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語言,北部吳語,南部吳語,西部吳語,民系,性情,工藝貢獻,飲食,旅遊,上海,蘇南,浙江,贛東北,皖南,閩西北,地理,歷史,經濟,整體實力,江南經濟圈,農業,工業,服務業,文化,內涵特質,稻米崇拜,節日,建築,科舉昌盛,近代科技,成員城市,區域元素,
語言
吳語在中國被認為是的一支方言,在上是中國除方言以外的第二大,在西方被認為是一門語言,在全球排第十位。吳語在的“iso639-3體系”中擁有獨立的:iso639-3 wuu 。吳語因聲音委婉動聽,有“”的美稱。
吳語與以官話北京音為基礎制定的國語完全不同,語音、辭彙等方面和方言的差別非常大,不可互通,保留了更多的漢語古音因素。吳語在辭彙和語法上也有許多獨特之處,純粹用吳語書面語寫就的《》不會吳語的人根本就無法理解。
北部吳語
北部吳語又叫太湖吳語,為吳語的核心,紮根於創造輝煌歷史文化的典型傳統江南。
方言分布圖(天藍色吳語區)

北吳片內部通話程度非常大,合為吳語太湖片一個語片。
太湖片67縣市,人口6600萬,完全互通。太湖片分六小片。
(1)小片17縣市,1400萬人
[江蘇]常州、(除沿江的圩塘、魏村、孝都、小河等鄉)、、(金城鎮以西大部分為話移民區,城區為雙方言區)、、宜興、(除西北角及利港鄉一部)、無錫(西部、)、(除中心河以東,沙槽河以北)、(除西南角新橋、東興等鄉)、(及周圍鄉村)、(北部等12鄉)、(北部等7鄉)、(孔鎮、和鳳、洪藍、東廬、晶橋、雲鶴等地)、(東部顧隴、椏溪、等7鄉)。
[浙江](煤山東川、西川、新川、新民,夾浦北川,白硯羅岕)
[安徽](北部定埠、梅渚等鄉,西北部、東夏、幸福等鄉)、(北部下寺鄉的廟西,南部的及部分村莊)。
(2)蘇滬嘉小片30縣市,3100萬人
[江蘇](東南部通海9個鄉及東北部三餘7個鄉)、(東南角)、張家港(中心河以東、沙槽河以北)、(除北部、三甲等7個鄉)、(南部)、無錫(除西部、馬山)、蘇州及崑山、常熟、。
[上海]上海市區、、、、、、金山、、。
[浙江]、、、、、。
(3)小片5縣市,300萬人
[浙江]湖州、、(以上兩縣西部邊境官話移民區除外)、、餘杭。
(4)杭州小片1市,280萬人
[浙江]杭州(限城區及周圍近郊區)。
(5)臨紹小片12縣市,770萬人
[浙江](舊縣昌北區及舊於潛縣北部邊境除外)、、、、(下包、乾潭以東)、紹興、、、、、(不含東部河姆渡等鎮)、(不含東部等鎮)。
(6)小片12縣市,750萬人
[浙江]寧波、餘姚(東部河姆渡等鎮)、慈谿(東部觀海衛等鎮)、、、(岔路及其以南除外),、、、、。
南部吳語
南部吳語分歧很大,甚至片內也有部分點不能通話。台州片語音與最近,婺州等地跟北吳尚有通話可能,而片與其他片差異最大,不能通話。具有古語、古楚()語底層,所以正常情況下即便吳語區的人也聽不懂溫州話。和上饒的區話帶有較多的太湖片特點,跟周圍鄉間的處衢話不同。處在區與閩南話區之間的,人口1.6萬,為明初駐軍的後裔,屬太湖片吳語。南部吳語相鄰兩片間有些方言帶過渡性質。
一、上麗片23縣市,750萬人
(1)小片9縣,250萬人
[浙江] 麗水、(今歸所轄)、雲和、、()、*青田(區及一部除外)、*泰順(南部閩語區及除外)、、(東部竹坪、合湖以東除外)。
(2)上山小片15縣,500萬人
[江西]、、玉山、
、德興(限隴頭)。
[浙江] 、、、、江山。
[福建](南部、、等五鄉的閩語區除外)。
二、片11縣市,600萬人
[浙江]、、、天台、、、、、路橋、(以北)、(岔路以南)。
三、東甌片12縣市,600萬人(俗稱“”)
[浙江] 樂清(清江以南)、、溫州、、、(區除外)、(閩語區除外)、(除南田區)、(限萬丈區)、(南部洞頭、元覺、三島東部的閩語區除外)、玉環(西南角)、(東部溫溪區,及區的黃洋、萬山等鄉)。
四、金衢片13縣市,700萬人
