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總督

兩江總督:督撫制度,官職沿革,歷任總督,大事年表,總督官署,-九游会j9

總督,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江蘇(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三省的軍民政務,官秩。

清代前的總督署所在地具體在南京何處有待考證;清代同治三年(1864年)後總督署位於南京城正中(今內),明漢王府舊址,太平天國天王府,民國時期闢為國民政府所在地,建國後先後作為江蘇統戰部、民革江蘇中央、江蘇省政協所在地,現為。

由於清初江蘇(含今上海市)和安徽兩省轄地同屬,因此初時該總督管轄的是江南和江西的政務,因此號兩江總督。運動之前其職位多由滿人擔任,之後漢人漸多。從康熙四年(1665)到宣統三年(1911),有影響的計80餘人,98任,歷247年。歷代兩江總督如、、、、、、、、、、等皆為清代重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兩江總督
  • 官職大小:清朝九位最高級的之一
  • 管轄區域:江南(江蘇、安徽)、江西三省
  • 擔任人員林則徐、、、等
  • 總督署所在地南京
  • 主要職責:總管江南、三省軍政
  • 形成原因:清朝的
  • 級別:從一品
督撫制度,官職沿革,歷任總督,大事年表,總督官署,

督撫制度

清朝的實行的是督撫制。當時全國劃分為23個省,每個省設一名,為主管一省民政的最高長官。總督權力比巡撫大得多,但與巡撫之間沒有直接的隸屬關係,總督和巡撫都是對上直接聽命於皇帝。不同的是總督可以管數省,側重軍事,巡撫只管一省,側重民政。當時全國設八大總督,分別為直隸、兩江、閩浙、湖廣、陝甘、四川、兩廣、雲貴總督。

官職沿革

正式為總督兩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統轄南河事務,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之一。
清順治二年(1645年),於明轄地設立江南省,省府位於江寧(今南京)。康熙六年(1667年)拆江南省為江蘇、安徽兩省。
(今江蘇、安徽兩省及上海市)和江西省,是清王朝的財賦重地,也是人文薈萃之區。
兩江總督前身為順治四年所設定的江南江西河南三省總督,總督府駐江寧(今南京)。 順治九年,總督府一度遷往南昌,改名江西總督,不過很快恢復舊制。康熙元年,操江事務劃歸江南總督管理。康熙二十一年仍合,正式定名為兩江總督。雍正元年,授與歷任兩江總督兵部尚書兼右都御史之。道光十一年起,兩江總督兼管兩淮鹽政。自同治五年起,兩江總督兼管事務,授為。

歷任總督

姓名
籍貫/旗籍
任職時間
卸職時間
卸職原因/備註
江南江西河南總督(順治四年—順治六年)
順治四年七月戊午
1647年8月19日
順治六年八月辛亥
1649年9月30日
不再督河南
兩江總督(順治六年—順治十八年)
順治六年八月辛亥
1649年9月30日
順治十一年九月丁未
1654年10月30日
病免
順治十一年十月
1654年
順治十三年閏五月己酉
1656年6月23日
病免
順治十三年閏五月己未
1656年7月3日
順治十八年九月丁亥
1661年11月2日
改為江南總督
江南總督(順治十八年—康熙四年)
順治十八年九月丁亥
1661年11月2日
康熙四年五月丁未
1665年7月4日
裁併入兩江總督
江西總督(順治十八年—康熙四年)
順治十八年九月丁亥
1661年11月2日
康熙四年五月丁未
1665年7月4日
裁併入兩江總督
兩江總督(康熙四年—宣統三年)
康熙四年五月丁未
1665年7月4日
康熙七年十一月己酉
1668年12月17日
病免

瓜爾佳氏
滿洲
康熙七年十二月癸酉
1669年1月10日
康熙十二年五月庚寅
1673年7月5日
降二級調任

瓜爾佳氏
滿洲
康熙十二年六月甲寅
1673年7月29日
康熙二十年十二月
1682年
降職
山西
康熙二十年十二月癸卯
1682年2月1日
康熙二十三年五月丁丑
1684年6月24日
去世
康熙二十三年五月甲申
1684年7月1日
康熙二十六年三月乙酉
1687年4月18日
改閩浙總督
山東
康熙二十六年三月己丑
1687年4月22日
康熙二十七年三月丁酉
1688年4月24日
降五級調任

