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學(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是一所以航運、物流、海洋為特色學科,具有工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文學、理學和藝術學等學科門類的多科性大學,也是首批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教育和培訓質量體系證書和頒發的iso9001質量保證書的高校;入選國家、和上海市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學校原為直屬高校,2000年劃歸上海市管理,2008年與簽訂協定,共建上海海事大學。
學校前身為創建於1909年7月的晚清船政科,開創了中國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歷經郵傳部高等商船學堂、吳淞商船學校、交通部、重慶商船專科學校、國立吳淞商船專科學校、等時期。1959年交通部組建上海海運學院,2004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上海海事大學。2008年上海海事大學主體搬遷臨港新城。2009年學校舉行百年校慶系列活動。
截至2018年5月,學校設有2個,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7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59個二級學科碩士點,8個專業學位碩士點和10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47個本科專業;擁有11個省部級重點研究基地;有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上海市高峰學科,2個上海市高原學科,9個部市級重點學科,工程學科進入全球前1%;本科生17000餘人,各類研究生近5000人,留學生700餘名;專任教師1100餘名。
基本介紹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4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59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8個
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領域10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7個 - 主管部門:上海市
- 學校官網:
- 中文名:上海海事大學
- 外文名: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 簡稱:上海海大、海大、smu
- 創辦時間:1909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類型:理工類
- 屬性:
上海市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 現任領導:(校長)
宋寶儒(黨委書記)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
- 國家重點學科:1個
- 院系設定:商船學院、物流工程學院、交通運輸學院、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等
- 校訓:忠信篤敬
- 校歌:《上海海事大學校歌》
- 校慶日:9月15日
- 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海港大道1550號
- 院校代碼:10254
- 主要獎項:上海市科學技術獎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上海市決策諮詢研究成果獎
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3年) - 知名校友:,,,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歷史沿革,辦學條件,院系設定,學科建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對外交流,學術研究,科研機構,科研成果,學術資源,校園文化,校訓,校歌,校園文化紀念品站,知名校友,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校長,
歷史沿革
1909年7月,中國高等航海教育發軔於,晚清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監督唐文治於該學堂增設船政科(航海專科),學制4年,開創了中國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
1911年(宣統三年正月),郵傳部決定於上海吳淞炮台灣創建商船學校,並電令唐文治操辦。8月,上海吳淞炮台灣校舍建成,學校定名為“郵傳部高等商船學堂”,仍由郵傳部高等實業學堂管理,學堂監督由唐文治兼任,聘夏孫鵬為教務長,上海高等實業學堂船政科劃歸商船學堂,這是在上海誕生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所航海高等學府。
1912年1月,郵傳部上海高等商船學堂改由民國政府交通部直轄,易名為吳淞商船學堂,唐文治兼任校長。
1912年3月,民國政府交通部任命原清末籌備海軍大臣、海軍提督為吳淞商船學校校長。3月15日,薩鎮冰到職。9月22日,吳淞商船學校遷入吳淞炮台灣新校舍,命名為。校舍占地面積約百餘畝,設有實習工廠、游泳池、運動場、圖書室、儀器室等。
吳淞商船學校校門

1915年,吳淞商船學校奉民國政府之命停辦,全部校舍、實習船及書籍、儀器等由海軍部接收,開辦海軍學校。
1928年,交通部決定收回吳淞商船學校校舍,籌備恢復吳淞商船學校。
1929年9月1日,吳淞商船學校正式復校,定校名為交通部,校長由交通部部長兼任,任雄副校長,主持日常校務。校舍仍為原吳淞商船學校校舍。10月8日,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正式開學。學校將1929年10月8日定為復校紀念日。
1932年,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校舍被日軍轟炸,學校在上海市內租屋上課。
上海海事大學校園燈塔

1933年春,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校舍修復,學校遷回,更名為吳淞商船專科學校。8月吳淞商船專科學校奉令停辦預科,改設附屬高級中學。
1935年8月,吳淞商船專科學校停招附屬高中新生。
1937年,日寇入侵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在“八·一三”淞滬戰役中,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校舍被侵略炮火摧毀,學校被迫停辦。
