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財經大學(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簡稱“上海財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經濟管理學科為主,經、管、法、文、理、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研究型;是國家“”、“”重點建設高校,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是成員高校;入選“”、“國家海外高層人才創新創業基地”、“”、“”、“”、“”、“”、“”;是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士學位授予單位之一;由、和三方共建。
學校源於1917年開設的,它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研究的高等學府。1921年商科擴充改組並遷址上海,成立“分設上海商科大學”。此後歷經“商學院”、“”、“上海財政經濟學院”、“”等多個歷史階段,在1985年9月定名為上海財經大學。
截止至2017年9月,上海財經大學占地面積826畝,設有三個校區。學校有專職教師1043人,有各類在校生20419人,其中全日制15159人。從學生分類看,本科生8041人,碩士生6053人,博士研究生1166,學歷學位留學生826人。
基本介紹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2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48個 - 主管部門:
- 學校官網:
- 中文名:上海財經大學
- 外文名: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 簡稱:上海財大(sufe)、上財、財大
- 創辦時間:1917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類型:財經
- 屬性:
自主招生試點高校 - 現任領導:校長:
黨委書記: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7個
- 國家重點學科:二級學科4個
- 院系設定:金融學院、經濟學院、會計學院、國際工商管理學院、統計與管理學院、法學院、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等26個
- 校訓:厚德博學、經濟匡時
- 校歌:《從頭超越》
- 校慶日:9月17日
- 地址:主校區:上海市楊浦區國定路777號
中山北一路校區:上海市虹口區中山北一路369號
崑山路校區:上海市虹口區崑山路146號 - 院校代碼:10272
- 知名校友:,,,,,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歷史沿革,辦學規模,院系設定,師資力量,學科建設,教學建設,社會評價,學術研究,科研機構,學術成果,學術期刊,學校領導,歷屆英才,學校文化,校區校園,
歷史沿革
溯源
1917年9月,(國立中央大學前身)創辦商業專修科,著名社會活動家、愛國民主人士任商科主任。
1921年9月,擴充改組並遷址上海,改為國立東南大學、暨南學校合設上海商科大學,這是中國最早的商科大學。1922年7月,學校改為國立東南大學分設上海商科大學。著名教育家、學校首任校長和著名經濟學家、學校教務長均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他們致力於在中國推廣現代商學;1923至1924學年期間,上海商科大學16名中國教員中,有11人畢業於、、等美國名校。
1927年7月,更名為商學院。
1928年2月,更名為江蘇大學商學院。
1928年5月,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現)商學院。
國立上海商學院
1932年8月,國立中央大學商學院獨立建校,定名為國立上海商學院,時為國內唯一的國立商科類本科高校,直屬教育部領導。同月,經濟系併入學校。

(原名國立中央大學商學院)啟事
本院奉令就國立中央大學商學院改組獨立,更名國立上海商學院。茲於八月十六日遵奉教育部令,組織就緒,即日成立,並經呈報在案。嗣後關於前國立中央大學商學院一應事務,統由本院接收,並以本院名義繼續辦理。
1937年8月13日爆發,校舍毀於日軍炮火之中,學校遷入堅持辦學,直到抗戰勝利。
1941年底,日軍占領上海租界。1942年2月20日,為繼續維持教學,國立上海商學院自行改為私立上海商學院。3月6日,院長就學校由國立改為“私立”的緣由和情勢致函教育部。8月,私立上海商學院為汪偽政權所“接收”,學校又改為“國”立。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國立上海商學院重新回到了國民政府手中。
1946年,創建中國高等院校的第一個保險系。
1949年6月27日,國立上海商學院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
1950年5月5日,根據《各大行政區高等學校管理暫行辦法》,學校行政上直屬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並由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代表教育部領導。
上海財政經濟學院
1950年8月2日,更名為上海財政經濟學院,同時校慶日被定為6月27日(1985年後改為9月17日)。同月,併入學校。
1950年8月30日,致函學校,更名後由華東軍政委員會財經委員會和教育部雙重領導,以華東財經委員會為主。
1951年1月3日,奉中央人事部函,批准著名經濟學家為上海財政經濟學院院長,著名經濟學家、、褚鳳儀三人為副院長。
1951年4月至1953年8月,、華東財經學校、、、復旦大學、滬江大學、浙江財經學院、、立信會計專科學校、、上海學院、、、、、上海商業專科學校、山東財經學院、等18所高校的財經系科相繼併入學校,上海財政經濟學院遂成為華東地區唯一的財經高等學府,名士雲集,群賢畢至。1954年,學校國外貿易專業調入北京對外貿易學院(現);1955年,學校國民經濟計畫專業調入中南財經學院(現)。
