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法學院(shanghai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簡稱“上政”,上海市屬的一所以為主幹、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政法類高等院校,學校坐落在,是中央政法幹警招錄體制改革試點項目培養院校、、中美人文項目培養院校、全國政法大學成員單位、“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理事單位,入選最高人民法院一帶一路’司法研究基地、國際司法交流培訓合作基地、教育部國防教育特色學校、上海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畫、上海高校示範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單位、上海市新增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上海高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試點“重點培育院校”。
學院的前身是創建於1984年的,以及其後的上海法律專科學校、、上海大學法學院;2004年9月,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以原、上海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為基礎設立上海政法學院,成為獨立設定的上海市屬普通高等院校。
截至2017年10月,學校占地面積1000餘畝,建築面積21萬餘平方米;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科生、高職生、留學生10000餘人;設有13個二級學院,30多個本科專業及方向;有專業實驗室、實訓室40個,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250餘個。截至2018年4月,擁有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點。
基本介紹
- 碩士點:一級學科3個,專業學位5
- 所屬地區:中國
- 主管部門:上海市人民政府
- 學校官網:
- 中文名:上海政法學院
- 英文名:shanghai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 簡稱:上政(shupl)
- 創辦時間:1984年
- 類別:
- 學校類型:政法類
- 屬性: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 現任校長:
- 校訓:刻苦求實、開拓創新
- 校歌:《上海政法學院校歌》
- 主要院系:法律學院、經濟法學院、國際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國際事務與公共管理學院等
- 學校地址:上海市青浦區外青松公路7989號
- 學校代碼:11835
- 主要獎項: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2009年)
全國文明單位(2011年、2015年)
上海市文明單位(蟬聯11-17屆)
上海市花園單位(1999年至今)
法務部教學成果獎2項(2014年) - 校慶日:11月19日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歷史沿革,辦學條件,師資力量,院系設定,教學建設,學科建設,學術研究,科研機構,科研成果,學術資源,合作交流,文化傳統,學校標識,精神文化,現任領導,
歷史沿革
1984年11月19日,上海政法學院前身創建,首任院長。
1985年,上海法律專科學校建立,與上海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合署。
1992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上海法律專科學校更名為。

1993年4月,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和上海大學文學院法律系合併成立,開始本科層次的人才培養。
1998年,學院依託上海大學的辦學優勢,獲得憲法和行政法學專業、刑法專業、法理學專業3個碩士學位授予點,開始研究生層次的人才培養。
2004年9月23日,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和建制,以上述兩院為基礎設立上海政法學院,成為獨立設定的市屬本科高校。
2007年,學校重新獲批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
2010年,學校接受並通過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同年,劃歸上海政法學院管理。
2011年7月,和上海市學位委員會批准確認學校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並恢復碩士研究生的招生及培養工作。
校門

2013年起招收外國留學生。2013年9月,學校被確立為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司法交流合作培訓基地。
2014年,學校開始招收、華僑學生和上海高校插班生。同年,獲得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同年12月23日,學校正式由劃轉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管理,並由市教委與市司法局共建。
2015年,學校與聯合同濟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全國首個一帶一路安全問題協同創新中心,並被確定為最高人民法院一帶一路司法研究基地。同年,學校與青浦區人民政府、虹口區人民檢察院和普陀區人民法院等單位建立了全面的戰略合作共建關係。
2016年,學校首次招收藝術類本科生,獲批法學一級學科碩士點。
2017年2月,學校成功入選首批留學中國海外預科教育聯盟預科中心。同年,學校列入上海市新增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2018年4月,青浦區委與上海政法學院黨委中心組聯組學習會暨區校全面戰略合作協定簽約儀式舉行。6月,獲批上海高等學校一流本科建設引領計畫首批入選項目。9月17日,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阿里莫夫一行蒞臨上海政法學院考察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國際司法交流合作培訓基地。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10月,學校專任教師總數為483人,外聘教師人數為178人。專任教師中具有正高級職稱者62人,占教師總數的12.84%,具有副高級職稱者137人,占教師總數的28.36%,高級職稱教師合計占比為41.20%;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196人,占教師總數的40.58%。有2人為特聘教授,5人獲得東方學者計畫立項,5人入選上海市浦江學者,7人入選曙光學者,11人入選晨光學者;3人獲得上海市優秀中青年法學家稱號,1人獲得上海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稱號,2人獲得寶鋼優秀教師獎;2名教授為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名教授為獲得者。