[浙江]:婺城區,,,浦江縣,義烏,東陽,,永康,
[浙江]:,,
[浙江]:
西部吳語
宣州吳語、徽州吳語分布於皖南、江蘇西南部及浙江西北角,擁有輝煌的歷史文化。在太平天國時期遭受重創,流民問題嚴重,故一些江南地區不講吳語,此處僅計吳語。徽州片曾因為沒有(北吳、南吳、宣吳都有,濁音是吳語的準入門檻)而被劃出吳語,但學術界至今無確切定論,徽州片是古吳語分支。
一、宣州片24縣市,500萬人
(1)銅涇小片12縣,350萬人
[安徽]、、(青龍、濟川、東岸等鄉的鄉村)、、(北部西部,支流靠近宣城的廣大圩區:東七鄉、、、太豐鄉,及東南角吳灘鄉一帶)、(限北部西部及南部金牌)、(萬春區除外)、(限東部南部)、(童埠、二鄉及楊柳地、丁橋茗山,獨龍)、(東部)、石台(東部,含舊城關廣陽)、太平(已劃入黃山。西部一帶,北部龍門以北)。
(2)太高小片7縣,130萬人
宣吳片

[安徽]太平(劃入黃山,東部南部)、(限南部南極等鄉)、(限東部等)、。
[江蘇](西部)、(南部,縣城為南京吳語和的分界)。
[浙江](舊的昌北區)。
(3)石陵小片5縣,20萬人
[安徽] 石台(,中部)、(東南陵陽等鄉,含城關舊派)、(限西南厚岸、包合、水東三鄉)、太平(劃入黃山。西北三豐地區部分鄉村)、貴池(限南部灌口一帶)。
二、徽州片20縣區,450萬人
[安徽]、、(黃山南部湯口一帶)、、、、(安凌話主要為周邊一帶)、、(西鄉)、(占大)、(胡樂)、(西南郎木塔一帶)
[浙江]、、(以西)、(西部)、(北部馬金地區)
民系
吳語區本地居民是,江浙民系也叫吳越民系。
吳越二字不是並列的,而是偏正結構。不能臆說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是吳,浙江南部是越。二者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吳越互相融合。就比如福建為,簡稱為閩;蘇南,浙江是吳越,所以簡稱吳。
性情
性格形成與他們所創造的文化密切相連。吳字的甲骨文形成“魚”古音“吳與“魚”同音同義。魚是水族,用魚為姓,以水為生,從而有了斷髮文身的文化。柔和的水,魚樣的身,沒有任何羈絆。這樣的民族無拘無束就有了溫和、超脫而空靈,脆柔、變通而圓滑,既、巧智又多疑、遲愚。正像《·卷六十四》中所說的“愚憨輕薄,負約反覆,其不可用天下法度,非一日之積也”“越人性脆而愚……”其實北人視為愚,只是說越人不可訓,此愚沒有呆笨之意。因為從南方各地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看出,吳越民族的兵器、農具、陶器等無不透出聰慧和靈氣。
工藝貢獻
制陶
就陶器上的幾何花紋看,吳越人的刻文細緻而美麗。北人的則粗且硬。強南北柔可渭分明。從文字上看,吳越古文花俏,被人稱為“”,反之北人的文字雄健。從兵器上看,吳王的戈越王的劍,天下之絕。那小巧的魚腸劍可以從袖中飛出,這是被當年騎馬挎大刀的中原人大為嘆服的。吳越人就是在創造這些細膩文化的同時,形成了他們堅韌、忍讓的性格。
石器
同樣在,就創造了便於使用的長柄農具。他們就是用這種裝上木柄的功效高於無柄兵器的農具,馴化了,成為稻米文化的創始民族。一個能夠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改造大自然的民族,就有了那種刻苦、耐勞的精神和性格。
紡織和蠶桑
吳越人的紡織和蠶桑,在歷史上記載較多且聲譽極佳。紡織葛麻和種桑養蠶是女人的天職。都說南方婦女水靈秀氣而十指靈巧,這與她們創造的紡織、蠶桑文化分不開。一個浣紗女,那勤勞、樸實,又深明大義,忍辱負重就是吳越人性格的典範。
飲食
縱觀的文化創造,無不閃爍著智慧的光芒。這與他們的飲食文化分不開。漢晉著作說“楚越水鄉,足螺魚鱉……民多采捕積聚……煮而食之”《·貨殖列傳》又“楚、越之地,飯稻羹魚……”可見生活在水鄉的吳越民族魚是常食之物,而食魚之人多聰慧,至今還有這種說法。
