 原四川省林業廳副廳長 | |||
四川省教育廳黨組成員 | 四川省直機關工委副書記 | 四川省司法廳政治部主任 | ||||
四川成都 | 成都市紀委書記 | 成都市人大原副主任 | 成都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 | |||
成都市政協副主席 | 原成都市司法局局長 | 成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 | ||||
成都市科學技術局局長 | 成都市投資促進局局長 | 成華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 ||||
崇州市政府副市長 | 成都彭州市政協主席 | 新都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 ||||
成都市教育局紀檢組長 | 成都市社科院副院長 | 張軍 | 成都市環境保護局局長 | |||
成都市科技局總工程師 | 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長 | 成都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 ||||
邛崍市政法委書記 | 成都市委黨校副校長 | 成都市教育科學院院長 | ||||
成都市青白江區副區長 | 成都市氣象局紀檢組組長 | 成都市商務局副局長 | ||||
簡陽市委副書記 | 成都市龍泉驛區委副書記 | 成都市城鄉建設局副局長 | ||||
四川綿陽 | 綿陽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 綿陽市政府副秘書長 | 綿陽市政協副主席 | |||
原綿陽市人大副主任 | 原綿陽市教育局局長 | 綿陽市委副秘書長 | ||||
四川自貢 | 自貢市委統戰部部長 | 自貢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 自貢市委政法委書記 | |||
自貢市政府副市長 | 原自貢市政協副主席 | 原自貢市委宣傳部部長 | ||||
攀枝花 | 原攀枝花市委書記 | 攀枝花市常務副市長 | 原攀枝花市政法委書記 | |||
攀枝花市紀委書記 | 攀枝花市政府副市長 | 原攀枝花市人大副主任 | ||||
攀枝花市司法局局長 | 原攀枝花市人大副主任 | 攀枝花市教育局局長 | ||||
四川瀘州 | 瀘州市委常委、副市長 | 瀘州市政協副主席 | 瀘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
四川德陽 | 德陽市委副書記 | 德陽市委常委、副市長 | 什邡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 |||
德陽市政府秘書長 | 德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 德陽市水利局局長 | ||||
四川南充 | 南充市人民法院院長 | 閬中市公安局局長 | 閬中市政府副市長 | |||
南充市發改委副主任 | 南充市政協秘書長 | 南充市政府副市長 | ||||
四川廣元 | 廣元市委副書記 | 廣元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 廣元市委統戰部部長 | |||
廣元青川縣委書記 | 廣元市水務局局長 | 廣元市教育局局長 | ||||
四川樂山 | 樂山市政府副市長 | 原樂山市政協副主席 | 樂山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 |||
原樂山市人大副主任 | 樂山市夾江縣委書記 | 原樂山市政法委書記 | ||||
四川資陽 | 資陽市委組織部部長 | 資陽市樂至縣委書記 | 資陽市政協副主席 | |||
資陽市委副書記、市長 | 資陽市政府副市長 | 原資陽市統戰部部長 | ||||
四川宜賓 | 宜賓市委副書記、市長 | 原宜賓市政協主席 | 宜賓市教育體育局局長 | |||
宜賓市政府副市長 | 原宜賓市紀委書記 | 宜賓市政府副市長 | ||||
四川遂寧 | 遂寧市委副書記 | 共青團遂寧市委書記 | 遂寧市副市長、公安局長 | |||
遂寧市大英縣委書記 | 遂寧市工商管理局局長 | 遂寧市政府副秘書長 | ||||
四川達州 | 達州市紀委副書記 | 達州市達川區委書記 | 達州市大竹縣委書記 | |||
萬源市原市委書記 | 達州市委副秘書長 | 共青團達州市委書記 | ||||
達州市紀委副書記 | 達州市公安局副局長 | 達州市扶貧局副局長 | ||||
四川雅安 | 原雅安市人民法院院長 | 雅安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 雅安市滎經縣委書記 | |||
雅安市醫療保障局局長 | 雅安市人大副主任 | 雅安市委常委、副市長 | ||||
四川阿壩 | 阿壩州政府副州長 | 阿壩州人大副主任 | 馬爾康市組織部部長 | |||
四川涼山 | 涼山州委政法委書記 | 原涼山州人大主任 | 涼山州會東縣委書記 | |||
涼山州人大副主任 | 涼山州委常委、副州長 | 原涼山州常委、秘書長 | ||||
四川廣安 | 廣安市政法委書記 | 廣安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 廣安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 |||
四川巴中 | 巴中市紀委副書記 | 巴中市巴州區委書記 | 巴中市人大副主任 | |||
巴中市政協副主席 | 巴中市恩陽區委書記 | 巴中市委組織部副部長 | ||||
四川眉山 | 眉山市政府副市長 | 眉山市政府副市長 | 原眉山市人大副主任 | |||
眉山市人大副主任 | 眉山市政府秘書長 | 眉山市政協秘書長 | ||||
原重慶市政協副主席、 市委統戰部部長 | 原重慶市政協副主席、 致公黨中央常委 | 重慶機電集團監事會主席 原重慶市政協常委 | ||||
易治安 | 原重慶市政協副主席 | 胥洪浩 | 重慶市委統戰部副部長 | 重慶市科技協會副主席 | ||
共青團重慶市委副書記 重慶市青聯主席 | 龍顯偉 | 原重慶市消防總隊高級工程師,大校警銜 | 重慶市萬州區委常委、區委政法委書記 | |||
重慶市合川區區長 | 合川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 重慶市大足區委書記 | ||||
重慶市雲陽縣委書記 | 九龍坡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 開州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 ||||
其他 | 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政策局局長 | 中國銀行監督管理會現場檢查局局長 | |||
廣東省市長 | 中國科協辦公廳原主任 | 西藏自治區副市長 |
科教名苑
兩院院士 | 四川大學校長(副部長級) | 中國科學院, 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所所長 | 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 |||
高校 領導 | 原黨委書記 | 原校長 | 原黨委書記 | |||