1958年8月,與、復旦大學法律系、中國科學院上海經濟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歷史研究所合併組建。
上海財經學院
1960年9月,從上海社會科學院調回相關人員,在上海商業學校大專部的基礎上組建上海財經學院。學校的黨和行政關係屬中共上海市委財貿部,由上海市第一商業局代管。
1961年9月,首次招收外國留學生。
1962年9月,黨的關係劃歸中共上海市委教育衛生部,行政關係歸上海市高等教育局。
1972年4月,受文化大革命波及,學校被撤銷,教職工陸續調往復旦大學等高校。
1978年7月,調回相關人員,復校。
1979年,財政部與上海市共建學校,開始招收研究生。
上海財經大學
1980年3月12日,教育部發文明確學校實行“財政部和上海市雙重領導,以財政部為主”的領導體制。
1981年11月,被批准為全國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
1985年9月17日,財政部正式發文,批覆同意學校更名為上海財經大學。同志為學校題寫了新校名。
1988年,被批准為全國首批開展套用類文科研究生試點單位之一。
1988年,學校會計學專業被批准為首批國家級重點學科,是同類院校中唯一有重點學科的院校。
1990年,被批准為全國首批有權授予在職人員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的院校之一。
1991年,被批准為全國首批培養工商管理碩士(mba)九所試點院校之一。
1992年,被批准為全國首批在社會科學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院校之一。
1996年,進入“”重點建設高校行列。
1996年,被批准與境外大學聯合舉辦mba班,是首批在中國境內授予外國學位的試點單位之一。
1997年,同志為學校題詞:“面向新世紀把上海財經大學建設成具有一流水平的社會主義大學。”
1998年10月,教育部批准上海財經大學建立。
1999年,被批准新增理論經濟學和工商管理兩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繼原來的套用經濟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成為全國財經院校中唯一具有三個博士後流動站的院校。
2000年2月,學校劃歸教育部領導。
2000年9月,被教育部批准為國家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會計與財務研究院)。
2002年,被批准為首批培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的院校之一。
2002年,被批准於香港設立研究生教學點,成為最早在境外開展研究生學歷學位教育的內地高校之一。
2004年,被批准為首批培養會計碩士試點院校之一。
2006年,進入“”行列
2007年,進入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研究生項目行列。
2010年,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0年,進入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高校行列。
2010年,被批准為首批培養金融碩士、保險碩士、稅務碩士、資產評估碩士、國際商務碩士、套用統計碩士的院校之一。
2011年,入選“國家海外高層人才創新創業基地”。
2012年5月14日,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簽署三方協定,共建上海財經大學。
2016年11月,入選教育部“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
2017年8月,入選教育部、聯合實施的“”(“111計畫”);被認定為上海市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9月,入選首批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12月,獲“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經驗高校”榮譽稱號。
2018年6月8日,獲批上海高等學校一流本科建設引領計畫首批入選項目。6月13日,上海財經大學與舉行合作交流座談會並簽署戰略合作協定。6月14日,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與中國進出口銀行一帶一路金融研究院(上海)簽署研究合作協定。
辦學規模
院系設定
截止至2017年,上海財經大學設有商學院、會計學院、金融學院、國際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院、法學院、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人文學院、信息管理與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統計與管理學院、數學學院等12個專業學院,以及體育教學部、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國際從業資格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城市與區域科學學院(財經研究所)、高等研究院、交叉科學研究院、上海發展研究院、自由貿易區研究院、創業學院、青島財富管理研究院、上海國際銀行金融學院等培養單位,設有會計學等36個本科專業。
上海財經大學

師資力量
截止至2012年9月,學校有專任教師1019名,其中教授、副教授541人;有國家“”入選者10人,教育部“”特聘教授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全體教師的比例為81%。
會計學本科教學團隊 | 財政學本科教學團隊 |
金融學教學團隊 | 政治經濟學教學團隊 |
姓名 | 現職/原職 |
---|---|