東方學者特聘教授:morris emily michiko、劉越
上海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吳鵬森
團隊名稱 | 負責人 | 立項年度 |
---|---|---|
行政法學教學團隊 | 關保英 | 2009年 |
國際政治專業教學團隊 | 王蔚 | 2010年 |
資料來源: |
院系設定
截至2017年10月,學校設有法律學院、經濟法學院(絲綢之路律師學院)、國際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警務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社會管理學院、國際事務與公共管理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上海紀錄片學院、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高職學院、國際交流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二級學院和計算機教學部、體育部等教學部門,開設30多個本科專業及方向。
院系 | 本科專業名稱 |
---|---|
法律學院 | 法學(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試點班) |
法學(民商法方向) | |
法學(人民調解方向) | |
經濟法學院 (絲綢之路律師學院) | 法學(涉外卓越律師人才培養試點班) |
法學(經濟法方向) | |
國際法學院 | 法學(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試點班) |
法學(國際經濟法方向) | |
警務學院 | 監獄學(社區矯正方向) |
刑事司法學院 | 法學(刑事司法方向) |
經濟管理學院 | |
國際事務與公共管理學院 | |
社會管理學院 | |
社會工作(卓越社會管理人才培養試點班) | |
外國語學院 | |
文學與傳媒學院 | 新聞學(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試點班) |
漢語言文學(文化創意產業方向) | |
上海紀錄片學院 | 廣播電視學(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試點班) |
廣播電視編導(紀錄片方向) | |
廣播電視編導(攝影攝像方向) |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
此外,還設有繼續教育學院(培訓部)、國際交流學院(留學生辦公室),國際交流處(港澳台辦公室) | |
資料來源:具體招生專業詳見學校招生網站 |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16年10月,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設項目6項,上海市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個,上海市級卓越人才培養基地建設項目3個,上海市教育高地6個,上海市屬高校套用型本科試點專業建設項目2項;有法務部精品課程1門,上海市級精品課程17門(其中,上海高校市級體育和健康教育精品課程3門),上海市級重點課程44門。
國家級特色專業:監獄學、社會工作
上海市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法學、工商管理
上海市屬高校套用型本科試點專業建設項目:財務管理、社會工作
國家級培訓基地:“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國際司法交流合作培訓基地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法學教育實踐基地
上海市卓越人才培養基地: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卓越新聞人才培養基地
上海市教育高地:法學(刑事司法方向)本科教育高地、監獄學專業本科教育高地、社會工作專業本科教育高地、法學專業本科教育高地、國際政治專業本科教育高地、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項目
類別 | 課程名稱 | 類別 | 課程名稱 |
---|---|---|---|
國家雙語課程 | 國際關係概論 | 上海精品課程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
法務部精品課程 | 環境資源保護法實務 | 社區矯正 | |
上海精品課程 | 經濟法概論 | 自然資源法 | |
國際反傾銷法 | 上海示範性全英語課程 | 國際商事仲裁法 | |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 國際非訴訟爭端解決機制 | ||
環境資源法 | 法律文書寫作與推理 | ||
憲法學 | 國際貿易法 | ||
經濟法概論 | 國際公法 | ||
wto法律制度 | 國際金融法實務與爭端解決 | ||
人力資源管理 | 美國司法體系與民事訴訟法律實務 | ||
刑事訴訟法 | 當代中美關係 | ||
國際公法 | 國際關係理論 | ||
環境資源法學 | 國際政治概論 | ||
國際政治概論 | 亞太地區政治與經濟 | ||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 社會人類學 | ||
資料來源: |
- 教學成果
根據2018年4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獲得上海市級教學成果獎5項,法務部教學成果獎2項,獲得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作品競賽省市級以上獎勵20餘項,並榮獲第七屆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最高獎(2014年)、第七屆上海市“知行杯”社會實踐大賽特等獎、連續兩屆上海市大學生法治辯論賽冠軍等榮譽;大學生攝製的紀錄片多次獲得國內外大獎;校男子、女子板球隊連續多年雙雙榮獲全國板球錦標賽冠軍。
獲獎成果 | 完成人 | 獲獎等級 | 獲得時間 |
---|---|---|---|
面向實踐的法律高職教育教材體系化建設 | 侯懷霞 | 二等獎 | 2014年 |
高職法律類專業“2·3·3”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與實踐 | 陳劍峰 | 二等獎 | 2014年 |
資料來源: |
獲獎成果 | 完成人 | 獲獎等級 | 時間 |
---|---|---|---|
“‘招生-培養-就業’一體化”政法人才培養機制創新與實踐 | 金國華 | 一等獎 | 2014年 |
