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cuī)基本字義:1、使趕快行動:~促。~辦。~討。2、使事物的產生、發展變化加快:~化。~生。~眠。~奶。~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催
- 外文名:push around
- 拼音:cuī
- 部首:亻
- 部外筆畫:11
- 總筆畫:13
- 五筆86&89:wmwy
- 倉頡:ouog
- 鄭碼:nlni
- 筆順編號:3225232411121
- 四角號碼:22215
- unicode:cjk
- 統一漢字:u 50ac
詳細釋義,古籍解釋,相關詞語,
詳細釋義
催 <動>
(形聲。從人,崔聲。本義:催促,促使) 同本義
催我。――《詩·邶風·室人》
催零金。――《》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葡萄美酒,欲飲琵琶馬上催。――《》
又如:();(催促;);催迸(同“催併”);催科(;亦指催繳錢糧的小吏);(催人早死的鬼使);(催討,催著要)
催 cuī
①叫人趕緊做某事:家裡來信,~你回去呢。
②使事物的產生和變化加快:~眠、~化劑。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𠀤倉回切,音崔。促也,迫也。 本作趣,古有趣無催,催促皆後人所增。催趣同聲,實一字。
相關詞語
【】分泌的一種激素,為9個胺基酸組成的肽,已能人工合成。可促進乳腺排乳,對有強烈刺激子宮肌收縮的作用。
【】在有催化劑參加下加熱使直鏈烴轉化為或有支鏈的烷烴異構體的過程。目前工業上廣泛使用的催化劑有鉑(pt)、錸(re)或二者同時使用等。根據所用催
化劑的不同,稱為鉑重整和錸重整。
【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後都沒有改變的物質。又稱觸媒。
【催化作用】催化劑改變化學反應速度的作用。催化劑改變了反應的機理,降低(或增加)了反應的,因而能加快(或減慢)反應速度。
【】內裝化學藥品的。爆炸後產生的氣體能使人流淚、頭痛、嘔吐等。
【催眠】用刺激視覺、聽覺或觸覺來誘發人或動物進入。對人還可以用言語暗示誘發。
【】催嬰兒入睡時輕輕唱的歌。
【催眠術】催眠的方法。一般用言語暗示為手段。
【催熟】園藝上對具有的作物,使其未熟果實加速成熟,提早上市的一種方法。
【催促】 cuīcù 促使人加快行動。
〖例句〗每天放學回家,媽媽就催促我先把作業完成,然後再做其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