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北站(neijiangbei railway station ),位於中國四川省內江市,隸屬於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內江車務段的客運站,是成渝高速鐵路、 川南城際鐵路,綿遂內宜鐵路的中間站。
2011年12月1日,內江北站開始建設,2015年12月26日,內江北站投入運營。
截至2015年12月26日,內江北站站房建築面積1.1932萬平方米,設4台8線;最高可聚集400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江北站
- 外文名:neijiangbei railway station
- 車站代碼:46547
- 投用日期:2015年12月26日
- 所屬地區:中國四川省內江市
- 區域管理: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內江車務段
- 建築面積:1.1932萬平方米(截至2015年12月26日)
- 站台規模:4台8線(截至2015年12月26日)
- 主要線路:、、
- 車站地址: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東城路
歷史沿革,建築規模,建築設計,整體布局,站台線路,運營情況,自助購票,便民設施,客運流量,交通換乘,公交路線,出租汽車,價值意義,
歷史沿革
2011年12月1日,內江北站正式開工建設。
2012年12月28日,內江北站征地拆遷工作全面進入掃尾階段。
2015年4月7日,內江北站完成站前廣場投運送電工作。
2015年12月15日,內江北站建設工作已進入緊張收尾階段。
2015年12月25日,內江北站開始運營。
建築規模
建築設計
- 設計風格
內江北站建築設計概念以“揮灑大千”為主題,採用大氣的形體、飄逸的曲線,表現張大千用筆的收放轉折,筆墨濃淡相宜、筆力遒勁的特點。
- 設計參數
截至2015年12月25日,內江北站站房主體結構地上兩層,中部部分躍層設候車大廳,兩端設有設備和辦公,按最高聚集人數4000人規模設計,站房建築面積12000平米。遠期規模7台14線。站台長450米,高1.25米。
整體布局
截至2015年12月25日,內江北站主體結構為地上兩層,中部躍層設候車大廳,全站旅客候車座位共1386個,今後會陸續增設;內江北站地下街區,即站前廣場中心區域地下一層下沉式廣場及商業街;7號、8號地塊地下為3層地下室,其中,7號地塊負一層為公車候車、發車區,地下二、三層為社會車輛停車區;8號地塊負一層為商業區,地下二、三層為計程車換乘區和蓄車區,下進下出;這是內江最大的地下街區。
站台線路
截至2015年12月25日,內江北站站台規模為四台八線;途徑的線路為成渝高鐵。內江北站為線側下式車站,站台長450米,高1.25米,還設有地道2座。
運營情況
自助購票
截至2015年12月25日,內江北站售票大廳內設有人工售票視窗8個,自動售票機4台。
便民設施
截至2015年12月25日,內江北站下沉廣場周邊設定多組自動扶梯和室外踏步,為旅客休閒娛樂購物提供便捷。
客運流量
截至2015年12月26日,內江北站共傳送旅客1979人次。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內江北站的客流達到221萬人次。
交通換乘
公交路線
截至2016年1月27日,內江北站設定4條公交站線。
線路 | 始發站 | 終點站 | 首/末班車時間 |
內江北站 | 中央路 | 06:30—21:15 | |
內江北站 | 火車站 | 06:20—21:00 | |
內江北站 | 大洲橋 | 06:30—21:30 | |
內江北站 | 白馬 | 06:00—20:00 | |
參考文獻: |
出租汽車
截至2016年1月27日,內江北站的計程車換乘區設在地下二層。
價值意義
內江北站滿足沿線地區城際客流出行的需要,加快區域城鎮化步伐,推動川南城市群發展的需要。川南城際鐵路對推動沿線地區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快旅遊資源開發,促進經濟發展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這也是完善成渝城際鐵路網,形成區域綜合交通一體化的需要。(《四川線上-華西都市報》評)
內江北站的建成,不僅能滿足大流量、高密度、高強度客流,旅客還可乘坐扶梯到達廣場,繼而直接前往商業區,或往公交、計程車站換乘,可真正實現無縫換接、立體人車分流。同時也是內江融入成渝半小時經濟圈,展示幸福內江、美麗內江、活力內江的又一處新門戶。(《四川線上-華西都市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