中國現代大學之父、校長、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博士,該校第一任校長。為了紀念郭秉文先生,勉勵優秀學子,徐芝韻女士在上海財經大學等校設立了“郭秉文獎學金” | |
校長、校長、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該校第一任教務主任 | |
校長、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貫中西,博古通今。曾任該校籌備委員會委員 | |
校長,早年留學密西根大學,曾任該校籌備委員會委員 | |
校長,早年留學普林斯頓大學,曾任該校籌備委員會委員 | |
華東師範大學首任校長、教育家,早年留學歐美,歸國早期曾在該校任職 | |
華中農業大學首任校長、中國第一位留美歸國的農村社會學博士,曾任該校合作系主任 | |
重慶大學校長,早年留學美、英、法三國,曾任該校教授 | |
復旦大學教務長,社會學家,曾任該校教授 | |
凌舒謨 | 中國公學教務長、美國伊諾大學博士,曾任該校教務長 |
國務院副總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曾任該校籌備委員會主任 | |
行長、英國倫敦經濟學院博士,曾任該校籌備委員會委員 | |
報業巨子,曾任該校籌備委員會委員 | |
解放後上財首任校長,以他命名的,是公認的中國經濟學最高獎。 | |
上海財經大學前身上海財經學院的靈魂人物,解放後至80年代長期擔任該校的校長。 | |
錢王倬 | ,一表濡風,曾任該校訓導長 |
財政部部長、國家稅務總局局長、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主任,該校校董會名譽主席 | |
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書記、中宣部副部長,曾任該校校長、書記 | |
衛生部部長、財政部副部長,該校中國公共財政研究院院長 | |
中共江蘇省委書記,曾任該校教授 | |
安紹芸 | 中國會計學家、會計教育家、會計師、新中國首位主管全國會計事務的官員,該校教授 |
哥倫比亞大學博士、中國現代會計之父,曾任該校會計系主任和教務主任 | |
哈佛大學數學博士、中國第一位博士,曾任該校教授 | |
中國語言學家、文字學家、漢語拼音之父,該校教授 | |
留學美國密西根大學、著名會計學家、中國會計學會副會長 | |
華盛頓大學法學博士、法學家、中國檢察官,該校教授 | |
早年留學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中國經濟思想史學奠基人,該校教授 | |
1924年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國統計學奠基人,該校教授 | |
早年留學美國、中國市場行銷學奠基人,該校教授 | |
早年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清華大學教育心理學系首任系主任,曾任該校教授 | |
許本怡 | 早年留學哈佛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原金陵大學經濟系主任,該校教授 |
早年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原聖約翰大學經濟系主任,該校教授 | |
早年留學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統計系,對中國統計科學和軍事醫學作出卓越貢獻 | |
中國著名的學家和錢幣學家,著有《》等,1934年留學英國倫敦大學 | |
著名統計學家,該校教授,對在中國推廣經濟學數量方法在實證中的套用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
學科建設
截止至2018年,學校有3個,1個,財政部重點學科4個,上海市重點學科6個,上海市一流學科(a類)2個,上海市一流學科(b類)4個,在哲學、經濟學、法學、文學、歷史學、理學、管理學等七個學科門類中招收博士或碩士研究生,設有9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9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4個點。
財政學 | 會計學 | 經濟思想史 | 金融學(培育) |
金融學 | 會計學 | 產業經濟學 |
統計學 | 西方經濟學 | 區域經濟學 |
-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
統計學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哲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統計學、、工商管理、馬克思主義理論
-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哲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工商管理、法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統計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公共管理
-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哲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社會學、、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統計學、數學、軟體工程
-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
金融、套用統計、稅務、國際商務、保險、資產評估、法律、漢語國際教育、工商管理(含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會計、工程管理、翻譯
學科實力
2013年1月29日,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發布全國第三輪學科評估結果,上海財經大學在統計學、理論經濟學、工商管理學科中列財經類院校前茅。