1939年6月,因戰火內遷重慶,國民政府國防最高會議教育專門委員會決定在重慶恢復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改稱“國立重慶商船專科學校”,隸屬於教育部。1939年11月27日 國立重慶商船專科學校於“江順”輪舉行隆重開學典禮。
1942年秋,國立重慶商船專科學校新校舍在溉瀾溪落成。
1943年,國立重慶商船專科學校併入。
1945年11月,抗戰勝利後,併入交通大學的國立重慶商船專科學校師生遷回上海。
1946年10月14日,在上海東長治路505號(原雷士德工學院舊址)正式開學。
至此,學校經三度停辦終在上海再次復校。代管的航海、輪機兩科復歸於吳淞商船專科學校。
1950年9月,交通部決定並經教育部、財政經濟委員會同意,吳淞商船專科學校與上海交通大學航業管理系及海關總署稅務專科學校海事班合併升格為國立,設航海系、輪機系和無線電專修科。1950年10月,改校名為上海航務學院。
1953年,由上海航務學院、東北航海學院、福建航海專科學校合併成立大連海運學院(現)。
1958年,交通部決定在上海恢復上海航務學院建制,隨委託上海海運局負責教室校舍等基礎設施籌建工作。
1959年9月5日,學校正式開學,並命名為,為交通部所屬,校址設於浦東大道1550號。
1961年9月,上海海運學院籌建工作初步完成,遂脫離上海海運局,由交通部直接領導,為交通部部屬重點院校,黨委由中共上海市委領導。建校初期設海洋船舶駕駛、輪機管理、船舶機械、港口機械等專業,並附設專業基本相同的中專部和一所普通中學。
1962年,交通部決定對所屬院校進行專業調整,先後將上海海運學院海洋運輸類專業調整到,將機械工程類專業調整到,同時將該兩校的管理和經濟類專業調入上海海運學院。
1962年至1965年,又在上海海運學院院陸續創辦了遠洋運輸業務、交通財務會計、英語、法語等專業。
1966年,轉變成為交通部所屬以水運經濟管理為主要專業的交通部重點高等院校。
1972年,先後恢復海洋運輸類各專業。
1979年,開始招收研究生。
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學校成為中國首批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
1986年7月,成立研究生部。
1994年起,具有單獨入學考試招收在職研究生的自主權。
1995年,獲準面向港澳台地區招收研究生。
1996年,開始與荷蘭馬斯特里赫特管理學院聯合培養工商管理碩士(mba),並獲得外國留學生招生權。
1997年,成為全國56所工商管理碩士(mba)研究生辦學試點單位之一,並獲得在職人員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
1998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批准,上海海運學院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1999年,劃歸上海海運學院(現上海海事大學)管理。
2000年,實行交通部和上海市雙重領導、以交通部為主的領導體制,學院內部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和院系兩級管理體制。
2004年,經教育部批准,上海海運學院更名為上海海事大學。同年11月19日,新校建設破土動工。
200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與交通運輸部簽訂協定,共建上海海事大學。
2008年,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城鄉建設和交通委員會、上海海事大學、虹口區人民政府等20多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中心掛靠上海海事大學,是國際航運業發展的研究和諮詢機構,為政府和國內外企業與航運機構等提供決策諮詢和信息服務,是上海市教委首批建立的“高校知識服務平台”之一。 2014年,市教委將該平台掛牌為“上海市協同創新中心”。
2008年10月,上海海事大學臨港新城新校基本建成。校園占地面積133萬餘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綠化率52%,水域面積8萬平方米。
2009年,中國高等航海教育和上海海事大學迎來她們的百年華誕,歷經百年的中國高等航海教育發軔於上海。同年9月23日,吳淞商船專科學校200餘名校友齊聚上海海事大學新校區,隆重紀念中國高等航海教育之源——吳淞商船專科學校建校100周年。紀念大會後舉行了吳淞商船專科學校建校100周年紀念碑揭幕儀式。該紀念碑象徵著吳淞商船專科學校的百年歷程。
2011年,經教育部批准,學校與加納中西非地區海事大學合作舉辦“物流管理”本科教育項目,並開始在非洲招生,這是上海市地方高校第一個頒發中國高校本科文憑的海外辦學項目。
2012年,學校獲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為“接受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院校”。
2013年,學校成立中國(上海)自貿區供應鏈研究院和上海高級國際航運學院。同年4月11日,中國首個深海材料研發平台——“”在學校揭牌成立。同年5月3日,教育部辦公廳公布2012-2013年度50所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名單,上海海事大學入選。
2014年4月,成立。6月,入選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
2016年,中國(上海)自貿區供應鏈研究院獲批為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併入選首批中國智庫索引(ctti)來源智庫;國際海事(中國)研究中心和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imo)亞洲海事技術合作中心(mtcc-asia)落戶學校;全球航運智庫聯盟、中國物流高校聯盟由學校發起成立;與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成立上海離岸工程研究院及海工智慧型製造聯合研究中心;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輿情研究中心在學校揭牌成立。
2017年8月,被認定為上海市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2018年6月,獲批上海高等學校一流本科建設引領計畫首批入選項目。11月,上海海事大學獲兩項2018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研究專項立項,學校歷史上首次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學校實行校院二級管理體制,截止至2016年,設有商船學院、交通運輸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物流工程學院(設中荷機電工程學院)、法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文理學院(設)、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科學研究院等12個二級辦學部門,47個本科專業。