吳語區相當一部分人喜甜食,整體來說偏向清淡的酸、甜、鹹,辣適中。
旅遊
上海
著名景觀:、豫園、新天地、、、、、、、上海、上海水族館、
人文古蹟:楓涇古鎮、朱家角鎮、老城隍廟、、、七寶古鎮、上海文廟、上海老街、靜安寺、下海廟、魯迅故居、蔡元培故居、、古城公園、、玉佛禪寺、韜奮紀念館、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長寧區革命文物陳列館、劉海粟美術館、陵、宋教仁墓、德藝陶瓷陳列館、魯迅墓、陶行知紀念館、寶山烈士陵園、黃炎培故居、、張聞天故居、葉家花園、、徐光啟紀念館、、董浩雲航運博物館(上海交通大學內)、復旦大學博物館等。
蘇南
蘇州
、、遊覽區、風景名勝區、、、、、景區、、、、遊覽區、、西山景區、景區、東山、景區、、藝術館、、蘇州工業園區、、、、、、、;常熟:、、、;崑山:景區、遊覽區、、、景區;:景區、風景區、;太倉:、
無錫
、風景區、景區、、、、、、、、、、橫山、風景區、風景區、、、、;:、、、、、濱江要塞旅遊區、、、、;宜興:竹海風景區、風景區、風景區、、、、、風景區、靈谷風景區、
常州
、、、、、、、、、、、瞿秋白故居、、;溧陽:、旅遊度假區、瓦屋山旅遊區;武進:、花都溫泉、新天地公園;金壇:
南通
:、、、公園、、文丞相()、、、()、八景、()、、、、、、、();啟東:、通師僑校、、、慕仙樓、;:海門國家4a級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海門證大遊樂園、(原)、、海門海寧寺
九里風景區、、萬善公園、
、、、、
、馬洲公園、鐘樓、、、、、
浙江
杭州
(舊十景:、、、、、、、、、;新十景:、、、、、、、、、;三評西湖十景:、、、、、、、、、)、、、、、、、、、、、南宋遺址及御街
寧波
溪口兩蔣原住址及民國雅韻(、、蔣母墓道、玉泰鹽鋪、文昌閣、小洋房、蔣氏豐鎬房、摩訶殿、武嶺中學、御書亭、錦鏡池、妙高台、千丈岩、將軍楠、中旅社原址、、徐鳧岩、、第一幽禁地)、、、天一閣藏書樓、、、
溫州
風景名勝區、風景名勝區、海洋自然保護區、江心嶼公園、自然保護區
嘉興
、、、、
湖州
、、、、、、安吉、、湖州太湖、茶園、、、、、、、、天賦湖、、白茶谷、旅遊區
紹興
、宋天慶宮、、、魏晉館、、、、風景區、、、、紹興溫泉城、、
金華
、、、、、武義郭洞-龍潭、、、國家自然保護區、仙源湖旅遊度假區、東陽花都-屏岩、、、、、
衢州
、、、、、國家森林公園、、、龍游、、、、
舟山
(、、多寶塔、景區、、、、梅福庵、景區、、南海觀音大佛、、、)、、、、、、、衢山
台州
、天台山、、、、漁村
麗水
、、風景名勝區、、慶元百山祖自然保護區、省級森林公園、
贛東北
上饒
、三清山、、、、、
皖南
黃山
(註:黃山市為吳語宣州片方言,其餘原地區為)
黃山、、、、—風景區、、風景區、、、、景區、、景區、、景區、—歸園、、、、、、、新徽天地—度假城、程大衛故居、、、歷溪景區、坑口景區
涇縣
、古建築群、查濟農家樂、古鎮、、生態農莊、水西旅遊風景區、皖南事變發生地、、、、景區、雲龍山莊、山莊
、、、
繁昌縣
馬仁奇森林旅遊區、
、、、、、
閩西北
浦城縣
浦城土墩墓群、貓耳山遺址、匡山
地理
吳語區位於長江三角洲,北臨長江天塹,西望鄱陽平原,南界,東瀕茫茫大海。本區河流密布,湖泊眾多,土地肥沃,氣候溫暖濕潤,傳統農耕發達。
1.
太湖流域北依長江,南瀕,東臨東海,西部自北而南分別以、界嶺、與、水陽江、錢塘江、流域為界,流域面積為36500平方公里。
長江—太湖流域

太湖古稱,又名五湖,為我國第三大淡水湖,湖面2000多平方公里,有大小島嶼48個,峰72座。這裡山水相依,層次豐富,形成一幅“山外外湖,黛峰簇簇洞泉布”的自然畫卷。
錢塘江流域

2.
