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歷史,先秦以前,秦至南越國時期,西漢時期,東漢時期,三國時期,晉、南朝,隋朝時期,唐朝時期,五代以後,交州文明,
簡介
交州,中國東漢到唐朝初期的行政區劃名稱。
東漢交州

包括今中國廣西和廣東、越南北部和中部,其中廣東是漢族地區。
歷史
先秦以前
距今約12.9萬年以前,嶺南出現了早期古人(馬壩人)。商與西周時代,先民便與中原商、周王朝有了經濟文化往來。春秋戰國時代,嶺南地與吳、越、楚國關係密切,交往頻繁。歷史上楚庭、南武城(廣東)的傳說,反映出這一時期嶺南與楚、越的關係。《國語楚語上》也有“撫征南海”的記載,可見當時嶺南與楚國有軍事、政治關係。
先秦時期,古籍對長江以南沿海一帶的部族,常統稱為“越”,文獻上稱之為“”或“諸越”,其中“吳越”(蘇南浙北一帶)、“”(福建一帶)、“”(江西湖南一帶)、“南越”(廣東一帶)是漢族,而“”(廣西一帶)、“”(越南北部和廣西南部一帶)是京族。交州分屬南越、、三個部族。
秦至南越國時期
公元前221年,秦王統一六國後,“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占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南海、桂林、象”3個郡。
南海郡轄境是東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據《漢書》記載),郡治番禺。
西漢時期
西漢時,前112年(漢武帝六年)漢平南越國,在原南越國地方設,是漢代之一,也是漢朝最南部的疆域。交趾設有南海、、、、交趾、九真、日南、、共九個郡,其中在越南部分交趾有三郡:交趾(一作交阯,今越南東京,即越南北部)、九真(今越南清化省、、河靜省、,即越南北部)、日南(郡治今越南順化以南,即越南中部及以南一部分)五十六縣。
東漢時期
東漢初改交趾為交州,治(今越南北寧),轄今兩廣及越南中北部。東漢初年當地人在的帶領下起義建立了三年分裂政權,後被平叛。東漢末年(公元139年),占族人區連殺死漢朝日南郡縣令,從中國分裂出去,占據了原日南郡的大部分地區(越南中部),以婆羅門教為國教,建立占婆國(國名為林邑,因首都為占城而被稱為占婆),和中國以順化為界。
三國時期
東漢末,赤壁之戰後逐漸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
公元210年(漢獻帝建安十五年),吳國的孫權任命步騭為交州刺史,率兵抵番禺。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步騭把交州州治從廣信東遷番禺。。
220年(漢獻帝元年)代步騭為交州刺史。223年劉備死後,誘導益州豪姓反叛歸附東吳。平叛繼而占領南中之後派領交州刺史,企圖染指交州。226年士燮去世後,吳國將南嶺以南諸郡以今天廣西為界,以北廣州,以南為交州。廣州治,交州治龍編(在今越南河內東)。轄今越南北部和兩廣的雷州半島和欽州地區。
三國-吳-交州

令呂岱、分別為廣州、交州刺史,士燮的兒子為九真太守。士徽不服反叛,呂岱帶兵攻入交州、九真,之後重新把廣州和交州合併。
263年,蜀漢滅亡之後,次年(元年)交州等造反,試圖得到曹魏的支持,但被很快鎮壓。西晉繼承曹魏之後,通過益州、南中派等領兵到交州,大破。東吳大都督、太守陶磺等率兵擊敗西晉,重新掌握交州。
264年(吳景帝永安七年),東吳為便於治理,又把南海、蒼梧、鬱林、高梁4個郡(今兩廣大部)從交州劃出,另設廣州,州治番禺,廣州由此得名。東吳時期,今廣東省境除廣州轄下的4郡外,還包括荊州始興郡和海南島。
晉、南朝
280年晉朝統一中國,交州漢族官吏陶磺等降晉。之後交州依附於南朝各朝代。542年龍興(今越南)人叛亂。544年建國號為“”,即越南。次年,梁朝大將將起義鎮壓。之後陳霸先班師回朝篡位,建立陳朝。西晉時,今廣東省腹地屬當時的廣州,粵北屬荊州,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屬交州。
南北朝-南朝齊-交州
西晉-交州、廣州