院系 | 本科專業(方向) | 學制(年) | 專業類別 | |
航海系 | 航海技術 | 4 | 交通運輸類 | |
行政管理(海洋管理) | 4 | 公共管理類 | ||
輪機工程系 | 輪機工程 | 4 | 交通運輸類 | |
船舶電子電氣工程 | 4 | 電氣信息類 | ||
熱能與動力工程 | 4 | 能源動力類 | ||
能源工程及自動化 | 4 | 能源動力類 | ||
管理系 | 交通運輸 | 4 | 交通運輸類 | |
物流管理 | 4 | 工商管理類 | ||
交通工程系 | 交通工程 | 4 | 交通運輸類 | |
國際航運系 | 航運管理 | 4 | 公共管理類 | |
航運管理 英語 | 4 | 公共管理類 | ||
法律系 | 法學(海商法) | 4 | 法學類 | |
物流經濟系 國際經濟貿易系 | 經濟學(海運與物流經濟) | 4 | 經濟學類 |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4 | 經濟學類 | ||
金融學(海運金融) | 4 | 經濟學類 | ||
財務與會計學系 | 會計學 | 4 | 工商管理類 | |
會計學(國際會計) | 4 | 工商管理類 | ||
會計學(acca課程班) | 4 | 工商管理類 | ||
財務管理 | 4 | 工商管理類 | ||
工商與公共管理系 | 工商管理 | 4 | 工商管理類 | |
旅遊管理 | 4 | 工商管理類 | ||
管理科學系 | 電子商務 | 4 | 工商管理類 | |
管理科學 | 4 |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 | ||
機械工程系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 4 | 機械類 | |
機械電子工程(港口機械) | 4 | 機械類 | ||
工業工程系 | 工業工程 | 4 |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 | |
物流工程 | 4 | 交通運輸類 | ||
電氣自動化系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4 | 電氣信息類 | |
自動化 | 4 | 電氣信息類 | ||
測控技術與儀器 | 4 | 儀器儀表類 | ||
機械電子工程(中荷) | 4 | 機械類 | ||
電氣工程與智慧型控制(中荷) | 4 | 電氣信息類 | ||
計算機科學系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4 | 電氣信息類 |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4 |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 | ||
網路工程 | 4 | 電氣信息類 | ||
電子工程系 | 電子信息工程 | 4 | 電氣信息類 | |
通信工程 | 4 | 電氣信息類 | ||
環境與安全工程系 | 環境工程 | 4 | 環境與安全類 | |
安全工程 | 4 | 環境與安全類 | ||
港口與航道工程系 |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 4 | 水利類 | |
船舶與海洋工程 | 4 | 海洋工程類 |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4 | 材料類 | ||
英語系 | 英語 | 4 | 外國語言文學類 | |
英語(翻 譯) | 4 | 外國語言文學類 | ||
英語(國際商務) | 4 | 外國語言文學類 | ||
日語系 | 日語 | 4 | 外國語言文學類 | |
信息與計算科學系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4 | 數學類 | |
數學與套用數學 | 4 | 數學類 | ||
藝術設計系 | 工業設計 | 4 | 機械類 | |
藝術設計 | 4 | 藝術類 | ||
行政管理系 | 行政管理 | 4 | 公共管理類 |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3月,學校設有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交通運輸工程、電氣工程),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交通運輸工程、電氣工程、管理科學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17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9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專業學位授權點和10個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領域,47個本科專業。擁有11個省部級重點研究基地。現有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上海市高峰學科,2個上海市高原學科,9個部市級重點學科,工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6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專業,17個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現有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國家級實踐教學示範中心,1個全國示範性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設有水上訓練中心,擁有萬噸級貨櫃教學實習船“育鋒”輪,4.8萬噸散貨教學實習船“育明”輪。
商船學院

- 重點學科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隸屬交通運輸學院)
交通部重點學科
學科名稱 | 所屬院系 |
產業經濟學 | 經濟管理學院 |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 交通運輸學院 |
上海市重點學科
學科名稱 | 所屬院系 |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 | 商船學院 |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 交通運輸學院 |
物流管理與工程 | 物流工程學院 |
港口機械電子工程 | 物流工程學院 |