伊爾根覺羅氏
滿洲
康熙二十七年四月戊申
1688年5月5日
康熙三十三年六月丁酉
1694年7月22日
去世
康熙三十三年六月丙辰
1694年8月10日
康熙三十七年十月甲寅
1698年11月15日
憂免
四川遂寧
康熙三十七年十一月壬辰
1698年12月23日
康熙三十九年三月癸卯
1700年4月28日
改河道總督

瓜爾佳氏
滿洲
康熙三十八年五月庚午
1699年5月30日
以吏部右侍郎署理

瓜爾佳氏
滿洲
康熙三十九年三月癸卯
1700年4月28日
康熙三十九年五月癸卯
1700年6月27日
以吏部右侍郎署理

伊拉哩氏
滿洲
康熙三十九年五月丁未
1700年7月1日
康熙四十五年十一月甲戌
1706年12月24日
遷刑部尚書

博爾濟吉特氏
滿洲
康熙四十五年十一月辛巳
1706年12月31日
康熙四十八年七月
1709年

棟鄂氏
滿洲
康熙四十八年七月辛卯
1709年8月27日
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丁巳
1712年3月10日
解職
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丁巳
1712年3月10日
康熙五十一年十月丙寅
1712年11月14日
以江西巡撫署理

舒穆祿氏
滿洲
康熙五十一年十月丙寅
1712年11月14日
康熙五十六年四月丙申
1717年5月22日
遷理藩院尚書

赫舍里氏
滿洲
康熙五十六年四月甲辰
1717年5月30日
康熙六十一年十月
1722年
去世

完顏氏
滿洲
康熙六十一年十月辛未
1722年11月27日
雍正四年四月己卯
1726年5月18日
召回京城
雍正四年四月己卯
1726年5月18日
雍正八年三月甲午
1730年5月12日
以馬蘭鎮總兵署理
江蘇
雍正八年三月甲午
1730年5月12日
以吏部左侍郎署理
雍正八年五月癸酉
1730年6月20日
雍正九年七月丁卯
1731年8月8日
署理雲廣總督

章佳氏
滿洲
雍正九年七月丁卯
1731年8月8日
雍正十年九月庚寅
1732年10月24日
以江蘇巡撫署理
雍正十年九月庚寅
1732年10月24日
雍正十一年正月壬辰
1733年2月23日
以漕運總督署理
雍正十一年正月壬辰
1733年2月23日
雍正十一年九月己卯
1733年10月8日
召回京城
雍正十一年九月己卯
1733年10月8日
雍正十二年五月壬辰
1734年6月18日
以湖南巡撫署理
雍正十二年五月壬辰
1734年6月18日
乾隆二年正月庚子
1737年2月10日
召回京城

佟佳氏
滿洲
乾隆二年正月庚子
1737年2月10日
乾隆二年閏九月丁卯
1737年11月4日
改雲貴總督

戴佳氏
滿洲
乾隆二年閏九月丁卯
1737年11月4日
乾隆四年十月戊申
1739年12月5日
憂免
乾隆四年十月戊申
1739年12月5日
乾隆五年五月甲子
1740年6月18日
解職
湖南
乾隆五年五月甲子
1740年6月18日
乾隆六年八月己酉
1741年9月26日
以兵部尚書署理

戴佳氏
滿洲
乾隆六年八月己酉
1741年9月26日
乾隆七年四月甲午
1742年5月9日
改閩浙總督
簡親王
愛新覺羅氏
乾隆七年四月甲午
1742年5月9日
乾隆八年二月庚子
1743年3月11日
召回京城

章佳氏
滿洲
乾隆八年二月庚子
1743年3月11日
乾隆十三年九月己未
1748年10月28日

鈕鈷祿氏
滿洲
乾隆十三年九月己未
1748年10月28日
乾隆十三年十一月癸酉
1749年1月11日
改川陜總督

愛新覺羅氏
滿洲
乾隆十三年十一月癸酉
1749年1月11日
乾隆十三年十二月丁亥
1749年1月25日
署理
乾隆十三年十二月丁亥
1749年1月25日
乾隆十六年閏五月戊寅
1751年7月25日
改陝甘總督

章佳氏
滿洲
乾隆十六年閏五月戊寅
1751年7月25日
乾隆十八年九月壬申
1753年10月16日
廣東
乾隆十七年十月癸巳
1752年11月11日
以江蘇巡撫署理

