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島語系是世界上唯一主要分布在島嶼上的一個語系,包括1200種以上的語言。其分布東達南美洲西方的,西到東非洲外海的,南達紐西蘭(一說不含澳大利亞,亦有說的語言亦應歸入本語系之內),台灣則是該語系分布的最北端。其東西的延伸距離,超過地球圓周的一半,說該語系的總人口數大約兩億五千萬之多,絕大多數居住在東南亞,至於紐幾內亞以東只有一百多萬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島語系
- 外文名:austronesian family
- 別名:-語系
- 地點:東南的
簡介,歷史,語族,分布區域,再分類,起源與演化,和其他語系的關係,日常生活用語,語法,印度尼西亞語族,玻里尼西亞語族,美拉尼西亞語族,密克羅尼西亞語族,語言系譜,
簡介

南島語系(austronesian family)又稱-語系。分布於西自非洲東南的,東至智利的,北自台灣和,南至。1706年荷蘭人h.萊蘭特發現了南島諸語言的親屬關係。1836年德國人w.f.洪堡特使用馬來-玻里尼西亞語這個術語來稱說這個語系的語言。
19世紀末德國人w.施密特(1868~1954)把它們命名為南島語。一般按地域分成印度尼西亞、、、4個語族。這個語系主要由太平洋中各大小島嶼上的語言以及亞洲大陸東南端的中南半島和印度洋中一些島嶼上的語言組成。語言的數目,有人認為有300餘種,有人認為多達500餘種。使用南島諸語言的人口約2.5億。

南島語言屬粘著型語言,主要構詞和構形手段是詞根添上附加成分和詞根的重疊或部分重疊。常用詞大多為雙,音節構造較簡單。大多數詞根既能作名詞,也能作動詞。人名、普通名詞、方位名詞分別用不同的冠詞。有“我們”和“咱們”的區別。數詞有的,還有五進位甚至四進位的。動詞有式、時、體、態的範疇。詞序往往隨謂語的性質而變動,有的語言動詞出現在之後,有的語言動詞出現在句首。
歷史
南島語系是從哪裡來的?有人說它源於南亞語系,有人說它源於,有人說它源於漢藏語系。
台灣是南島語系的源頭,居住在的聚落,是目前全世界南島語系居住地中,人口分布上地理最北端的聚落,而台灣原住民族在南島文化中又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語族
南島語系分為4個語族 : ①分布在台灣(語言)、菲律賓(他加祿語、楊語等)、中南半島(、馬來語等)、(印尼語、爪哇語等)、(馬達加斯加語)。②語族分布在菲律賓以東 、赤道以北的馬里亞納 、 、加羅林 、帛硫、、、等地。③分布在印尼以東、赤道以南的紐幾內亞、、所羅門、、新赫布里底斯、、等地。④語族分布在上述兩個語族以東的廣大區域,包括赤道以北、國際日期變更線右側的和夏威夷,赤道以南、國際日期變更線兩側的、、、、、以及和紐西蘭等地 , 共有100多種語言和方言。
分布區域

南島語系分布的區域很廣,語言的數目也頗多,根據“ethnologue(民族語)“這個世界語言資料庫的資料,其總數有1262種之多(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2004)。 值得注意的是,在劃分為南島語系的區域內,部分的島上也有使用非的語言。以台灣為例,除了有隸屬於南島語族的台灣南島語言以外,同時也有存在不同的漢語,比如說和。
再分類
根據“ethnologue(民族語)“這個網站上的分類,南島語系可以再分為兩大次語系,一個叫做“台灣原住民語“(formosan languages),另一個叫做““(malayo-polynesian languages)。前者有23種語言,可以再分成(atayalic)、排灣語(paiwanic)、和(tsouic)三大系統。後者則有1239種語言,可以再分成“中東部馬來-波里尼西亞語“(central-eastern malayo-polynesian)、“西部馬來-波里尼西亞語“(western malayo-polynesian)、以及兩種尚無法歸類的語言(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2004)。