學科 | 得分 | 學科 | 得分 |
---|---|---|---|
套用經濟學 | 82 | 理論經濟學 | 78 |
工商管理 | 81 | 公共管理 | 68 |
法學 | 70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69 |
教學建設
通識教育
上海財經大學於2014年全面啟動通識教育,開設7大模組的課程:語言與跨文化溝通、經典閱讀與歷史文化傳承、哲學思辨與倫理規範、藝術修養與運動健康、經濟分析與數學思維、科技進步與科學精神和社會分析與公民素養。該校將拓寬招生口徑,原則上按照院系招生,今後將逐步過渡到按學科門類招生。此外,2014級入學學生轉專業比例將有較大幅度提升,且在第一、第二和第四學期都有轉專業機會。
春暉湖

實驗班
上海財經大學已開設金融實驗班、公共管理實驗班、數理經濟實驗班、英美法班等。實驗班聘請海內外一流教授授課、採取全新的課程設定,注重基礎教育,經過第一、第二學年的強化訓練,學生的數學、經濟學、英語水平應達到申請美國一流大學金融學博士項目的標準。實驗班的優秀學生將獲得國際傑出教授親筆推薦,赴海外名校留學。
碩博連讀
學校每年會從校內外廣大考生中,選撥具有研究潛質和濃厚的研究興趣、紮實的數學、經濟學、英語功底者進入碩博連讀項目,為他們提供國際頂尖的博士課程體系和高水平海歸師資,定期舉辦專題討論和學術講座,與海外學者進行面對面的學術討論和交流。
會計學院碩博連讀生迄今已有11屆,培養模式和國際頂尖大學逐漸接軌。在進入博士階段之前,強化研究功底的訓練,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研究文獻的閱讀;進入博士階段後,將在一年內完成專業課程學習,另外兩年撰寫博士論文。經濟學院自2005年參照北美前20名研究型大學經濟學博士項目啟動了“碩博連讀”項目,建立起國內培養和國際交流相銜接的開放式研究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合作交流
學校與經濟發展學院、、聯合國計畫開發署、聯合國貿易與發展委員會、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等國際組織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學校與、、、、、、日本23個國家和地區的63所大學、科研機構簽約了合作協定,包括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美國哈斯商學院、英國商學院、、、日本和、、、等,在中外合作辦學、教學科研、教師交流、博士培養、學生互換、海外學習和實習等各個領域開展了廣泛的交流。
博雅書堂(圖書館古籍室)

教學成果
學校是教育部高等學校繼續教育示範基地,截止2013年,擁有、國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經濟與管理實驗、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等國家級教育基地;有國家級精品課程7門,上海市級精品課程28門。
創新與創業人才培養實驗區 | 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實驗區 |
財經人才創業教育創新實驗區 |
貨幣銀行學 | 會計學 | 政治經濟學 | 財政學 |
市場行銷學 | 成本會計 | 管理會計 |
貨幣銀行學 | 會計學 | 財政學 | 政治經濟學 | 統計學 |
大學體育 | 市場行銷學 | 稅收學 | 社會統計學 | 成本會計 |
國際貿易學 | 經濟管理中的計算機套用 | 產業經濟學 | 國際投資學 | 戰略管理 |
管理會計 | 國際金融 | 統計預測與決策 | 經濟法概論 | 保險學 |
多元統計分析 | 《資本論》選讀 | 金融計量學 | 時間序列分析 | 中級財務會計 |
計量經濟學 | 投資學 | 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 |
胡關亮同學的本科畢業論文經完善後發表於中國最頂尖的經濟期刊《》首篇 |
研究生在全球頂尖的學術期刊accounting review、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等期刊發表論文 |
本科生徐曉宇應邀赴美參加國際金融管理協會年會並宣讀自己的研究論文 |
中國名校大學生辯論邀請賽冠軍 |
創行世界盃中國站總冠軍 |
項目獲全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最佳項目獎及中央政治局領導重要批示 |
中國大學生數學競賽一等獎 |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及上海賽區最高分 |
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特等獎 |
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一等獎 |
全球商業精英挑戰賽中國區冠軍 |
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 |
全國稅務精英挑戰賽冠軍 |
一等獎 |
托福考試全球狀元 |
全國高校菁英行銷大賽冠軍 |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 |
全國大學生英語辯論賽一等獎 |
中國高校sas數據分析大賽全國冠軍 |
社會評價
學校是國內第一所以“財經”命名的高等學府 |
根據2013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該校入選中國一流行業特色 |
根據教育部直屬高校績效評價結果,學校在大文類高校中產出排名第一 |
2013中國大學綜合實力排行榜,學校名列財經類高校前茅 |
2013年qs世界大學排名,學校會計和金融類學科進入全球前150名 |