西林覺羅氏
滿洲
乾隆十八年正月戊寅
1753年2月24日
乾隆十八年九月壬申
1753年10月16日
以江西巡撫署理

西林覺羅氏
滿洲
乾隆十八年九月壬申
1753年10月16日
乾隆二十年
1755年
戰死

章佳氏
滿洲
乾隆十九年八月丁巳
1754年9月26日
乾隆二十一年十月壬申
1756年11月29日
以南河總督兼署

章佳氏
滿洲
乾隆二十一年十月壬申
1756年11月29日
乾隆三十年三月乙未
1765年5月9日
入閣辦事

高佳氏
滿洲
乾隆三十年三月乙未
1765年5月9日
乾隆四十四年正月乙未
1779年2月25日
去世

伊爾根覺羅氏
滿洲
乾隆四十四年正月乙未
1779年2月25日
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己巳
1780年9月21日
憂免
湖南
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己巳
1780年9月21日
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
1781年

伊爾根覺羅氏
滿洲
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
1781年
乾隆四十八年正月戊申
1783年2月17日
署理

伊爾根覺羅氏
滿洲
乾隆四十八年正月戊申
1783年2月17日
乾隆五十一年三月丙辰
1786年4月10日
去世
貴州
乾隆五十一年三月丙辰
1786年4月10日
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乙酉
1787年12月30日
改四川總督
浙江
乾隆五十一年三月丁巳
1786年4月11日
以江蘇巡撫署理

高佳氏
滿洲
乾隆五十一年三月丁巳
1786年4月11日
乾隆五十五年五月己酉
1790年7月11日
革職
福嵩
烏雅氏
滿洲
乾隆五十五年五月己酉
1790年7月11日
以江蘇巡撫署理
浙江
乾隆五十五年六月壬子
1790年7月14日
乾隆五十六年四月丁卯
1791年5月25日
授吏部尚書

愛新覺羅氏
滿洲
乾隆五十六年四月丁卯
1791年5月25日
以江蘇巡撫暫署

高佳氏
滿洲
乾隆五十六年四月丁卯
1791年5月25日
乾隆五十九年七月甲辰
1794年8月14日
革職

伊爾根覺羅氏
滿洲
乾隆五十九年七月甲辰
1794年8月14日
乾隆六十年正月丙戌
1795年1月23日
降職

他他拉氏
滿洲
乾隆五十九年七月甲辰
1794年8月14日
以刑部尚書署理

伊爾根覺羅氏
滿洲
乾隆六十年正月丙戌
1795年1月23日
嘉慶元年六月癸卯
1796年8月2日
改四川總督

他他拉氏
滿洲
嘉慶元年六月癸卯
1796年8月2日
嘉慶二年九月甲申
1797年11月6日
以刑部尚書署理
嘉慶二年九月甲申
1797年11月6日
嘉慶四年二月辛丑
1799年3月18日
去世
浙江
嘉慶四年二月辛丑
1799年3月18日
嘉慶八年六月戊子
1803年8月12日
改兵部尚書
河南
嘉慶八年六月戊子
1803年8月12日
嘉慶十年正月辛亥
1805年2月25日
改左都御史

棟鄂氏
滿洲
嘉慶十年正月辛亥
1805年2月25日
嘉慶十四年七月壬申
1809年8月24日
革職

舒穆祿氏
滿洲
嘉慶十四年七月壬申
1809年8月24日
嘉慶十四年十二月壬辰
1810年1月11日
去世

瑪拉特氏
蒙古
嘉慶十四年十二月壬辰
1810年1月11日
嘉慶十六年正月癸酉
1811年2月26日
改兩廣總督

費莫氏
滿洲
嘉慶十六年正月癸酉
1811年2月26日
嘉慶十六年六月甲寅
1811年7月27日
召回京城
百齡
張氏
嘉慶十六年六月甲寅
1811年7月27日
嘉慶二十一年十一月壬子
1816年12月25日

瑪拉特氏
蒙古
嘉慶二十一年十月戊子
1816年12月1日
以大學士署理
山東
嘉慶二十一年十一月壬子
1816年12月25日
道光四年閏七月丁未
1824年9月9日
遷體仁閣大學士
道光四年十二月戊辰
1825年1月28日
道光五年五月戊申
1825年7月7日
改漕運總督