錢塘江流域涉及杭州、、金華、紹興、麗水5市,共20多個縣(市、區)。河口獨特的水沙條件,孕育了兩岸的、蕭紹寧平原,使之成為一方不斷成長的沃土,成為富庶的江南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文化之邦。
歷史
文明最早起源於江南一帶的文明,如、、等。
吳國、越國雖為兩國,居民屬於同一民系。周朝前,吳越之地的人民最初被中原民族視為蠻族,至春秋已經與周的諸侯國廣泛交流,經過春秋戰國以及以後,已經成為漢民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語言是今天的漢語方言吳語的源頭。吳國地區的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成為後世的。吳、越二國史實見諸文獻,始自春秋。《春秋》、《左傳》、《》等史書都有載。闔閭都於,勾踐都於。後來兩地連年交戰,彼此文化上相互滲透,最終融為一體。
秦朝以吳國越國故地為會稽郡。漢朝拆會稽郡為、會稽郡。
東漢末年,隨著連年戰亂,開始有漢族南下,吳郡富春人建立吳國,史稱東吳,他設定農官,實行屯田,設定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東吳後期又拆分出,與吳郡,會稽郡合成。
在六朝時期,大量北方漢人貴族豪強南渡到江南,包括後來後的宋室南遷,從而又將中原漢人的血脈融入其中。、安史之亂、靖康之難是中原地區的巨大劫難,卻成為的重要發展機遇。
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江南經濟發展迅速,勃然興起,銳氣逼人。
唐朝吳語區同屬於。五代時期錢鏐建,他大興土木,建設宮殿,灌溉,開拓海運,發展貿易,促進的經濟發展和繁榮穩定。在宋太祖(975年)11月,北宋與吳越聯軍消滅,吳越國和平降北宋。宋朝吳語區同屬於,南宋以後,吳越成為經濟、文化最為發達地區。元朝吳語區同屬於。
明朝,今蘇南皖南連同劃入,後杭嘉湖劃歸浙江,自此被拆。清朝,分南直隸為江蘇和安徽。吳語區自明朝以來行政分散。
歷史文化,是構成中國歷史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經濟
整體實力
現代吳語區是中國第一大經濟區,吳語區創造的財富是全中國的六分之一。吳語區自古經濟發達,優勢傳統由來已久。
2012年,吳語區的gdp總量為85212.18億元,占全國總量(519322億元)的16.41%。吳語區=蘇南吳語區(27759.55) 上海(20101.33) 浙江(34606.3) 皖南局地(1745) 局地(1000)。蘇南吳語區經濟總量占江蘇省經濟總量的51.4%,蘇南吳語區=23549.55 丹陽820 、716 625 東南部2048(610 663 676 東南角100)。
從gdp總量看:全國十強城市中,吳語區城市能保證占據三至四席。形成格局,上海為中國第一大城市。相比於其他很多地區只能誕生一到兩個核心城市,甚至出現中心城市和周邊城市落差極大的情況,吳語區城市已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城市群。吳語區的也十分強大。
從人均gdp看:無錫、蘇州的人均gdp達到11.74萬和11.4萬(2012年),列中國非資源城市的第二、三名,僅次於深圳。而總量十強城市中的成都和重慶人均gdp則為5.76萬和3.9萬(2012年)。中國人均gdp為38354元,吳語區城市(包括皖南贛東的幾個地方)的人均gdp約為71205元,領先於全國平均水平。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
1 | 上海 | 上海 | 上海 | 上海 | 上海 | 上海 | 上海 | 上海 | 上海 | 上海 |
2 | 北京 | 廣州 | 北京 | 北京 | 北京 | 北京 | 北京 | 北京 | 北京 | 北京 |
3 | 廣州 | 北京 | 廣州 | 廣州 | 廣州 | 廣州 | 廣州 | 廣州 | 廣州 | 廣州 |
4 | 深圳 | 深圳 | 深圳 | 深圳 | 深圳 | 深圳 | 深圳 | 深圳 | 天津 | 深圳 |
5 | 蘇州 | 蘇州 | 蘇州 | 蘇州 | 蘇州 | 蘇州 | 蘇州 | 天津 | 深圳 | 天津 |
6 | 天津 | 天津 | 天津 | 天津 | 天津 | 天津 | 天津 | 蘇州 | 蘇州 | 蘇州 |
7 | 重慶 | 重慶 | 重慶 | 重慶 | 重慶 | 重慶 | 重慶 | 重慶 | 重慶 | 重慶 |
8 | 杭州 | 杭州 | 杭州 | 杭州 | 杭州 | 杭州 | 無錫 | 杭州 | 杭州 | 成都 |
9 | 無錫 | 無錫 | 無錫 | 無錫 | 無錫 | 青島 | 杭州 | 無錫 | 無錫 | 武漢 |
10 | 成都 | 成都 | 青島 | 青島 | 青島 | 無錫 | 佛山 | 青島 | 成都 | 杭州 |
11 | 青島 | 青島 | 寧波 | 佛山 | 佛山 | 佛山 | 青島 | 佛山 | 佛山 | 無錫 |