全國畢業生畢業5年薪酬排行榜(民間排行),上海財經大學位列第3位。 |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止至2013年,學校有“”1個,擁有1個,1個,牽頭或參與組建的協同創新中心6個;另設有財經研究所、會計與財務研究院、高等研究院、、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中英金融信息服務工程聯合研究中心、國學研究所等數十個學術科研機構。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會計與財務研究院 | 數理經濟學重點實驗室 |
上海市重點實驗室 | 上海高校知識服務平台 |
---|---|
上海市金融信息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 |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 |
經濟學與中國轉型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 會計改革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協同創新中心 | |
中國財政發展2011協同創新中心 | 金融風險定量計算與控制協同創新中心 |
學術成果
自2009年至2013年四年,學校師生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american economic review、econometrica、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annals of statistics、journal of financ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accounting review以及國際權威和著名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518篇,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等國內權威期刊發文97篇。
學生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宣講論文

根據發布的“全球經濟學研究機構排名”,2012年上海財經大學在國際權威經濟學期刊論文發表,位居大中華區第1名,亞洲第6名,與、等並列世界第69名。
學術期刊
學校主編的學術期刊有《》、《》、《》、《》、《》。
《財經研究》創刊於1956年9月,是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經濟類理論刊物。注重理論聯繫實際,著重研究和闡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重大理論和實踐的熱點、難點及基礎性問題,積極探索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設有公共經濟與管理、財務與會計研究、經濟史·經濟思想史研究、金融研究、區域經濟研究、產業經濟研究、國際經濟研究等欄目。
《外國經濟與管理》創刊於1979年1月,是由教育部主管、上海財經大學主辦的全國經濟管理類核心期刊。期刊主要刊登企業管理類論文,主要欄目包括“創業研究”、“創新研究”、“公司治理”、“行銷”、“人力資源管理”、“戰略管理”、“組織研究”、“公司財務”、 “跨國經營”等。
《上海財經大學學報》創刊於1999年10月,是教育部主管、上海財經大學主辦的具有人文氣息的財經類學術核心期刊。
《中國經濟學前沿》(簡稱fec)是教育部於2006年發起創立的雙向匿名同行審稿英文季刊。fec刊發經濟學各個方向的理論性、實證性論文,特別是與中國經濟及其他新興、發展中或轉型經濟相關的論文。期刊覆蓋全球630家機構訂閱用戶,並被美國econlit(經濟學文獻資料庫), esci, google, repec, scopus等海內外十多家檢索機構收錄,獲評“2016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 中共上海財經大學委員會 | |
書記: | 副書記:、、 | |
中共上海財經大學風紀股長會 | ||
書記: | ||
上海財經大學行政領導 | ||
校長: | 副校長:、、、、 | |
歷任領導 | 1917~1949年 | 郭秉文、楊杏佛、馬寅初、程振基、徐佩琨、裴復恆、朱國璋 |
1949~1966年 | 褚葆一 、孫冶方、姚耐、申玉潔、陸慕雲、王偉才、胡也、胡遠聲 | |
1979~2011年 | 姚耐、王星九、郭森麒、葉麟根、張君一、葉孝理、金炳華、潘洪萱、湯云為、談敏、馬欽榮、樊麗明 |
(參考資料:)
歷屆英才
學術界
姓名 | 現職/原職 |
---|---|
校長、中國科學院第一批院士、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 |
中國社會主義會計制度的奠基人、中國制度重建和恢復的創始人 | |
政治學家、復旦大學首席教授、中國政治學理論博士點最早的3位博士生導師之一 | |
哲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榮譽教授 | |
中國當代最有影響的會計學家之一、中國會計學博士點最早的2位博士生導師之一 | |
經濟學家、中國世界經濟學研究領域的“泰斗”級人物(北錢南褚),早年留學歐洲 | |
哥倫比亞大學博士、上海財經大學財政學奠基人之一,文學修養深厚,並懂六門外語 | |
中國國際保險的創始人之一、中國第一張遠洋保險單的設計者 | |
社會學家、中國民主促進會副主席、中國社會學會顧問 | |
中國老一輩經濟學家、原中共中央華南分局財經委員會主任兼南方人民銀行總經理 | |
一等獎獲得者,有“世界鎢電極女皇”美譽 | |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美國研究所所長,曾任外交秘書 | |
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一批學部委員、歐洲研究所所長、中國歐洲學會會長 | |
、副院長,在復旦大學讀研期間曾到上財學習一年 | |
俄羅斯社會科學院院士、會長 | |
台灣著名經濟學家、財政系統骨幹人物,積極主張祖國統一 | |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碩士第一年在上財學習基礎課 | |