博爾濟吉特氏
滿洲
道光五年五月戊申
1825年7月7日
道光七年五月丙戌
1827年6月5日
解職
道光七年三月己亥
1827年4月19日
道光七年五月丙戌
1827年6月5日
以體仁閣大學士署理
道光七年五月丙戌
1827年6月5日
道光十年八月庚戌
1830年10月11日
召回京城
湖南
道光十年六月辛卯
1830年7月24日
道光十年八月庚戌
1830年10月11日
以江蘇巡撫署理
湖南
道光十年八月庚戌
1830年10月11日
道光十九年三月乙巳
1839年4月22日
病免
福建
道光十九年三月乙巳
1839年4月22日
未任,改兩廣總督
湖北
道光十九年三月乙巳
1839年4月22日
道光十九年十二月癸亥
1840年1月5日
以江蘇巡撫署理
江蘇
道光十九年十二月癸亥
1840年1月5日
未任,改雲貴總督

愛新覺羅氏
滿洲
道光十九年十二月己卯
1840年1月21日
道光二十一年閏三月丁卯
1841年5月3日
召回京城

完顏氏
滿洲
道光十九年十二月己卯
1840年1月21日
以漕運總督兼署

博羅忒氏
蒙古
道光二十年七月丁酉
1840年8月6日
道光二十一年正月乙巳
1841年2月10日
以江蘇巡撫署理

博羅忒氏
蒙古
道光二十一年閏三月丁卯
1841年5月3日
道光二十一年九月己未
1841年10月22日
去世
甘肅(武威)
道光二十一年九月丙辰
1841年10月19日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己未
1842年10月17日
以河南巡撫署理

愛新覺羅氏
滿洲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己未
1842年10月17日
道光二十四年二月戊戌
1844年3月19日

額爾德特氏
蒙古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庚戌
1843年4月6日
道光二十三年十月己酉
1843年12月1日
以福州將軍署理
山東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庚戌
1843年4月6日
道光二十三年十月己酉
1843年12月1日
以江蘇巡撫護理

額爾德特氏
蒙古
道光二十四年二月戊戌
1844年3月19日
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丙午
1845年1月21日
以福州將軍署理
山東
道光二十四年二月戊戌
1844年3月19日
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丙午
1845年1月21日
以江蘇巡撫護理

額爾德特氏
蒙古
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丙午
1845年1月21日
道光二十七年三月乙未
1847年4月30日
授內大臣
湖北
道光二十七年正月壬寅
1847年3月8日
道光二十七年三月乙未
1847年4月30日
以江蘇巡撫署理
湖南
道光二十七年三月乙未
1847年4月30日
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壬寅
1849年4月26日
病免
湖北
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壬寅
1849年4月26日
鹹豐三年正月壬申
1853年3月6日
革職

愛新覺羅氏
滿洲
鹹豐三年正月壬申
1853年3月6日
鹹豐三年二月丁酉
1853年3月31日
以江寧將軍署理
安徽
鹹豐三年二月丁酉
1853年3月31日
鹹豐三年四月甲午
1853年5月27日
以江蘇巡撫署理

瓜爾佳氏
滿洲
鹹豐三年二月癸巳
1853年3月27日
鹹豐七年四月癸巳
1857年5月5日
趙德轍
山西解州
鹹豐七年四月癸巳
1857年5月5日
以江蘇巡撫兼署
雲南
鹹豐七年四月癸巳
1857年5月5日
鹹豐七年六月乙卯
1857年7月26日
以前浙江巡撫署理
雲南
鹹豐七年六月乙卯
1857年7月26日
鹹豐十年四月癸未
1860年6月8日
革職
湖南
鹹豐十年四月癸未
1860年6月8日
鹹豐十年六月丙戌
1860年8月10日
以前兵部侍郎賞尚書銜署理
鹹豐十年四月癸未
1860年6月8日
鹹豐十年四月癸巳
1860年6月18日
以江蘇巡撫兼署,戰死
四川
鹹豐十年四月癸巳
1860年6月18日
以江蘇布政使暫署
湖南
鹹豐十年六月丙戌
1860年8月10日
同治七年七月乙未
1868年9月6日
改直隸總督
安徽
同治四年四月癸巳
1865年5月23日
同治五年十一月丙辰
1866年12月7日
以江蘇巡撫署理
山東
同治七年七月乙未
1868年9月6日
同治九年八月丁酉
1870年8月29日
遇刺身亡