12 | 寧波 | 寧波 | 南京 | 寧波 | 寧波 | 寧波 | 瀋陽 | 成都 | 青島 | 青島 |
13 | 武漢 | 武漢 | 佛山 | 南京 | 成都 | 武漢 | 武漢 | 武漢 | 武漢 | 南京 |
14 | 大連 | 大連 | 成都 | 成都 | 南京 | 成都 | 大連 | 大連 | 南京 | 大連 |
15 | 瀋陽 | 瀋陽 | 大連 | 東莞 | 東莞 | 大連 | 成都 | 瀋陽 | 大連 | 佛山 |
16 | 南京 | 南京 | 瀋陽 | 武漢 | 武漢 | 瀋陽 | 南京 | 寧波 | 寧波 | 瀋陽 |
17 | 哈爾濱 | 哈爾濱 | 武漢 | 大連 | 瀋陽 | 南京 | 寧波 | 南京 | 瀋陽 | 寧波 |
18 | 佛山 | 佛山 | 東莞 | 瀋陽 | 大連 | 東莞 | 東莞 | 東莞 | 長沙 | 長沙 |
19 | 泉州 | 泉州 | 唐山 | 煙臺 | 煙臺 | 唐山 | 唐山 | 唐山 | 唐山 | 唐山 |
20 | 石家莊 | 濟南 | 濟南 | 唐山 | 唐山 | 煙臺 | 煙臺 | 煙臺 | 煙臺 | 鄭州 |
21 | 濟南 | 長春 | 煙臺 | 濟南 | 濟南 | 濟南 | 長沙 | 長沙 | 鄭州 | 煙臺 |
22 | 長春 | 煙臺 | 哈爾濱 | 哈爾濱 | 哈爾濱 | 鄭州 | 鄭州 | 鄭州 | 東莞 | 東莞 |
23 | 煙臺 | 福州 | 鄭州 | 石家莊 | 鄭州 | 長沙 | 濟南 | 濟南 | 濟南 | 濟南 |
24 | 福州 | 溫州 | 長春 | 鄭州 | 石家莊 | 哈爾濱 | 濰坊 | 哈爾濱 | 泉州 | 泉州 |
25 | 唐山 | 唐山 | 長沙 | 長春 | 長春 | 石家莊 | 石家莊 | 石家莊 | 南通 | 哈爾濱 |
26 | 溫州 | 大慶 | 福州 | 泉州 | 泉州 | 泉州 | 哈爾濱 | 泉州 | 長春 | 南通 |
27 | 大慶 | 鄭州 | 南通 | 溫州 | 溫州 | 長春 | 泉州 | 長春 | 哈爾濱 | 石家莊 |
28 | 紹興 | 紹興 | 大慶 | 長沙 | 長沙 | 南通 | 南通 | 南通 | 石家莊 | 長春 |
29 | 鄭州 | 濰坊 | 常州 | 南通 | 南通 | 濰坊 | 淄博 | 濰坊 | 西安 | 西安 |
30 | 濰坊 | 南通 | 西安 | 濰坊 | 濰坊 | 溫州 | 溫州 | 西安 | 大慶 | 福州 |
31 | 南通 | 淄博 | 鞍山 | 紹興 | 紹興 | 淄博 | 常州 | 淄博 | 福州 | 合肥 |
32 | 淄博 | 台州 | 濟寧 | 福州 | 淄博 | 福州 | 長春 | 溫州 | 濰坊 | 濰坊 |
33 | 西安 | 徐州 | 淄博 | 福州 | 紹興 | 西安 | 福州 | 常州 | 徐州 | |
34 | 廈門 | 臨沂 | 大慶 | 常州 | 大慶 | 邯鄲 | 常州 | 徐州 | 大慶 | |
35 | 嘉興 | 常州 | 大慶 | 常州 | 紹興 | 紹興 | 合肥 | 常州 |
江南經濟圈
“”是民間戲曲中常見的戲碼。乾隆、江南這兩個詞放在一起,讓人感覺自然而然就能出戲。民間戲曲這樣安排,還有一層心理,就是認為即便是富有四海的皇帝,對江南也是羨慕、嚮往的。江南是獨立自發的江南,而不是皇帝搞出來的經濟圈。
“江南”這個詞,含有豐富的意蘊。如果用它的狹義範圍——長江中下游以南的吳語區來說,它既是地理概念,又是文化概念,還是經濟概念。
長三角、珠三角的這種經濟分布,至今還在影響著中國的經濟格局。但是這兩大經濟圈完全不是康雍乾政府規劃出來的,而是市場自發形成的。今天,、、等政府倡導的概念很流行。但是,政府基於某些目的,規劃經濟圈、經濟帶,並不能與自發秩序相抗衡。
農業
吳語區自古被稱為“山水江南,魚米之鄉”。
吳越平原是長江以南開發最早的重要地區之一,至今仍是全國經濟發達和富饒的地區。
先秦時,吳越二國生產都有發展,同樣沒有使用鐵農具從事生產的記載。公元前六七世紀,吳國已知用鐵,吳王僚身披鐵甲,吳王闔廬使人鑄鐵劍,乃至夫差賜劍使伍子胥自殺,卻絕無鐵農器的痕跡。《越絕書》卷11《越絕外傳記寶劍》載吳有干將、越有歐冶子,二人“鑿茨山,泄其溪,取鐵英,作為鐵劍三枚(龍淵、太阿、工布)”。又記風鬍子對楚王說:“黃帝之時,以玉為兵……禹穴之時,以銅為兵……當此之時,作鐵兵,威服三軍。”它揭示以鐵製作兵器也需經歷一個發展的過程。晉人王嘉《拾遺記》卷3記“范蠡相越,日致千金……銅鐵之類,積如山阜”。方士王嘉的志怪小說,雖是荒誕,亦不言及鐵為農具。蓋戰國時吳越地區尚無鐵制農具的跡象。另外,《越絕書》卷10《越絕外傳記吳王占夢》載吳王夫§一次將40疋雜繒賜給太宰韶。同書卷4《計倪內經》,計倪要求勾踐“勸”,又卷8《越絕外傳記地傳》記會稽葛山,“種葛,使越女織治葛布,獻於吳王夫差,去縣七里”,按《吳越春秋》卷8《勾踐歸國外傳》,越使文種送葛布10萬給夫差。《越絕書》卷8記會稽有“麻林山,一名多山。勾踐欲伐吳,種麻以為弓弦……去縣十二里”。《淮南子》卷1《原道訓》稱,“匈奴出穢裘,于越出葛締”。由此可見,先秦時,吳越地區已有桑蠶,並有葛麻,絲葛已用於紡織,麻則充當戰略物資。