北京大學環境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北京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 | (會士) 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 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會士 | 院士增選候選人 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所長,國家傑青、美國光學學會會士 | ||||
北京師範大學教學部副部長 教育部校長培訓中心主任 |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院長 特聘教授 | 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特聘教授 | ||||
西南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 | 成都中醫藥大學原工會主席 |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原院長 | ||||
四川師範大學原校長 | 重慶大學機關黨委書記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副校長 | ||||
北方民族大學原校長 | 宜賓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原副校長 | ||||
內江師範學院原黨委書記 | 成都醫學院黨委副書記 | 重慶文理學院黨委書記 | ||||
內江師範學院院長 | 四川大學政治學院黨委書記 | 重慶廣播電視大學紀委書記 | ||||
原成都師範學院校長 | 四川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書記 | 胡斌 | 西南財經大學北京研究院院長 | |||
四川音樂學院原黨委書記 | 重慶工商大學黨委副書記 | 綿陽師範學院黨委副書記 | ||||
原川北醫學院院長 | 秦大錫 | 原重慶醫科大學副校長 | 重慶文理學院副院長 | |||
四川警察學院副校長 | 成都工業學院副校長 | 原西南民族大學黨委副書記 | ||||
原內江師範學院院長 | 川南幼兒師範高專學校校長 | 四川民族學院院長 | ||||
長江師範學院副院長 | 宜賓學院首任院長 | 原內江師範學院副院長 | ||||
原四川建築學院副校長 | 成都工貿學院黨委書記 | 原西南科技大學副校長 | ||||
川南幼師高專學校黨委書記 | 川北幼兒師範高專黨委書記 | 四川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 | ||||
內江師範學院副院長 | 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院長 | 宜賓學院黨委常委、副校長 | ||||
專家教授 |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 夏可慧 | 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 | 沈國寅 | 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 | |
何曉鵬 | 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 | 左義君 | 教授 | 蘭棣芝 | 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
中國航天飛行動力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軌道專家組組長 | 華東師大化學學院副院長,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會士 | 教授、博導,公共關係與戰略傳播研究所所長,海外宣傳辦公室主任 | ||||
羅曉 | 教授(曾獲諾貝爾經濟學獎提名) | 教授、博導,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導 青年千人計畫入選者 | |||
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導 | 教授、博導 | 澳門大學教授、博導 | ||||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副研究員 | 北京大學教授、博導 | 西南財大教授,二級高級法官 | ||||
武漢大學教授、博導 | 北京大學教授、副研究員 | 周建渝 | 教授、博導 | |||
電子科技大學專家 | 教授、博導 | 復旦大學高教研究所所長 | ||||
中國科學院專家 | 四川大學教授、博導 | 中山大學文化研究所所長 | ||||
上海大學通信學院副院長 |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 中山大學教授、博導 | ||||
成都社會科學院院長 |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導 | 四川大學教授、博導 | ||||
中山大學教授、博導 |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導 | 四川大學教授、博導 | ||||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導 | 四川農業大學教授、博導 | 四川大學教授、博導 | ||||
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 |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博導 | 華南理工政治學院副院長 | ||||
電子科技大學物電學院院長 |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博導 | 四川大學物理學院副院長 | ||||
電子科大經管學院副院長 |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導 | 四川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 | ||||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化所教授 |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導 | 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 | ||||
四川農業大學建築學院院長 |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導 | 西南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 | ||||
西南民族大學化工學院院長 |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導 | 重慶大學教授、經濟系主任 | ||||
四川農業大學理學院書記 |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導 | 重慶大學計算機系主任 | ||||