崔振龍 | 審計署審計科研所所長、中國審計學會副會長 |
談敏 | 會長、上海財經大學校長 |
張仲禮 | 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華盛頓大學博士,學術代表作《》 |
張為國 |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首位中國理事、中國證監會首席會計師、博士 |
許毅 | 杜克大學學者、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博士、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研究員 |
何黛鳳 | 威廉與瑪麗學院學者、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博士 |
梅建平 | 學者、博士 |
白燕 | 羅徹斯特大學學者、明尼蘇達大學博士 |
謝碧琴 |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學者、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博士 |
滕斌聖 | 喬治·華盛頓大學學者、長江商學院副院長 |
陳世敏 | 喬治亞大學博士、副教務長 |
羅耀 | 多倫多大學學者、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博士 |
戈維莉 | 華盛頓大學學者、密西根大學博士、華盛頓大學講席教授,她的研究論文全部發表於會計研究的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包括the accounting review、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等。 |
施建淮 |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學者、大阪大學博士 |
張際 |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學者、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博士 |
白鋼 | 復旦大學學者、思想史研究中心秘書長、柏林自由大學博士,全世界掌握古典語言最多的學者 |
顧鈺民 | 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主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 |
費方域 | 上海交通大學經濟學院執行院長、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 |
朱國璋 | 台灣大學學者,早期台灣最權威的會計學者,朱家驊之子 |
劉肖紅 | 香港大學學者、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博士 |
夏大慰 |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教授、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院長 |
周旺 | 新加坡國立大學學者、香港科技大學數學博士 |
孫滌 | 會長、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博士、中國建設銀行首席戰略顧問 |
葉品樵 | 廈門大學黨委書記 |
史柳寶 | 蘭州大學副校長 |
文化界
姓名 | 現職/原職 |
---|---|
王志莘 | 奠基人之一、原中國銀行學會理事長、中國證券市場建設的先行者 |
周森 | 中國三峽畫院院長、中華慈善總會榮譽副會長、中國公益事業促進會副會長 |
瞿鳳起 | 中國清代著名的四大藏書樓之一鐵琴銅劍樓第五代主人 |
高曉聲 | 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全國委員會委員 |
秦瘦鷗 | 作家、翻譯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代表作《秋海棠》、譯著《茶花女》 |
梅汝愷 | 作家、翻譯家、中國翻譯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84年獲波蘭國家文化藝術金質獎章 |
王艮仲 | 中國民主建國會顧問、國務院參事、有“浦東王”美譽 |
沈祖棻 | 中國現當代最優秀的詞人、詩人、文學家、文論家、著名學者,有“當代李清照”美譽 |
徐慰曾 | 國際中文版主編、中國韜奮出版獎獲得者 |
洪貴仁 | 中印友好的搭橋人之一、印中經濟社會與文化合作協會副主席 |
郁重今 |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社員、西泠五老之一 |
沈叔羊 |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美術學院學者,之子 |
楊蔭瀏 | 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所長 |
葉元章 | 發起人、中華詩詞雜誌社顧問 |
周洪立 | 中國出版集團副總經理 |
宗寒 | 編審、經濟部主任 |
馮士能 | 解放日報社黨委書記、副總編輯、中國報業協會副會長 |
張啟承 | 文匯報社黨委書記、總編輯、上海市新聞學會會長 |
樂勝利 | 新民晚報社總經理、上海大劇院創始總經理、上海音樂廳總經理、上海文化廣場總經理 |
鈕也仿 | 每日經濟新聞報社社長 |
崔燮鈞 | 上海證券報總經理 |
黨政界
姓名 | 現職/原職 |
---|---|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主席、中國紅十字會名譽會長 | |
王茂林 | 中央宣傳思想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湖南省委書記、山西省委書記 |
胡康生 |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 |