有趣的是,關於“南島語“(austronesian languages)和“馬來-波里尼西亞語“(malayo-polynesian languages)的關係,除了以上引自“ethnologue“的說法以外,似乎還有其他的說法。diamond(2000)的說法是“南島語“有十種次語系,其中有九種是在台灣,最後一種則是“馬來-波里尼西亞語“。也就是說,雖然其分類方式和“ethnologue“所列舉的並不一致,但一樣是將“馬來-波里尼西亞語“當成是“南島語系“的一個次語系(另見wikipedia 2004)。
但是,台灣多數的相關文獻,卻似乎是將“馬來-波里尼西亞語“等同於“南島語系“。比如說台灣(1996)就有以下的陳述:“南島語系(austronesian)又稱(malay-polynesian)(sic),是世界上唯一主要分布在島嶼上的一個大語系“。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nd, b)也說,“生活在台灣的土著民族,即和高山族,他們所使用的語言,不僅自己相互之間有很深的關係,而且跟太平洋、印度洋島嶼上的許多種語言都有親屬關係,形成學術界所稱的“南島語族“(austronesian 或稱 malayopolynesian)“。
某些語言學者相信泰語可能也可以算是擴大定義之“南島語系“的一部份,雖然多數學者似乎仍舊將其歸類為“台-卡岱語系(壯侗語系)“。還有一些人試著要在“南島語系“和“南亞語系“以及“台-卡岱語系“(壯侗語系)之間的關係作文章,而爭辯說兩者應當形成一個更大的“南方大語系“(austric languages)。不過,這兩種說法似乎都還未得到多數語言學家的同意。
起源與演化
關於南島語的起源問題,是學界上還算熱門的一個研究題目。比較早期的說法,包括該語言起源於麥克羅尼西亞、中國長江之南、中南半島、西紐幾內亞等不同說法(關於這些說法的簡單回顧,可以參考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 nd, c)。不過,自從shutler and marck在1975年發表了一篇論文,並論證說台灣是南島語最有可能的發源地以後,國際學界就逐漸接受這種說法(shutler and marck 1975)。尤其是在peter bellwood於1991年在《scientific american》這本期刊上關於這個問題的論文發表以後,“南島語的發源地在台灣“這一個陳述,就幾乎已經是多數學者的共識(bellwood 1991;另見diamond 2000)。不過,近年來又有新的說法,認為該語言的發源地有可能是在東南亞,特別是印尼或附近的島嶼(見microsoft 2004)。
如果根據bellwood的說法,操南島語的南島民族是由亞洲大陸而來,可能與侗傣(kam-tai)民族或南亞民族原是一家,分家後到台灣來,年代大約是6000年前。大約5000年前,才開始從台灣南下擴散到,主要是北部呂宋一帶。然後到婆羅洲、印尼東部,時間大約是在4500年前。然後往東、西兩方擴散,東至馬利安那群島(關島、一帶),也到了部份地區,往西到馬來半島、等,時間約在3200年前。再下一步才擴散到中太平洋區域的加洛林群島一帶。然後往東,到波里尼西亞去,約在西元300年左右。今天在紐西蘭的毛利族(maori),是最晚的移民,約在西元800年。
從考古學角度分析,根據世界樹皮布技術擴散過程,呈現由南中國-中南半島-菲律賓-中美洲的傳播途徑,並與人類學上南島語族傳播極為相似。樹皮布技術是南島語民族文化要素之一,中國環珠江口地區距今約7000年前樹皮布製作石拍的大量出土發現,也將為未來南島語言祖先來源的探索、研究開拓廣闊前景。
和其他語系的關係
關於南島語系和其他語系的同源關係,學者議論紛紛,目前有四個不同假設:
1、南島語系和其他語系沒有同源關係(傳統的觀點)。許多歷史語言學家持這個看法。
2、德國傳教士wilhelm schmidt 1904年提出南島語系和南亞語系同源。
3、美國學者dahl 1970年指出南島語系和同源。
4、法國學者沙加爾1990年提出南島語系和漢藏語系同源,在中國獲得教授的贊成。
日常生活用語
英文→南島語(中的薩摩亞語)
yes→‘ioe
no→leai
please→fa‘amolemole
thank you→fa‘afetai
that's all right→‘ua lelei
