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家是專精於古代生物研究的科學家,他們查中的植物、動物殘餘物。化石中有機生物的殘餘物,透露了結構、環境、演化和分布的細節。
歷史上有很多的古生物學家,如徐星,裴文中,,李四光,郝心,,孫雲鑄,邢立達,周忠和朱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生物學家
- 外文名:paleontologist
- 簡介:專精於古代生物研究的科學家
- 工作:查中的植物、動物殘餘物
人物介紹,代表人物,學術介紹,培養目標,
人物介紹
古生物學家(paleontologist)
古生物學家對地質學也很有貢獻,藉著分析岩層間的關係,決定地貌和過去地質時代的氣候。
專門從事古生物研究的專家。古生物削減為研究古代生物,長年從事艱苦的野外考察,採集古生物化石,還需要刻苦鑽研歷史資料,了解最近的古生物研究信息,探究古生物進化演變的過程,研究古生物生存消亡的生態環境等。


代表人物
名字 | 出生 | 地位 |
裴文中 | 1904 01.19 | 史前考古學、古生物學家 |
楊鐘健 | 1897 06.01 | 古生物學家 |
李四光 | 1889.10.26 | 古生物學家、地層學家、大地構造學家 |
董枝明 | 1937.5.21 | 古生物學家. |
郝心 | 1998.6.22 | 古生物學家. |
孫雲鑄 | 1895.11.2 | 古生物學家 |
邢立達 | 1982.7.25 | 古生物學者 |
學術介紹
古生物學(地球生物學—geobiology)用化石和古老生命痕跡進行研究、探討古代生命的特徵和演化歷史、討論重大的和生物絕滅與復甦事件、探索地球演化歷史和環境變化等方面的基礎性學科。現代古生物學是生命科學、地球科學和環境科學的交叉學科。
古生物學家paul sereno
古生物學家正在研究肉食恐龍化石


它的研究側重於實現三大目標:地史中的生物多樣性研究、各生物門類的系統演化關係研究以及古代環境-氣候與之間的協同演化關係研究。古生物學與、分子系統發育學的交叉、融合對深入了解(macroevolution)的進程和模式正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在不同時空尺度下的生命系統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和反饋(包括全球變化)的機制研究方面,古生物學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古生物學科在我國自然科學領域中最具顯示度,而我們專業已經在兩棲-起源及演化、早期陸生維管植物演化、生物演化與環境相互作用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學科優勢和特色。
古生物學家胡耀明
古生物學家列文虎克


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的專業設有碩士點、博士點各1個。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兼職)1人,長江特聘教授1人,教授5人、副教授5人。教員承擔了大量國家重大科學基礎研究項目,並與十餘個國家科學家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研究,為高素質人才的成長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
芝加哥大學古生物學家塞里諾


古生物學專業設有國家理科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基地,專門設有“地質獎學金”(人均5000元/年),以鼓勵學生進入本專業學習。該學科的學生除了完成學校以素質培養為主的基礎課程外,還要學習地質學和生物學的各類課程,能適應社會各部門的科研、教學、管理需要。
培養目標
通過4年學習,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文化修養和身心素質教育,初步掌握生物學、地質學及其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研究方法;了解當代生物學、地質學和環境科學的研究現狀和發展方向;具有從事科學研究、高等教育、科技開發和行政管理能力;為有志於進一步學習、研究的學生提供良好的專業基礎知識教育、基本技能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