馬純古 | 中華全國總工會黨組副書記、上海市委副書記 |
國家工商管理局局長、中國科學院首批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 |
國家統計局局長、會長、會長 | |
殷介炎 | 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
高尚全 | 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方案辦公室主任 |
孫志剛 |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辦公室主任、博士 |
王一平 | 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黨組成員、秘書長、國務院參事 |
孫小系 |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 |
陳秉權 | 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副主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 |
鄭家亨 |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中國統計學會顧問 |
邵宗明 |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中國統計學會常務副會長 |
許憲春 |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博士 |
甘祠森 | 監察部部長助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副秘書長 |
鄭京平 | 國家統計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 |
鮮祖德 | 國家統計局總統計師、中國統計學會副會長、博士 |
張偉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博士 |
趙素萍 | 河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 |
胡延照 | 上海市副市長、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張逢雨 | 江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 |
盧聲道 | 青海省委副書記、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王錄生 | 貴州省政協副主席 |
上海市副市長、上海市政協黨組副書記 | |
孫菊生 | 江西省政協副主席 |
金雲輝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副書記、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員 |
朴憲永 | 朝鮮副首相兼外交部長 |
徐柏園 | 台灣“財政部”部長、“中央銀行”行長 |
張建邦 | 台灣“交通部”部長 |
張文伯 | 台灣“法務部”常務副部長 |
王漱芳 | 陸軍中將 |
工商界
姓名 | 現職/原職 |
---|---|
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設計者和創建者 | |
董事長、中國銀行業協會會長、博士 | |
中國中信集團總經理 | |
重建和恢復的首任董事長、上海證券交易所首任理事長 | |
行長 | |
浦東發展銀行創始董事長、創始董事長、上海市副市長 | |
張心洽 | 中央投資公司董事長,台灣首位開發銀行家,之曾外孫 |
彭湖 | 銀行家,史丹福大學碩士,長女彭佩雲(國務委員),長婿王漢斌(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
裴靜之 | 浦東發展銀行行長 |
曹江林 | 中國建材集團總經理 |
王琴芳 |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副總經理 |
顧越 | 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副總經理 |
趙福俊 | 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
周慶祖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總經濟師 |
孫璀 |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總會計師 |
吳志尚 | 寶鋼集團總經濟師 |
張新生 | 百聯集團創始董事長 |
呂永傑 | 光明食品集團董事長 |
周有道 | 上海國際集團創始董事長、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創始董事長 |
徐建國 | 上海電氣集團董事長、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
朱根林 | 上海汽車集團副總經理 |
曹耳東 | 上海浦東發展集團董事長 |
朱匡宇 | 上海紡織集團董事長,國務院原總理朱鎔基之侄 |
王運丹 | 上海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寧黎明 | 上海銀行董事長 |
鄭雄偉 | 亞太總裁協會全球執行主席 |
徐剛 |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總經理 |
白文華 | 上海地產集團總裁 |
龔浩成 | 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 |
馮國榮 | 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
王益民 | 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監事長、海通證券監事長、東方證券董事長 |