隋朝時期
571年李賁的哥哥李天寶手下占領交州。後來因李佛子不願去朝覲隋朝被隋朝軍隊幾百人俘虜,押解回朝。交州歸隋朝統治。
唐朝時期
五代以後
交州或交趾的名稱在此之後又出現了幾次。後唐覆滅,劉岩統治南漢國時期,南漢於930年將安南收歸為南漢領土。劉岩是個非常迷信的皇帝,他非常經常算卦,根據《周易》里的“飛龍在天”,自己造了個字-龑,上龍下天,定發音為岩,以此為自己的名字。公元937年,南漢的交州發生兵變,越南本地貴族吳權叛亂占據交州自立為節度使。後來,劉龑封兒子劉洪操為交王領兵攻打,結果劉洪操不敵陣亡。劉龑認為“不祥”,便放棄了收復交州,為日後的安南獨立留下了隱患。939年當地軍人吳權起兵,擊敗中國五代十國時期比較弱小的南漢軍隊。968年新興勢力領袖丁部領建立“大瞿越國”,兩年後自稱皇帝並使用年號,取得事實上的獨立。
五代十國-南漢

元代蒙古軍隊南征,在此受到激烈抵抗,失敗告終。
之後越南的政權幾經分裂、合併、擴張,吞併了占婆和下高棉,取得了除了從前交州之外的今天越南的中南部和南部三角洲地區。
在經曆法國的殖民統治和同美國的越戰之後成立今天的“”。
交州文明
距今約12.9萬年以前,嶺南出現了早期古人(馬壩人)。商與西周時代,先民便與中原商、周王朝有了經濟文化往來。春秋戰國時代,嶺南與吳、越、楚國關係密切,交往頻繁。歷史上楚庭、南武城的傳說,反映出這一時期嶺南與楚、越的關係。《國語楚語上》也有“撫征南海”的記載,可見當時嶺南與楚國有軍事、政治關係。交州屬於嶺南地區,西漢設交趾郡,其中設在蒼梧郡廣信縣(今封開)的交趾部,專門負責糾核嶺南九郡。東漢末,交趾部改為交州,公元210年(漢獻帝建安十五年),吳國步騭為交州刺史,217年,步騭把交州州治從廣信東遷番禺。264年,東吳為便於治理,又把南海、蒼梧、鬱林、高梁4個郡(今兩廣大部)從交州劃出,另設廣州,西晉時,今廣東省腹地屬當時的廣州,粵北屬荊州,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屬交州。唐初地方設州、縣。嶺南45州分屬廣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個都督府(又稱嶺南五管)。655年以後,5府皆隸於廣州,長官稱為五府(管)經略使,由廣州刺史兼任。756年(肅宗至德六年),升五府經略使為嶺南節度使。862年(懿宗鹹通三年),嶺南道劃分為東、西道,東道治廣州,也是兩廣分為東西的開始,五代十國時期,嶺南為南漢王劉氏占據,行政區劃基本上繼承唐朝的建制。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府、軍)、縣三級。997年(宋太宗至道三年),廣南路分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東路治所在廣州,西路治所在桂州。
嶺南的原住民
嶺南人由於山多水多,距離遙遠,人們的習俗各異,語言不同,需經數次翻譯才能相同,服飾也與中原華夏部落不同。
自公元前100年,漢武帝設定州郡,不少嶺北人來到這裡,和當地人雜居,南越部落語言混合了中原華夏部落的語言。
公元200年,交州有行政機構所在地的百姓按婚姻禮儀嫁娶,每年八月官府依據戶口登記名冊進行清查,也有其他地方的百姓嫁娶,都是男女自由挑選一種人,結為夫妻,父母也不能阻止(編者語:古代人類就是的!)交阯郡的糜冷縣和九真郡的都龐縣,哥哥死後弟弟娶嫂為妻,是那時世世代代形成的風俗。 (傳原文:“可謂蟲豸,有靦面目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