國際法學(海商法) | 法學院 |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一級博士後流動站 | |
交通運輸工程 | 交通信息工程與控制學科 |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學科 | |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學科 | |
物流管理與工程學科 | |
電氣工程 |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學科 |
- 博碩點
(註:★ 表示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 表示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數據為2018年3月更新版本)
學科門類 (代碼) | 一級學科名稱 | 一級學科代 碼 | 二級學科名稱 | 二級學科代 碼 | 備註 | 所在院、部 | ||
經濟學(02) | 套用經濟學 | 0202 | 產業經濟學 | 020205 | 經濟管理學院 | |||
國際貿易學 | 020206 | |||||||
法學(03) | 法學☆ | 0301 | 民商法學 | 030105 | 法學院 | |||
國際法學 | 030109 | |||||||
經濟法學 | 030107 | |||||||
刑法學 | 030104 | |||||||
訴訟法學 | 030106 | |||||||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 030108 |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0305 | 思想政治教育 | 030505 | 文理學院 | ||||
文學(05) | 外國語言文學☆ | 0502 | 外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 | 050211 | 外國語學院 | |||
英語語言文學 | 050201 | |||||||
日語語言文學 | 050205 | |||||||
工學(08) | 機械工程 ☆ | 0802 | 機械設計及理論 | 080203 | 物流工程學院 | |||
機械電子工程 | 080202 | |||||||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 080201 |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0807 | 工程熱物理 | 080701 | 商船學院 | ||||
熱能工程 | 080702 | |||||||
動力機械及工程 | 080703 | |||||||
製冷及低溫技術 | 080705 |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0809 |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 080904 | 文理學院 | ||||
電氣工程★☆ | 0808 |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 080804 | 物流工程學院 | ||||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 080802 | |||||||
電機與電器 | 080801 | |||||||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 | 080805 |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0811 |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 081101 | |||||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 081102 | 科學研究院 |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0810 | 通信與信息系統 | 081001 | 信息工程學院 | ||||
信號與信息處理 | 081002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0812 | 計算機套用技術 | 081203 | |||||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 081202 | |||||||
計算機系統結構 | 081201 |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0812z1 | 文理學院 | ||||||
軟體工程☆ | 0835 | 信息工程學院 | ||||||
交通運輸工程 ★☆ | 0823 |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 082302 | 二級博士點 | 商船學院 | |||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 082303 | 二級博士點 | 交通運輸學院 | |||||
物流工程與管理 | 0823z1 | 二級博士點 | 科學研究院 | |||||
海洋運輸工程材料與防護 | 0823z3 | 二級博士點 | 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 | |||||
交通運輸安全與環境工程 | 0823z4 | 二級博士點 | 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 | |||||
交通運輸工程經濟與管理 | 0823z2 | 二級博士點 | 經濟管理學院 | |||||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 | 082304 | 二級博士點 | 商船學院 | |||||
船舶與海洋工程★☆ | 0824 | 輪機工程 | 082402 | 二級博士點 | ||||
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 | 082401 | |||||||
水利工程☆ | 0815 |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 081505 | 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 | ||||
水工結構工程 | 081503 | |||||||
水文學及水資源 | 081501 | |||||||
管理學(12)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1201 | 航運管理與法律 | 1201z1 | 二級博士點 | 法學院 |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1201z2 | 二級博士點 | 信息工程學院 | |||||