成都館長 |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博導 |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博導 | ||||
西南科技大學外語學院院長 | 西南大學數學研究所原所長 | 全國人大常委,西昌學院教授 | ||||
基礎 教育 | 原四川省校長 | 原四川省校長 | 四川省校長 | |||
四川省校長 | 重慶校長 | 原四川省校長 | ||||
綿陽市校長 | 原綿陽南山中學校長 | 四川綿陽中學副校長 | ||||
葉長堅 | 原四川省校長 | 周迎春 | 重慶市第八中學校長 | 四川師大附屬中學校長 | ||
張禮洪 | 甘孜州高級中學校長 | 重慶第一中學校長 | 黨總支書記 | |||
周忠基 | 原四川省德陽中學校長 | 江華國 | 四川省成都七中副校長 | 四川省成都四中副校長 | ||
張傳斌 | 原重慶市校長 | 文善思 | 四川省遂寧中學原校長 | 黨委書記 | ||
瀘州市高級中學校長 | 四川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 綿陽外國語學校校長 | ||||
鄧先閔 | 原四川師大附中校長 | 重慶巴蜀中學副校長 | 四川省樂山一中校長 | |||
原四川省校長 | 四川廣安中學校長 | 重慶外國語學校校長 | ||||
四川省雙流中學校長 | 原校長 | 達州中學黨委書記 | ||||
成都市列五中學校長 | 騰志成 | 原校長 | 成都市玉林中學校長 | |||
四川省遂寧中學校長 | 李笑非 | 成都七中副校長 | 張奉平 | 四川南充高級中學副校長 | ||
四川省閬中中學校長 | 原四川省眉山中學校長 | 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校長 | ||||
四川省江油市一中校長 | 成都市外國語學校校長 | 劉旭保 | 原校長 |
工商驕子
商界 | 姓名 | 備註 | 姓名 | 備註 |
副總經理, 曾任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院長 | 公司總經理, 中國華西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
四川省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 李勝 | 控股集團董事、順豐航空董事長 | ||
四川省酒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四川省商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 袁榮儉 | 四川新華文軒傳媒公司總監,四川文軒藝術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 | ||
戴國斌 | 集團創始人、總裁 | 阿爾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 ||
劉德山 | 副總裁 | 羅煒 | 中國華西集團安裝公司黨委書記 | |
北京力美科技創始人,執行長 | 湯敏 | 科技公司副總裁 | ||
陳大利 | 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公司副總經理 | 交通銀行四川分行副行長 | ||
北京頭條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ceo | 龍強 | 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服務總監 | ||
桑宜川 | 加拿大環球教育服務公司總裁 | 欣龍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董事長 | ||
四川產業振興基金公司黨委副書記 四川創新發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 中國全球定位系統協會副秘書長,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 | |||
李億中 | 四川富臨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 塗道坤 | 北京正清文化公司董事長 | |
孫玲 | 美國公司亞太地區總裁 | 中國西林集團公司董事長 | ||
沈山 | 四川匯利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 黃秋 | 三亞鳳凰國際機場副總裁 | |
天音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 | 四川明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
四川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 | 邱焱 | 成都距石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 ||
四川博豪登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 成都大西南廣告集團公司董事長 | |||
重慶億揚建築工程公司董事長 | 李富朝 | 重慶渝南科技公司董事長 | ||
成都銀行副行長 | 吳小剛 | 深圳市齊普光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 ||
劉邦成 | 泰港集團董事局主席、四川泰港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 向國榮 | 潤無聲資產管理集團(中國)有限公司總裁,中國物業管理協會常務理事長 | |
文程 | 榮興集團總裁,遂寧市工商聯副主席 | 唐小平 | 中教國育(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
文藝精英
文藝界 | 姓名 | 備註 | 姓名 | 備註 |
著名歌手,行星文化創始人 | 作家,中國中鐵二院集團公司宣傳部副部長,鐵道建設報社總編輯 | |||
著名演員、歌手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 |||
社會評論家、作家 | 湖南衛視主持人 | |||
中央電視台簽約主持人、陝西衛視總監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 |||
湖南衛視主持人 | 四川衛視、湖南衛視主持人 | |||
作家,四川作協副主席 | 鳳凰衛視主持人 | |||
歌手,2013年快樂男聲全國3強 | 中國內地編劇、作家 | |||
重慶廣播電視集團總裁(總台長) | 重慶廣播電視集團(總台)副總裁 | |||
黨委書記、總編輯 | 四川廣播電視台副總編輯 |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四川師範大學校友網和檔案館官網)
校區分布
校區 | 地址 | 郵編 |
獅子山校區(校本部) | 成都市錦江區靜安路5號 | 610068 |
成龍校區(主校區) | 成都市龍泉驛區成龍大道二段1819號 | 610101 |
東校區 | 成都市龍泉驛區洪河大道中路351號 | 61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