徐浩明 | 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中國證券業協會副會長 |
陳有安 | 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陳金霞 | 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涌金集團董事長 |
劉波 | 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
錢文揮 | 交銀施洛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
黃建平 | 浦銀安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
桂水發 | 匯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
朱祺珩 | 德勤中國副主席、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委員 |
胡少先 | 天健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委員 |
湯云為 | 大華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委員、美國會計學會傑出訪問學者、博士 |
周忠惠 | 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總經理、證監會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會計學博士 |
李德淵 | 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總經理 |
陳萍 | 安邦保險集團總經理 |
張興 | 大眾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蔡曉虹 | 中美大都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董事長 |
馬力 | 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孫持平 | 工銀安盛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董事長 |
徐偉良 | 英大泰和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陳良 | 中德安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執行長 |
曹亮 | 通用電氣公司董事總經理 |
婁剛 | 摩根史坦利董事總經理。大學期間,婁剛分秒必爭,以優秀成績完成國際金融、計算機軟體、acca(自學)三個專業的學習,並出色地擔任學校藝術團團長、學生會部長。畢業後的第一個十年是打基礎的關鍵時期,婁剛一直保持著在工作中不斷學習的狀態,十年之後成長為國際頂尖摩根史坦利最年輕的董事總經理。接受記者採訪時,婁剛謙遜地表示:“我屬於比較努力的,我的師兄師姐又比我還努力呢。”並稱讚一些新一代年輕人“他們不光能吃苦,他們的人生觀、工作態度、學習能力還有謙遜的程度,都很讓人讚賞。” |
陳慶 | 渣打銀行董事總經理、中國最年輕的私人銀行家 |
貝多廣 | 摩根大通銀行董事總經理、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博士 |
關達昌 | 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 |
俞建國 | 光明律師事務所主任、中國最佳管理合伙人律師 |
費虎辰 | 麥肯錫公司全球副董事合伙人、統計學博士 |
張勇 | 阿里巴巴集團營運長 |
王榮 | 羅蘭·貝格國際管理諮詢公司合伙人、博士 |
學校文化
校訓
學校校訓為:“厚德博學,經濟匡時”。
馬寅初教授題詞(1934年)

厚德:增厚美德。語出周代《易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隋代《》亦云:“服人者德也。德之不修,其才必曲,其人非善矣。”
博學:增廣學識。語出《·儒行》:“儒有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厚其德,博其學”是高等教育的永恆使命。
經濟:經世濟國。校訓中的“經濟”二字既包含經世濟民、治理國家之意,又體現了辦學特色。
匡時:匡扶時局。1934年,著名學者為上財人題詞“經濟匡時”,寄望上財人“胸懷祖國、志存高遠、服務於國家、奉獻於時代、擔負起天下興亡的重任”。
校徽
學校校徽主圖為一本翻開的書和一枚古代貨幣。書籍象徵學問,與校訓“厚德博學”對應。貨幣象徵經濟,與校訓“經濟匡時”對應。該貨幣為春秋戰國時期的“安陽幣”,幣身鐫刻古體“安陽”二字,寓意吉祥。
校區校園
校區設定
上海財經大學校園占地總面積766畝,設有三個校區。主校區位於上海市國定路777號,中山北一路校區位於上海市中山北一路369號,崑山路校區位於上海市崑山路146號。其中,主校區是全日制本碩博學生和留學生教育基地,由連成一片的國定、武川、武東校區組成。主校區位於楊浦大學城,毗鄰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知名學府。中山北一路校區是高層次人才在職培訓基地。崑山路校區是原舊址,現為繼續教育基地。
圖書館
由一個主館和一個分館組成。圖書館主館坐落在楊浦區武川路校區,是一幢總建築面積30677平方米、閱覽室座位總數3000餘座的七層建築。圖書館分館坐落在虹口區中山北一路校區,總建築面積3000平米,可提供150個閱覽座位,主要為中山北一路校區的科研與教學提供支持服務。截至2016年12月底,上海財經大學圖書館擁有文獻資源累積量為 799萬多冊(其中,圖書累積總量為714萬多冊),電子資料庫總量為119個(其中,國外資料庫65個,國內資料庫54個)。
關聯單位
學校的關聯單位有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學術交流中心)、上海博思大酒店(商學院博思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