供應鏈管理與實現技術 | 1201z5 | 二級博士點 | 科學研究院 | |||||
工業工程 | 1201z7 | 二級博士點 | 物流工程學院 | |||||
海岸與海洋工程管理 | 1201z8 | 二級博士點 | 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 | |||||
交通管理決策理論與方法 | 1201z3 | 二級博士點 | 經濟管理學院 | |||||
產業管理理論與技術 | 1201z4 | 二級博士點 | ||||||
運輸管理科學 | 1201z6 | 二級博士點 | ||||||
工商管理☆ | 1202 | 會計學 | 120201 | |||||
企業管理 | 120202 | |||||||
旅遊管理 | 120203 | |||||||
財務管理 | 1202z1 | |||||||
技術經濟與管理 | 120204 | 科學研究院 | ||||||
專業學位 | 工商管理碩士 | 工商管理碩士(mba) | 1251 | 經濟管理學院 | ||||
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 | ||||||||
會計碩士 | 1253 | 經濟管理學院 | ||||||
翻譯碩士 | 0551 | 外國語學院 | ||||||
工程管理碩士 | 1256 | 科學研究院 | ||||||
工程碩士 | 交通運輸工程 | 0852 | 交通運輸學院 商船學院 | |||||
船舶與海洋工程 | 商船學院 | |||||||
電氣工程 | 物流工程學院 | |||||||
機械工程 | ||||||||
計算機技術 | 信息工程學院 | |||||||
電子與通信工程 | ||||||||
軟體工程 | ||||||||
項目管理 | 經濟管理學院 | |||||||
物流工程 | 物流工程學院 科學研究院 | |||||||
法律碩士 | 法律碩士(非法學) | 0351 | 法學院 | |||||
法律碩士(法學) |
師資力量
截止至2017年,學校擁有1000餘名專任教師中,其中教授156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約60%。
教學建設
截止至2014年,學校共擁有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7個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19部,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上海市精品課程23門。
學校擁有2個,2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國家級實踐教學示範中心,1個全國示範性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設有水上訓練中心,擁有萬噸級貨櫃教學實習船“育鋒”輪,4.8萬噸散貨教學實習船“育明”輪。
國家級特色專業
序號 | 特色專業名稱 | 負責人 | 所在學院 | 批 次 |
1 | 物流管理 | 施 欣 | 交通運輸學院 | 第一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007年) |
2 | 航海技術 | 施朝健 | 商船學院 | 第二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007年) |
3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 董達善 | 物流工程學院 | 第三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008年) |
4 | 輪機工程 | 胡以懷 | 商船學院 | 第四批特色專業建設點(2009) |
5 | 航運管理 | 王學鋒 | 交通運輸學院 | 第六批特色專業建設點(2010) |
上海高校本科教育高地建設項目
序號 | 批次 | 高地名稱 | 負責人 | 起訖時間 |
1 | 第 一 期 | 海關物流 | 2005年6月—2009年 | |
物流管理 | 施 欣 | |||
物流工程 | 宓為建 | |||
電子商務 | 餘思勤 | |||
數字物流1 | 董麗華 | |||
數字物流2 | 施 欣 | |||
2 | 外貿經濟 | 曲林遲 | ||
3 | 法學(海商法) | 蔣正雄 | ||
4 | 第 二 期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 宓為建 | 2006年12月—2009年11月 |
5 | 信息工程 | 王曉峰 | ||
6 | 第 三 期 | 物流管理 | 施 欣 | 2008年—2010年 |
7 | 航海技術 | 施朝健 | ||
8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港口機械) | 董達善 | ||
9 | 輪機工程 | 胡以懷 | ||
10 | 航運管理 | 王學鋒 | ||
11 | 第 四 期 | 交通運輸 | 施 欣 | 2010年—2012年 |
12 | 英語 | 毛立群 | ||
13 | 工商管理 | 曲林遲 | ||
14 |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 劉文白 | ||
15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薛士龍 | ||
16 | 航運經濟管理與金融(後續建設) | 曲林遲 | ||
17 | 物流管理(後續建設) | 施 欣 |
“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序號 | 教材名稱 | 主編 | 出版社 |
1 | 物流信息系統 | 黃有方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 | 第三方物流 | 駱溫平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3 | 國際物流 | 王學鋒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4 | 國際貨運實務 | 王學鋒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5 | 港口管理 | 真 虹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6 | 港口貨運 | 真 虹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7 | 綠色反向物流系統 | 宓為建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8 | 船舶輔機 | 韓厚德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9 | 航海學 | 趙仁余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10 | 輪機工程基礎 | 章學來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11 | 航海氣象學與海洋學 | 陳登俊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12 | 電機及拖動基礎 | 湯天浩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13 | 物流系統工程 | 周溪召 |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