秦和西漢時的會稽郡,至東漢順帝時,析置。往日,會稽郡治吳。此後,吳郡治吳,會稽郡治所南移山陰,顯示自秦至東漢,江南地區的開發是在逐步向南推移。 說到江南地廣人稀是漢代實施火耕水耨的重要前提與條件,其依據可能是《》所云:“楚越之地,地廣人稀。”但就西漢會稽郡縣產15而言,如上所述,它是比同期司隸所屬七郡以及黃淮海平原若干郡縣的產15要少。但比梁國、巨鹿、常山、廣平、信都、上谷、漁陽、山陽、泰山、琅邪、泗水、千乘、北海、東萊、高密等郡國平均戶口數多。黃土高原所屬涼州、并州乃至朔方所屬諸郡縣更是無一能與會稽郡縣戶15相比。若從東漢所屬諸縣戶15平均數觀察,它僅次於潁川、魯國、清河、渤海、平原、南陽、零陵、長沙、巴郡、廣漢、犍為等郡縣,在全國是處於較前列的,更難以說吳郡是地廣人稀。有的學者大概正是基於這一考慮,才把平原排除在漢代火耕水耨的地域之外。如此處理,也未必一定合適。
吳越平原地區經過漢代特別是東漢時的墾殖,至東漢末年,江東面貌已是初步改觀。據《水經注》卷40《漸江水》注引南朝劉道真撰《錢唐記》稱,杭州東面的防海大塘即由漢代華信建議修築,“以防海水”。吳郡人孫策認定,“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足以觀成敗”。其時,“家富於財”的臨淮人魯肅說:“江東沃野萬里,民富兵強。”沃野民富,正是生產發展的生動體現。自孫吳以至梁、陳,六朝均建都建康,經過近400年的大力經營,江東的發展相當突出,本來並不亮麗的吳越平原至是顯著地超越了原來與之地位相當的長江中游江漢洞庭平原,走在江南地區生產發展的最前列。
早在南朝劉宋初年,范泰已對宋少帝說,“今之吳(郡)會(會稽),寧過二漢關河”,三吳地位開始日趨突出。
南宋光宗時,范成大《吳郡志》卷50引“諺曰:天上天堂,地下蘇杭。又曰:蘇湖熟,天下足”。20多年後,陸游於宋理宗時撰《常州奔牛閘記》,《渭南文集》卷20稱:“語曰:蘇常熟,天下足。”還有其他幾位南宋學者也說過類似的話。他們所述吳越地區農業經濟的繁榮,超越了史家對漢唐時關中繁榮富裕的描寫。非常有意義的是,自六朝隋唐以至北宋時,地區的經濟發展線索脈絡分明。
太湖流域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最重要的經濟地區,而且在許多方面比其他地區先進一步,其在明清時期,商品性農業的發展領先於全國,農業生產更加精細,且持續發展,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很廣,農副產品中的名優產品迅速增多,對太湖地區經濟的繁榮和富庶起了重大作用。農民是農業發展的基礎力量,是精耕細作農業的積極實踐者,而江南地區的商人、手工業者及其行業組織也以其在信息、資金等方面的優勢成為商品農業的有力推動者。通過對各階層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太湖流域高度發達的商品性農業背後的人文因素。
工業
2011年,吳語區工業總產值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20%。
工業總產值前32強地級以上城市中,有8個是純吳語城市。而地級市市區說吳語的城市總共只有16個。
全國排行 | 城市 | 工業總產值(萬) |
---|---|---|
1 | 上海 | 301144067 |
2 | 蘇州 | 246516665 |
3 | 深圳 | 185268200 |
4 | 天津 | 167518155 |
5 | 佛山 | 145274694 |
6 | 廣州 | 138312477 |
7 | 北京 | 136998388 |
8 | 無錫 | 129710811 |
9 | 杭州 | 110796496 |
10 | 青島 | 106628354 |
11 | 寧波 | 106187425 |
12 | 煙臺 | 101299777 |
13 | 瀋陽 | 96125255 |
14 | 重慶 | 91435542 |
15 | 南京 | 86094998 |
16 | 東莞 | 77390369 |
17 | 大連 | 77018355 |
18 | 唐山 | 75450331 |
19 | 濰坊 | 75292226 |
20 | 常州 | 73960851 |
21 | 南通 | 73831630 |
22 | 紹興 | 67971828 |
23 | 武漢 | 64245900 |
24 | 東營 | 60378601 |
25 | 鄭州 | 59137624 |
26 | 長春 | 58841613 |
27 | 成都 | 58097349 |
28 | 揚州 | 57533421 |
29 | 石家莊 | 56553423 |
30 | 徐州 | 51129160 |
31 | 嘉興 | 51028508 |
32 | 中山 | 50236309 |