富察氏
滿洲
同治九年八月丁酉
1870年8月29日
以江寧將軍兼署
湖南
同治九年八月丁酉
1870年8月29日
同治十一年二月丙寅
1872年3月20日
去世
廣東
同治十一年二月丙寅
1872年3月20日
同治十一年十月丙子
1872年11月25日
以江蘇巡撫署理
安徽
同治十一年十月丙子
1872年11月25日
同治十二年正月丙戌
1873年2月3日
以署理江蘇巡撫署理
四川
同治十二年正月丙戌
1873年2月3日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甲戌
1875年1月12日
病免
湖南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甲戌
1875年1月12日
光緒元年八月丙寅
1875年9月1日
以江西巡撫署理
福建
光緒元年四月壬辰
1875年5月30日
光緒五年十一月癸未
1879年12月26日
去世
河南
光緒四年二月乙巳
1878年3月28日
以江蘇巡撫兼署
河南
光緒五年十一月癸未
1879年12月26日
光緒六年六月
1880年
以江蘇巡撫兼署
湖南
光緒五年十一月甲申
1879年12月27日
光緒七年七月戊子
1881年8月22日
召回京城
湖南
光緒七年七月戊子
1881年8月22日
光緒七年九月乙未
1881年10月28日
辭免
湖南
光緒七年九月乙未
1881年10月28日
光緒十年正月戊子
1884年2月8日
病免

喜塔臘氏
滿洲
光緒十年正月戊子
1884年2月8日
以安徽巡撫署理,未任
湖南
光緒十年正月丙申
1884年2月16日
光緒十三年七月甲戌
1887年9月6日
以署理禮部尚書署理

喜塔臘氏
滿洲
光緒十三年七月甲戌
1887年9月6日
光緒十三年九月
1887年
以湖廣總督署理
湖南
光緒十三年九月
1887年
光緒十六年十月丁未
1890年11月22日
署理
浙江
光緒十六年十月丁未
1890年11月22日
以安徽巡撫署理
湖南
光緒十六年十月丁未
1890年11月22日
光緒二十八年九月癸亥
1902年10月7日
去世
光緒二十年十月戊申
1894年11月2日
光緒二十一年十一月甲寅
1896年1月2日
以湖廣總督署理
光緒二十五年十一月丙寅
1899年12月24日
光緒二十六年四月丙子
1900年5月3日
以江蘇巡撫兼署
江西萍鄉
光緒二十八年九月癸亥
1902年10月7日
以江寧布政使護理
光緒二十八年九月癸亥
1902年10月7日
光緒二十九年二月丁未
1903年3月20日
以湖廣總督署理
湖南
光緒二十八年十一月壬戌
1902年12月5日
光緒三十年七月戊戌
1904年9月1日
改閩浙總督
湖南
光緒三十年七月戊戌
1904年9月1日
光緒三十年九月戊戌
1904年10月31日
去世
安徽
光緒三十年九月戊戌
1904年10月31日
光緒三十二年七月己酉
1906年9月2日
改閩浙總督
端方
托忒克氏
滿洲
光緒三十年九月戊戌
1904年10月31日
光緒三十二年七月己酉
1906年9月2日
以江蘇巡撫暫署
端方
托忒克氏
滿洲
光緒三十二年七月己酉
1906年9月2日
宣統元年五月己未
1909年6月28日
改直隸總督
湖北
宣統元年五月己未
1909年6月28日
以江寧布政使護理
豐潤
宣統元年五月己未
1909年6月28日
宣統三年十二月戊戌
1912年1月23日
免職
江西
宣統三年十二月戊戌
1912年1月23日
以江南提督署理

大事年表

該職的前身為順治四年所設定的江南江西河南三省總督,總督府駐江寧。
兩江總督兩江總督
順治九年,總督府一度遷往南昌,改名江西總督,不過很快恢復舊制。
順治十八年和康熙十三年,江南、江西兩度分置總督,不過在康熙四年和二十一年兩省同歸兩江總督管轄。
康熙元年,操江事務劃歸江南總督管理。
康熙二十一年仍合,正式定名為兩江總督。
雍正元年,授與歷任兩江總督兼之官銜。
道光十一年起,兩江總督兼管兩淮鹽政。
時期,太平天國占領江寧,兩江總督府先後在揚州、常州、上海、蘇州、安慶等地駐節。
自同治五年起,兩江總督兼管五口通商事務,授為。

總督官署

總督府設在江寧城中部漢府街明代的漢王(成祖次子)府內。
1853年-1864年將這裡擴建成金碧輝煌的。1864年天王府被毀後,在此按照禮制要求重建了兩江總督府。
1909年南京城內穿城而過的寧垣鐵路在此設車站。
1912年,這裡成為中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府。
1927年-1949年,這裡成為國民政府和總統府的所在地。
2003年3月,正式命名為總統府 - 南京並對外開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