big - small→tele - la‘itiiti
quick - slow→vave/tope - gese
early - late→vave - tuai
cheap - expensive→taugōfie - taugatā
near - far→latalata - mamao
hot - cold→vevela - malulū
full - empty→tumu - gaogao
easy - difficult→faigōfie - faigatā
heavy - light→mamafa - māma
open - shut→tatala - tapuni
right - wrong→sa‘o - sesē
old - new→tuai - fou
old - young→matua - talavou
beautiful - ugly→'aulelei / 'auleaga
good - bad→lelei - leaga
better - worse→feoloolo - leaga tele
no→leai
please→fa‘amolemole
thank you→fa‘afetai
that's all right→‘ua lelei
big - small→tele - la‘itiiti
quick - slow→vave/tope - gese
early - late→vave - tuai
cheap - expensive→taugōfie - taugatā
near - far→latalata - mamao
hot - cold→vevela - malulū
full - empty→tumu - gaogao
easy - difficult→faigōfie - faigatā
heavy - light→mamafa - māma
open - shut→tatala - tapuni
right - wrong→sa‘o - sesē
old - new→tuai - fou
old - young→matua - talavou
beautiful - ugly→'aulelei / 'auleaga
good - bad→lelei - leaga
better - worse→feoloolo - leaga tele
南島語(菲律賓語)→漢語
kumusda ka?=你好嗎?
baalam=再見
salamat=謝謝
maganda=美麗(說女孩子)
mataba=胖anong=什麼
anong bang a lan mo?=你叫什麼名字?
gusto=喜歡gusto mo?=你喜歡嗎?
mahal=愛mahal gita=我愛你
gusto gita=我喜歡你
nagugudom ako=我餓了
dami=很多
saan=哪裡
anong oras=幾點了
sayang=白費,可惜
makolit=調皮,淘氣
語法
南島諸語言屬粘著型,詞根加附加成分和詞根的重疊(或部分重疊)是構詞和構形的主要手段,附加成分有前加、中加和後加3類。德國人o.譚博夫,日本人、淺井惠倫、,美國人i.戴安等都對古南島語語音作了擬測。常用詞大多為雙音節。語法特點:人名、普通名詞、方位名詞分別加不同的冠詞。代詞有人稱和數的範疇,第一人稱複數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區別。動詞有時、體、態、式等範疇。數詞有十進位、五進位、四進位等計數法。大多數詞根既能用作名詞,也能用作動詞。詞序往往隨著謂語的性質而變動,謂語有的語言出現在句首,有的語言出現在主語之後。
印度尼西亞語族