追溯歷史,吳語區是中國工業文明的發源地。始建於1865年的上海企業“”是中國工業文明的第一個典型案例,自強不息的,持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中國第一”:建造了中國第一家大型、第一批正規產業工人、第一爐鋼、第一台車床、第一支後膛裝藥步槍、第一台萬噸水壓機、第一門鋼炮、第一磅無煙、第一艘潛艇、第一艘、第一艘蒸汽推進的軍艦、第一艘鐵甲軍艦、第一艘飛彈、第一艘機動兵輪、第一艘萬噸遠洋貨船……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是近代中國工業的中心,工業產值約占當時全國總產值的一半。機械製造、棉紡織、食品、造紙印刷、水電煤氣、捲菸、肥皂、化妝品、搪瓷、油漆、橡膠、化工原料、電工器材等幾乎都是在上海最先出現的。上海機器工業曾經在全國同行中的比重高達80%。
寧波商人執當時上海灘的航運業與錢莊之牛耳,長期控制。寧波商人創辦了中國第一家華人銀行——,第一家五金店、南貨店、綢布店、火柴廠、染織廠、化學製品廠、印刷廠、燈泡製作廠、日用化工廠、機器染織企業、國藥店、鐘錶店,第一套中山裝,中國第一艘輪船,第一條公共汽車線,最早的民營儀表專業廠,甚至最早的保險公司、房地產公司、證券交易所、最大的計程車公司、,就連“大世界”遊藝場都是在寧波人的手裡誕生的。而無錫實業商幫在也擁有顯赫的地位與勢力,尤其以中國首富(、等)為翹楚,還有上海灘煤鐵大王無錫人(中國私營銀行創始人,雷雨周朴園原型),上海其他的幾個實業大王也有一些無錫人,如電氣大王、呢絨大王、桐油大王、電池大王、洋鐵皮大王等。現如今汽車工業赫然屹立於上海六大之首,成為上海重要的經濟成長點。
當今的吳語區工業底子厚、根基牢。
服務業
經過長時期不同階段較快發展,長三角地區推進現代服務業的基礎比較紮實,受資源、能源、環境等因素的限制,大力發展服務業稱為共識,服務業發展提速加快。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軟體業、、金融保險、、文化、房地產等等都應加快發展。
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是促進服務業發展、提高服務業就業率之良策,從而此舉還有擴大長三角內需之經濟效果。一些經濟已開發國家或地區服務業的產值和從業人數都分別穩定在該國或該地區gdp和就業人員總數的70%左右。服務業吸納勞動力的絕對數值不斷增加,有學者認為長三角地區的服務業正在取代製造業成為吸納勞動力的主要行業。
吳語區把成為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中心作為共同目標,推動城市間的合作與交流。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提高服務業比重,協調發展。
文化
內涵特質
海納百川
海納百川、兼容並蓄。一方水土涵養一方人文,溯(長)江、環(太)湖、瀕海的“山水形勝”,造就了吳越文化締造者的文化習性與人文精神,注定了這一方文化與生俱來的開放胸懷。今天更要不斷強化這種開放開拓的自覺意識,努力將長三角文化打造成“包孕”、“匯通大海”的多元文化體。
聰慧機敏
聰慧機敏、靈動睿智。吳越文化的創生和傳承,既是優越地理環境的造化,更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晶。吳越人民世代相襲的聰明才智,非但賦予錦繡江南特有的柔和、秀美,而且熔鑄出由這些精雅文化形式所體現的審美取向和價值認同。重視教化、尊重人才,蔚然成風。長三角文化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品位,理當對其予以充分吸納並使之不斷發揚光大。
經世致用
經世致用、務實求真。吳越之地商品經濟率先起步,市民階層形成較早,實業傳統、工商精神、務實個性和平民風格等,都是吳越文化包括海派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毫無疑義,大力弘揚崇真向善、淳樸平實、誠信守份的精神,正是如今思想文化建設和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面臨的重任。長三角文化的繁榮發展,離不開求實、務實風格的延續。
敢為人先
敢為人先、超越自我。善於創造、勇於創新是吳越文化、海派文化共同的秉性,也是這一區域文化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內生動力。只有始終堅持這種永不止息的創新精神,增強突破意識,擺脫狹隘的視域和地域羈絆,才能進一步助推長三角區域的文化整合,在切實加強先進文化建設、實現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中,不斷譜寫新的華章。
稻米崇拜
吳越是最先馴服野生稻的民族,故他們對稻米有一種依戀和崇拜,在眾多的祭祀活動中,稻米地位極高:
1、從大年初一用甜湯圓祭祀天地始,正月十五用元宵,二月百花節用生米,三月清明用糰子,五月端五用粽子…… 一直到年三十用米飯祭祀年為止,四時八節大小祭祀中的供品均少了谷、米或用米做的食品。
