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棲綱(amphibian)是一類原始的、初登入的、具五趾型的變溫四足動物,皮膚裸露,眾多,混合型血液循環。其個體發育周期有一個變態過程,即以鰓(新生器官)呼吸生活於水中的幼體,在短期內完成變態,成為以肺呼吸能營陸地生活的成體。現生的有3目約40科400屬4000種。除和海洋性島嶼外,遍布全球。中國現有11科40屬270餘種,主要分布於秦嶺以南、華西和西南山區屬種最多。
兩棲動物既有從魚類繼承下來適於水生的性狀,如卵和幼體的形態及產卵方式等;又有新生的適應於陸棲的性狀,如感覺器、運動裝置及呼吸循環系統等。變態既是一種新生適應,又反映了由水到陸主要器官系統的改變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兩棲綱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兩棲綱
- 目:3目
- 科:40科
- 屬:400屬
- 種:7000多種
- 拉丁文名:amphibian
生活習性,生長繁殖,分布範圍,棲息環境,物種分類,
生活習性
一般於黃昏至黎明時在隱蔽處活動頻繁,酷熱或嚴寒季節以或方式度過。攝取動物性食物(刮取植物性食物為主)。魚、蛇、鳥、獸等都能成為它們的天敵。
生長繁殖
以為主,少數可行體內受精,但無真正的交接器──陰莖。,偶有卵或胎生。繁殖無法離開水。雄性輸尿管兼具輸精管功能。卵小而多,除卵膠膜外,無其它護卵裝置,與魚類一樣同屬於無,這是向完全陸棲發展的障礙。
幼體階段有,以鰓呼吸,鰓的形態、發生與魚類的迥然不同,屬新生器官。幼體形態不能代表近祖型性狀,經過變態幼體器官或萎縮或消失或改組,形成有顯著進步趨勢的成體(內鰓退化,用肺呼吸)。成體與幼體兩個階段形態上的差別越顯著(如),變態也越劇烈,對繁衍後代也越有利。在變態前後的兩個生長發育階段不能完全脫離水域或潮濕小生境而生存,這是過渡類群的關鍵特徵。
幼體階段有,以鰓呼吸,鰓的形態、發生與魚類的迥然不同,屬新生器官。幼體形態不能代表近祖型性狀,經過變態幼體器官或萎縮或消失或改組,形成有顯著進步趨勢的成體(內鰓退化,用肺呼吸)。成體與幼體兩個階段形態上的差別越顯著(如),變態也越劇烈,對繁衍後代也越有利。在變態前後的兩個生長發育階段不能完全脫離水域或潮濕小生境而生存,這是過渡類群的關鍵特徵。
分布範圍
除南極洲和海洋性島嶼外,遍布全球。
大鯢

棲息環境
有水棲、陸棲、樹棲和穴居等。
物種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