分布在、蘇門答臘、爪哇、菲律賓、台灣、、馬都拉、安汶、帝汶、馬達加斯加等島和馬來半島。包括台灣南島語言,印度尼西亞的、、巽他語、馬都拉語、米南卡保語、語、巴塔克語、布金語、語,馬來西亞的,菲律賓的、揚語、伊洛卡諾語、比科爾語、邦板牙語、邦阿西楠語、伊戈羅特語、馬羅瑙語,馬達加斯加的,越南的嘉萊語、拉德語,越南和高棉的占語等。印度尼西亞語和馬來語極為相近。印度尼西亞語的輔音有p、b 、m、w、t、d、n、r、l、s、tj、dj、j、 k、g、嬜、h 、nj、sj;元音有i、e、é、è、a、o、ó、u、ai、éi、au、ou;重音一般在詞的最後一個音節上。名詞有專有人名名詞、普通人名名詞、 專有物名名詞、 普通物名名詞、物質名詞、抽象名詞之分。代詞除有人稱、數、格等語法範疇外,還有親屬式和社交式的區別。動詞有態、時、體、式等語法範疇。形容詞的級分同等級、不等級和最高級。這些語法範疇通過附加成分(前加、中加、後加)、助詞或詞根的重疊表示。詞序一般主語在前,謂語在後,賓語在謂語之後,定語和狀語在中心詞之後。印度尼西亞語和馬來語都有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但設計略有不同。使用印度尼西亞語的超過1億人,使用馬來語的約1000萬人。的中部和東部約有4500萬人使用爪哇語,老爪哇文約在9世紀從印度南部傳入,新爪哇文採用拉丁字母。爪哇島的西部約有1300萬人使用巽他語,巽他人採用老爪哇文,也採用拉丁字母的巽他文。爪哇島東部和上約有800萬人使用馬都拉語,東部有一種蘇曼尼波方言,作為教育上的標準方言。馬都拉人傳統上用老爪哇文,現改用拉丁字母的馬都拉文。
約有300萬人使用米南卡保語,約有200萬人使用亞齊語。蘇門答臘島的北部、中部和東部沿海一帶約有150萬人使用克語。巴塔克語原有16個基本字母的老巴塔克文,現改用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蘇拉威西西南的半島上約有250萬人使用布金語。布金文起源於老爪哇文。約有200萬人使用巴厘語。菲律賓的中部和西南部包括馬尼拉市在內約有1000萬人使用他加祿語。他加祿文採用拉丁字母。菲律賓群島中部的揚語是、希利蓋農語、薩馬蘭語的合稱。宿務島、保和島、內格羅島的東部、的西部和的北部約有800萬人使用宿務語。班乃島和內格羅島的西部約有300萬人使用希利蓋農語。薩馬島和萊特島的東部約有150萬人使用薩馬蘭語。呂宋島北部約有300萬人使用伊洛卡諾語。約有 200萬人使用比科爾語。呂宋島上馬尼拉西北的約有65萬人使用邦板牙語。約有50萬人使用邦阿西楠語。呂宋島中部偏北的高山省約有25萬人使用伊戈羅特語。明達瑙島約有40萬摩洛人使用馬羅瑙語。菲律賓大多數語言輔音有 p、b、m、 w、t、d、l、r 、n、s、j、k、ɡ、嬜、h、q,元音有i、a、u、?amp;#91;。語法上有複雜的態和格系統,通過加附加成分、加助詞、短語換位、重音轉移等不同方式表示。約有700萬人使用馬達加斯加語,他們是大約1500~2000年前來自印度尼西亞移民的後裔,其中500萬人說梅里納方言,這是官方語言。越南和高棉約有15萬人使用占語。中國的中部山區和東部沿海縱谷平原約有20餘萬人使用台灣南島語言,包括泰耶爾語、賽德語、、卡那卡那布語、沙語、、、、語、卑南語、賽設特語、邵語、耶眉語。
玻里尼西亞語族
分布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東,太平洋中部和東部的紐西蘭、薩摩亞、湯加、紐埃、庫克、土土、馬克、瓦利斯、夏威夷、等島嶼上。包括毛利語、、烏維亞語、湯加語、紐埃語、拉加語、、土阿莫土語、馬克薩斯語、、拉帕努伊語等共約100多種語言、方言和次方言。語族語言的輔音有 p、t、k、m、n、嬜、l、r、f、w、s、h、妱,元音有a、e、i、o、u,但長短元音是不同的音位。語法特點是名詞前有不定冠詞和定冠詞,名詞的複數在前面加特殊的助詞,物主代詞有獨立形式,數詞一般是(夏威夷語和馬克薩斯語保存著古老的四進位計數法),形容詞的級用句法形式表示,動詞有時、體、態、式等語法範疇。謂語一般出現在句首。紐西蘭北島現有20萬毛利人,大約有一半使用毛利語。毛利文採用拉丁字母。的有12.5萬人,有2.5萬人使用薩摩亞語。薩摩亞文採用拉丁字母。約有5萬人使用塔希提語。塔希提文採用拉丁字母。約有7.5萬人使用湯加語。湯加文採用拉丁字母。上目前約有7500人使用夏威夷語。夏威夷文採用拉丁字母。約有5000人使用烏維亞語。約有5000人使用紐埃語。約有5000人使用拉羅通加語。約有5000人使用土阿莫土語。約有5000人使用馬克薩斯語。
美拉尼西亞語族