14 | 大學生禮儀修養 | 黃菊良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15 | 供應鏈管理 | 趙 剛 | 電子工業出版社 |
16 | 國際貨運代理與報關實務 | 顧麗亞 | 電子工業出版社 |
17 | 貨物學 | 周晶潔 | 電子工業出版社 |
18 | 船舶電氣設備及系統 | 鄭華耀 | 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 |
19 | 國際物流地理 | 王學鋒、陸琪 |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
國家級精品課程
課程名稱 | 負責人 | 所屬院系 |
國際航運管理 | 趙剛 | 交通運輸學院國際航運系 |
上海市精品課程
2003年
課程名稱 | 負責人 | 所屬院系 |
《現代物流管理》 | 林國龍 | 經濟管理學院物流經濟系 |
2004年
課程名稱 | 負責人 | 所屬院系 |
《樓宇及小區智慧型化系統基礎》 | 嚴寶德 | 物流工程學院電氣自動化系 |
2005年
課程名稱 | 負責人 | 所屬院系 |
《國際航運管理》 | 趙剛 | 交通運輸學院國際航運系 |
2006年
課程名稱 | 負責人 | 所屬院系 |
《船舶值班與避碰》 | 張秋榮 | 商船學院航海系 |
《船舶柴油機》 | 朱建元 | 商船學院輪機工程系 |
2007年
課程名稱 | 負責人 | 所屬院系 |
《翻譯》 | 王大偉 | 外國語學院英語系 |
《倉儲與配送管理》 | 真虹 | 交通運輸學院管理系 |
2008年
課程名稱 | 負責人 | 所屬院系 |
《民法》 | 沈秋明 | 法學院法律系 |
《船舶結構與設備》 | 金永興 | 商船學院航海系 |
《國際航運經濟學》 | 曲林遲 | 經濟管理學院物流經濟系 |
2009年
課程名稱 | 負責人 | 所屬院系 |
《航海學》 | 趙仁余 | 商船學院航海系 |
《信號與系統》 | 楊忠根 | 信息工程學院電子工程系 |
2010年
課程名稱 | 負責人 | 所屬院系 |
《航海儀器》 | 孔凡邨 | 商船學院航海系 |
《船舶動力裝置技術管理》 | 詹玉龍 | 商船學院輪機工程系 |
2011年
課程名稱 | 負責人 | 所屬院系 |
《結構力學》 | 董達善 | 物流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系 |
《多式聯運組織與管理》 | 孫明 | 交通運輸學院國際航運系 |
《傳熱學》 | 章學來 | 商船學院輪機工程系 |
2012年
課程名稱 | 負責人 | 所屬院系 |
《大學體育(武術)》 | 方媚 | 文理學院 |
《土力學》 | 劉文白 | 海洋環境與工程學院海洋環境工程 |
《材料力學》 | 鄭蘇 | 物流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系 |
2013年
課程名稱 | 負責人 | 所屬院系 |
《票據法》 | 陳芳 | 法學院法律系 |
《道路勘測設計》 | 韓皓 | 交通運輸學院管理系 |
《工程施工管理》 | 蔣建平 | 海洋環境與工程學院海洋環境工程 |
對外交流
學校與境外80餘所姐妹院校建立了校際交流與合作關係,開展教師交流、合作辦學、合作科研、學生交換等。與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挪威船級社等國際知名航運組織/機構建立了密切聯繫。自2010年起開設“國際班”,邀請美國、韓國、波蘭、俄羅斯、德國等國家航海院校的學生來校學習“航海技術”“航運管理”等專業。2011年,經教育部批准,學校與加納中西非地區海事大學合作舉辦“物流管理”本科教育項目,並開始在非洲招生,這是上海市地方高校第一個頒發中國高校本科文憑的海外辦學項目。2012年,學校獲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為“接受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院校”。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止至2014年,學校擁有8個省部級研究中心,其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1,交通運輸部重點實驗室1個,上海市科委工程研究中心1個,上海市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1個,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上海海事大學決策諮詢研究基地1個。
類別 | 名稱 | 級別 |
航海運輸類 | 貨櫃供應鏈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航運仿真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航運技術與控制工程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 | 交通運輸部重點實驗室 | |
上海航運物流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上海市科委工程研究中心 | |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 | ||
航海科學研究所 | ||
中法聯合伽利略系統與海上安全智慧型交通研究所 | ||
上海國際海事研究中心 | ||
上海海事大學—挪威船級社國際合作中心 | ||
船舶控制工程研究所 | ||
海洋與航運產業發展研究中心 | ||
上海國際海事信息研究中心 | ||
航運信息工程研究所 | ||
綜合運輸系統最佳化研究中心 | ||
郵輪產業發展研究中心 | ||
海洋與航運產業發展研究中心 | ||
中國海洋運輸情報網 | ||
教育研究類 | 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 | 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 |
高等教育研究所 | ||
中國-荷蘭教育與研究中心 | ||
海洋文化研究所 | ||
法律社科類 | 上海海事大學海商法研究中心 | 上海市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
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上海航運中心建設研究方向) | 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 | |