2、婚喪嫁娶是人生大事,喜淫祀的必大祭祀。在這類重大的活動中稻米是作為重要供品上祭台的。就以婚事為例,新郎新娘在拜天地時,正中要放上一隻五穀盤,盤的中間放的就是稻穀,四周才散放麥、豆等。
3、越地民間把稻米很看重,公看下來就有竹籮那么大就會遭天辟雷打等許多禁忌。
4、以產水稻為主的吳越之地,從春耕播種到插秧施肥,再到秋收冬藏,每一道工序都有一次或簡或繁的祭祀儀式,其中以插秧為最:插秧開始被稱為開秧門,從開秧門這一天起,除了祭祀地母和祖宗,家中、田頭不準講淫穢的話,夫妻不能同房謂“秧門開,床門關”。在插秧時忌將秧插入捆秧的黃稻草中謂“兒欺娘,遭雷打”等等。在舉行上面這些祭祀活動時,並不講究繁瑣的禮節,都是以禮到,心到為止。並沒有像中原民族那樣按部就班,一絲不苟,那祭祀的供品中除了稻米以外,其餘也是有什麼放什麼,謂“隨花湊”。這種祭祀方法就體現出吳越民族那種散漫和隨意的性格。
節日
七巧節
也稱乞巧。這是一個以女性為主的節日,女性的心靈手巧之藝在這一天可是登峰造極。有姑娘小媳婦的家門前及茅坑左右掛滿了手工製作的鞋子、荷包、手絹、襪子等等,上面做工精細、栩栩如生的花朵蜂蝶,真是讓人驚嘆!特別是那些送給坑姑娘(一位神名)的鞋,小到只能放進一個手指。在這些手工製品也充分體現了吳越民族女性的那種精細、聰慧的性格。
蠶花節
在養第一批春蠶前,姑娘小媳婦們到街上走一走,買一點生活和勞動用品,因為進了蠶房後,她們將與蠶寶寶們一起渡過整整一個季節。與她們相應出街的還有那些年青小伙子和男人們。在這個節日裡,男男女女擁擁擠擠,嘻嘻哈哈地在街上行走,人越多的地方越有人去,謂“挨蠶花”,說是這么一挨,可以使蠶業興旺,不生蟲害。蠶花節如一個集市,各地不等,有三天、五天,也有七天的。這樣的風俗節,充分體現了吳越人那種喜歡人與人之間相處輕鬆愉快的性格。
建築
吳越人在上古時期就“構木為巢,以避蟲害”後來也被稱為是居住“乾欄式”樓房的民族。的建築風格中,紹興的橋和蘇州的園林為最有代表性。那曲曲彎彎的、結構精巧的迴廊和小巧玲瓏的、層層疊疊的亭台樓閣,那多姿多彩的拱形石橋,這些建築在體現吳越人、靈巧的同時,也體現出他們那圓滑、變通又富於幽默的性格。不同民族的不同性格。北方的粗厚凝重、講究和南方的細膩隨意、流暢,這種明顯的不同風格在這些建築中表現了出來。
科舉昌盛
在盛行之時,吳越地區重視教育,有著濃厚的習文風氣,通過躍龍門的人數不勝數。明清兩代共產生202位,出自吳語區的有101人。
經過歷史積澱,江浙人養成了重商輕農的傳統。他們樂於經商,善於經商,而且目光遠大,常常從一些人們容易忽略的細微之處去賺別人包中的錢。他們辦實業,重視教育,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使江浙地區成為近代、現代、當代中國最富裕的區域。
近代科技
歷史上的之地多出才子佳人。近代,吳地率先興起中國民族 工業,崛起於阡陌之間。威震我國科技屆的“”皆是吳人,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我國“”元勛共23人,江浙“吳語系”人士至少占據12席,、、、、、、、、、、、。科學屆,科學獎華裔共9人,吳人占5人:、、、、。還有數學家華羅庚等。如今,以吳語為母語的長江三角洲是我國經濟發達地區。截至2007年,吳語區出625位,占全國院士總數的43%。
成員城市
![]() | 蘇州 夜半鐘聲——,傳奇之地——虎丘劍池,移步換景——蘇州園林,清風明月本無價——滄浪亭,動觀流水靜觀山——,余意不盡——,富麗堂皇——…… |
![]() | 杭州 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白堤,蓬萊三島——湖心亭、、阮公墩,法海無情——雷峰塔,天日昭昭——岳王廟,清白在人間——于謙墓祠,和諧共生——新西湖,有峰飛來——靈隱寺,,萬松書院…… |
![]() | 無錫 江南煙雨、太湖碧波,孕育了無錫的過往和現在。糯軟的錫劇唱腔,和著靈山的佛音,佐以二泉映月的曲調……乾淨、繁華,無錫城。 |
寧波 山清水秀,文化薈萃,城隍廟的小吃,三江邊的夜景……書藏古今,港通天下。 | |
![]() | 溫州 商業,山水江海交融。岩奇村落古,山秀灘林美。 |
![]() | 常州 春秋淹城,恐龍園,嬉戲谷,天目湖,南朝齊梁故里。 |
![]() | 紹興 稽山鏡水歡游地,犀帶金章榮貴身。 |
![]() | 嘉興 南湖,煙雨樓。江南的娉婷,水鄉的風韻,斑駁的牆粉,迷醉在那柔柔的燈光里。 |
![]() | 湖州 江南清麗地,水傍太湖分巷流。 |
![]() | 金華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
![]() | 台州 東海之濱,台州地闊海冥冥,雲水長和島嶼青。 |
![]() | 奇崖岩穴、名剎寺院、金沙浴場、漁港夜景。舟山宛如一串翡翠般的珍珠,散落在東海之上。 |
![]() | 衢州 神奇山水,宜居。 |
![]() | 麗水 生態之城。 |
![]() | 上饒 醉里吳音相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