分布在赤道以南,太平洋西南斐濟、紐幾內亞、俾斯麥、、聖克魯斯、新喀里多尼亞、等島嶼上,包括斐濟語、安布里姆語、利富語、莫圖語、雅比姆語等。語言除有南島語系的一般特徵外,輔音有齒間音 嫴、?,軟齶化音 kw、gw、pw、bw、 kbw、kpw、gbw。有二合元音ae、ai、au、oi。名詞按表示的事物對所有者關係的親疏可分成兩類。數詞有五進位計數法。動詞有人稱和數的語法範疇,用加短尾代詞表示。斐濟島約有20萬人使用斐濟語。斐濟文採用拉丁字母。
密克羅尼西亞語族
分布在以北和以西的、馬紹爾、加羅林、關島、吉爾伯特、特魯克、波納佩、、雅浦、諾魯、帛硫等島嶼上,包括、、吉爾伯特語、特魯克語、波納佩語、帕羅語、雅浦語、諾魯語、烏利蒂語、語、塞班語、脫語。語言的特點:有軟齶化輔音,有元音同化現象。名詞有數和領屬格範疇。人稱代詞有複雜的數和。動詞或動詞前的時態助詞加前加成分表示人稱和數。約有2萬人使用馬紹爾語,馬紹爾文採用拉丁字母。關島約有4萬人使用查語。查莫羅文也採用拉丁字母。約有4萬人使用吉爾伯特語。約有2.5萬人使用特魯克語。約有1.5萬人使用波納佩語。帕羅群島約有1萬人使用帕羅語。約有5000人使用雅浦語。諾魯島約有5000人使用諾魯語。約有4000人使用烏利蒂語。庫賽島約有3600人使用庫賽語。
語言系譜
說明:根據《》現時的記載,南島語系共有1268種語言,最後面的數字是該語族或語群所包括之語言的數目。以下為最新的分類。留意原來的台灣(formosan)的17種語言及婆羅語群的139種語言被分拆成多個新的語族,並提升至與馬來-波里尼西亞語族的地位相同。
南島語系 (austronesian,1268)
泰雅語族 (atayalic,2)
布農語族 (bunun,1)
南島語族(east formosan,5)
中部語群 (2)
北部語群 (2)
西南部語群 (1)
台灣(formosan,2)
(paiwanic,2)
馬來-波里尼西亞語族 (malayo-polynesian) (1248)
bali-sasak (3)
barito (27)
中東馬來-波里尼西亞語群 (central-eastern) (708)
中馬來-波里尼西亞語 (central malayo-polynesian) (168)
東馬來-波里尼西亞語 (eastern malayo-polynesian) (539)
未分類之中東馬來-波里尼西亞語群 (1)
查語群 (chamorro) (1)
gayo (1)
爪哇語群 (javanese) (5)
kayan-murik (17)
lampungic (9)
land dayak (16)
madurese (2)
馬來語群 (malayic,70)
中菲律賓語群 (meso philippine,61)
中部菲律賓語 (central philippine,47)
北菲律賓語群 (northern philippine) (72)
北呂宋語 (northern luzon,56)
(kalamian,3)
語 (palawano,7)
south mangyan (4)
西北馬來-波里尼西亞語群 (northwest malayo-polynesian) (84)
melanau-kajang (13)
北沙勞越語 (north sarawakan,37)
rejang-sajau (5)
語 (sabahan,29)
punan-nibong (2)
語群 (palauan,1)
-巴兆語群 (sama-bajaw,9)
南民達納娥語群 (south mindanao,5)
南菲律賓語群 (southern philippine,23)
蘇拉威西語群 (sulawesi,114)
蘇門答臘語群 (sundic,12)
巽他語群 (sundic,2)
未分類之馬來-波里尼西亞語族語言 (1)
西北台灣(northwest formosan,1)
賽夏語 (saisiyat)
排灣語族 (paiwan,1)
排灣語 (paiwan)
卑南語族 (puyuma,1)
卑南語 (puyuma)
魯凱語族 (rukai,1)
魯凱語 (rukai)
族 (tsouic) (3)
未分類
凱達格蘭語 (ketangalan)
台灣西部平原語族 (western plains,2)
台灣中西部平原語群 (central western plains,1)
貓霧語 (babuza)
邵語群 (thou,1)
邵語 (t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