上海發展戰略研究所工作室(上海航運中心建設方向) | 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上海海事大學決策諮詢研究基地 | |
社會發展研究所 | ||
海洋與航運產業發展研究中心 | ||
物流運輸類 | 物流情報研究所 | |
數字物流綜合實驗中心 | ||
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究中心 | ||
物流研究中心 | ||
海洋材料類 | 海洋材料分析與測試中心 | |
海洋材料腐蝕與防護研究室 | ||
海洋生物與藥物研究室 | ||
海洋工程材料研究室 | ||
海洋功能材料研究室 | ||
經濟管理類 | 航運經濟與金融研究中心 | |
港航管理與物流決策研究所 | ||
航運經濟與政策研究所 | ||
航運經濟計量與套用統計研究所 | ||
管理會計與風險控制研究所 | ||
海洋旅遊研究所 | ||
航運產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 ||
語言研究類 | 英漢語對比與套用研究所 | |
語言與文化研究所(語言規劃與語言政策研究所) | ||
翻譯學研究所 | ||
國際航運(商務)英語研究所 | ||
其它類別 | 套用數學與物理研究所 | |
套用電子研究所 | ||
網路計算研究所 | ||
通信與測控工程研究所 | ||
水運經濟科學研究所 | ||
電氣自動化研究所 | ||
上海港口機械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 | ||
電力傳動與控制研究所 | ||
港口貨櫃技術發展機械工程設計研究所 |
科研成果
2012年,學校科技論文總量達到1239篇;出版專著教材99部(包括譯著和工具書)。進入六大檢索(sci、ssci、ei、ahci、istp、isshp)論文356篇次,六大檢索論文284篇。其中sci檢索論文81篇,與2011年相比增長52.83%,影響因子合計107.795,與2011年相比增長72.59%。
2012年度獲得11項省部級以上獎項。其中,上海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第八屆上海市決策諮詢研究成果獎三等獎4項,上海市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第二完成單位)。
2012年度,學校申請專利392項(其中發明專利139項),授權專利623項(其中發明專利44項)。
2017年,年度科技總經費達到3億元,獲一批國家級科研項目及部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上海海事大學圖書館,起源於1909年唐文治先生創辦船科所在的清政府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圖書館,歷經變遷,於2007年遷入上海市臨港新城校區。截至2017年底,館藏紙質圖書135萬餘冊,電子圖書153萬餘冊,中外文報刊1980種;擁有電子資源平台47個,資料庫127個,含自建資料庫3個。館藏以海事、物流文獻為特色,建有國際海事研究圖書館,含“港口、航運、物流”、“海事政策與法律”、“商船、海洋科學與工程”三大海事文獻與信息集群。
學術期刊
《上海海事大學學報》是由上海海事大學主辦的,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是具有中國標準連續出版物號的水路運輸類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主要刊載港航工程與管理、航海技術與船舶安全、輪機工程與港口機械、電氣工程與自動化、物流工程與管理、信息工程、交通運輸經濟、交通運輸工程與管理、海事法規、海事外語及基礎科學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
校園文化
校訓

忠信篤敬
校歌
陽光照耀著校園
老校區舊照片

浪花拍打著心田
為了振興中華海運
我們同窗在今天
志在大海 重任在肩
團結奮進 勇敢矯健
東風揚起求知的風帆
燈塔指引攻關的航線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 我們是展翅的海燕
同學們快拉響遠征的汽笛
讓理想的航船破浪向前!向前!向前!向前!!
校園文化紀念品站
海大工藝坊:坐落於上海海事大學學生服務中心前面,展示銷售上海海事大學校園文化紀念品和海洋文化紀念品,旨在傳播校園文化和海洋文化。

知名校友
政界 |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曾任交通部上海海運局局長、上海海運學院院長、長江航運管理局上海分局黨委書記 | ||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會長 、中共第十二屆 、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 曾任上海航道局局長、2000年4月,任交通部黨組成員、副部長 | |||
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部長 | 丘建華 | 1983年畢業於該校從水運管理專業,2001年至今任交通部管理幹部學院院長 | ||
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著名社會科學家 | 交通部南海救助局黨組書記,副局長 | |||
曾任交通部副部長、國家建設委員會副主任 | 賴定榮 | 1962年在該校就讀于海運管理專業,1994年底,任交通部珠江航務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 | ||
湛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湛江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 長寧區委副書記、區政府黨組書記、區長 | |||
廈門市常務副市長,九屆市委委員、常委 | 上海市青浦區委副書記、區長 | |||
上海海事法院海事庭庭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四級高級法官 | 戴同鑫 | 畢業於該校水運經濟系,曾擔任深圳市政協委員、民盟深圳副主委以及深圳中級人民法院的副院長 | ||
教育科學界 | 中國著名造船專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 造船專家、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創始人之一 | ||
造船學家和教育家,是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和交通大學造船系創始人之一 | 船舶工程專家、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和中國船舶工藝研究機構創始人之一 | |||
固體力學家、力學教育家、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院院長,中國力學學會常務理事 | 上海理工大學黨委書記、曾任中國駐賴索托王國大使 | |||
馬碩 | 1982年畢業於該校,1998年7月被選為國際航運經濟學家協會的理事,1998年9月,被法國政府授予由法國總理親自簽署的騎士勳章,1995年至今任世界海事大學副校長。 | 上海大學第一任黨委書記 | ||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院長、上海市浦東新區政府法律顧問和上海市法學會理事 | 著名教育家、曾任昆明同濟大學第十二任校長、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校長 | |||
曾任大連海運學院副院長,武漢水運工程學院副院長、院長 | 歷任大連海運學院副院長、院長兼世界海事大學大連分校校長。 | |||
航運界商界 | 中國第一代遠洋船長 | 新中國第一代遠洋船員,優秀航海家 | ||
鮑浩賢 | 新中國第一批遠洋船員、著名航海家,1946年入國立吳淞商船航海科學習,原上海遠洋運輸公司指導船長、船舶高級工程師。 | 世界上擁有10億美元以上資產的12位華人富豪之一、創立了“環球航運集團” | ||
中國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海船女輪機長 | 美國勞工部長趙小蘭之父、美國紐約福茂集團董事長、上海海事大學商船學院名譽院長 | |||
上海海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名譽院長、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裁 | 海南泛洋航運集團總裁、上海遠洋運輸公司經理 | |||
中海集團總裁、黨組書記、中國船東協會副會長 |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黨組書記、副總裁 | |||
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黨組書記、副總裁 | 中遠散貨運輸有限公司總經理 |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中鋼集團總裁 | 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 |||
上海港務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 王信念 | 1977年進入上海海運學院起運系學習,寧波港務集團副總經理 | ||
陳洪先 | 廣東港口協會會長、廣州港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 中國遠洋物流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 ||
張良 | 畢業於交通運輸專業研究生,中遠集團散貨運輸有限公司(天津遠洋運輸公司)總經理、船長、高級工程師 | 法國達飛輪船(cma-cgm)中國區總裁 | ||
梅旺年 | 中國五礦船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 方耀 | 廈港國際執行董事、總經理 | |
吳湛樵 | 華南中遠國際貨運有限公司總經理 | 歐陽海鵬 | 1977年進入上海海運學院起運系學習,現任寧波港務集團副總經理 | |
其他行業 | 上視體育頻道資深評論員 | 張楊果 | 知名主持人、2013年與郭德綱共同主持廣西衛視播出的《一聲所愛大地飛歌》 |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 | 宋寶儒 |
校長 | 黃有方 |
歷任校長
序號 | 名 稱 | 姓 名 | 任 期 |
---|---|---|---|
1 | (清)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船政科監督 | 唐文治 | 1909.8——1911.8 |
2 | (清)郵傳部高等商船學堂監督 | 唐文治 | 1911.8——1912.3 |
3 | (民國交通部)吳淞商船學校校長 | 薩鎮冰 | 1912.3——1915 |
4 | (民國)交通部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校長 | 王伯群 | 1929.7——1930.9 |
5 | (民國)交通部吳淞商船專科學校代理校長 | 楊志雄 | 1930.9——1932.5 |
6 | (民國)交通部吳淞商船專科學校代理校長 | 夏孫鵬 | 1932.5——1933.1 |
7 | (民國)交通部吳淞商船專科學校代理校長 | 徐祖藩 | 1933.1——1934.7 |
8 | (民國)交通部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校長 | 許建廷 | 1934.7——1935.1 |
9 | (民國)交通部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校長 | 伍大名 | 1935.1——1936.1 |
10 | (民國)交通部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校長 | 劉永誥 | 1936.1——1937.8 |
11 | (民國教育部)國立重慶商船專科學校校長 | 吳俊生 | 1939.9——1939.11 |
12 | (民國教育部)國立重慶商船專科學校校長 | 宋建勛 | 1939.11——1943.6 |
13 | 國立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校長 | 周均時 | 1946.7——1949.4 |
14 | 國立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校長 | 於 眉 | 1950.3——1950.9 |
15 | 上海航務學校校務委員會主任 | 於 眉 | 1950.9——1951.1 |
16 | 上海航務學校校務委員會主任 | 黃逸峰 | 1951.1——1953.3 |
17 | 上海航務學校校務委員會主任 | 蒲濟生 | 1958.8——1959.4 |
18 | 上海海運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 | 徐 健 | 1959.4——1966 |
19 | 上海海運學院院長 | 楊 進 | 1978.8——1979.9 |
20 | 上海海運學院院長 | 陳嘉震 | 1981.8——1983.12 |
21 | 上海海運學院院長 | 陳希群 | 1986.8——1991.12 |
22 | 上海海運學院院長 | 沈康辰 | 1992.1——1999.5 |
23 | 上海海運學院副院長(兼,主持工作) | 王宏彪 | 1999.5——2001.10 |
24 | 上海海運學院院長 | 於世成 | 2001.10——2004.5 |
25 | 上海海事大學校長 | 於世成 | 2004.5——2011.12 |
26 | 上海海事大學校長 | 黃有方 | 20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