理論·實務·案例:套用型人才培養的法學核心課程系列教材建設(教材) | 關保英 | 二等獎 | 2014年 |
“天馬系列”全景式創新型文科人才培養模式 | 王蔚 | 二等獎 | 2014年 |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體系的創製與實踐 | 張森年 | 二等獎 | 2014年 |
法學案例系列教程(教材) | 閆立 | 二等獎 | 2009年 |
上海政法學院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 | 金國華 | 三等獎 | 2009年 |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教材) | 關保英 | 三等獎 | 2009年 |
資料來源: |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3月,學校有上海市高原學科1個,上海市高校一流學科b類1個,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5個。
2017年,學校研究生二級管理形成,研究生在校期間的學生管理、教學等事項歸屬二級學院統一管理。
上海市高原學科:法學
上海市高校一流學科b類:法學(行政法學、監獄學、環境資源法)
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行政法學、刑法學、經濟法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法學(包含9個二級學科:法學理論、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訴訟法學、經濟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國際法學、國際政治)、馬克思主義理論、新聞傳播學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法學)、法律碩士(非法學)、國際商務碩士、社會工作碩士、新聞與傳播碩士
教育部第四次學科評估:法學(b-)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16年10月,學校有1個最高人民法院一帶一路司法研究基地,2個教育部批准備案建設的區域和國別研究中心,2個上海市重點研究基地,29個研究中心。
最高人民法院一帶一路司法研究基地:一帶一路安全問題協同創新中心(與同濟大學、、共建)
教育部批准備案建設的區域和國別研究中心:上海合作組織研究院、東北亞研究中心
上海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上海合作組織研究院、“一帶一路”安全研究院
校級研究院:套用社會科學研究院
校級研究所:司法研究所
法律語言研究中心 | 生命法研究中心 | 社區矯正研究中心 |
女性問題研究中心 | 法律與公共行政研究中心 | 科技法研究中心 |
東方法治文化研究中心 | 中國法制史研究中心 | 城市安全研究中心 |
翻譯研究中心 | 國際法研究中心 | 行政法研究中心 |
經濟法研究中心 | 法與經濟研究中心 | 立法研究中心 |
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 | 國際商務與法律研究中心 | 城市與犯罪研究中心 |
證券期貨研究中心 | 環境資源與能源法研究中心 | 仲裁法及仲裁實務研究中心 |
罪犯心理測試研究中心 | 競爭法研究中心 | 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中心 | 體育法學研究中心 | 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研究中心 |
訴訟法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 | 教育教學評估研究中心 | --- |
資料來源: |
科研成果
2015年,學校獲得8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其中重點項目1項。獲批國家級項目9項、省部級項目29項。 全年共發表科研論文487篇,其中,權威期刊1篇,重點期刊15篇,cssci核心期刊151篇;出版各類專著40部、教材37部、譯著2部。
2016年,學校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40餘項,國家級項目8項,省部級項目20餘項。其中,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1項,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項目1項,法務部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課題2項,包括1項重點課題,中國法學會2016年部級法學研究課題4項,上海哲社規劃項目7項,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諮詢研究項目重點課題1項。教師共出版學術著作31部,發表一般核心期刊論文155篇,發表重要核心期刊論文17篇,一般核心期刊論文138篇,獲批7項“上海高校智庫內涵建設項目”,共上報決策諮詢報告50篇,其中22篇被中辦單篇採用、4篇獲中央領導批示,10餘篇被新華社等省部級單位採用。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項5項。
姓名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獲獎時間 |
---|---|---|---|
關保英 | 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 | 行政法分析學導論 | 2015.12 |
關保英 | 上海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行政法分析學導論 | 2012.12 |
閆立 | 上海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中國刑事政策的建構理性 | 2012.12 |
資料來源: |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到2015年12月,館藏圖書926493冊,生均圖書84.85冊。館藏電子圖書1411088 冊,電子期刊81629種,各類資料庫近40個。有中外文期刊1300種,135種報紙,8種文獻信息資源庫。
上海政法學院圖書館

- 學術期刊
根據2017年6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院出版學報《》,院報為《上海政法學院報》。
《》
《》創刊於1986年,原名《法治論叢》。2006年起,連續榮獲教育部和全國高校期刊研究會頒發的“全國優秀社科期刊”稱號。法治上海欄目榮獲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特色欄目稱號。2015年,榮獲“上海市優秀學報”稱號。2016年,被正式收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報告(ami)》引文資料庫來源刊。
《上海政法學院學報》

期刊主要欄目有:專題研討、法治上海、司法實務、法治時評、社會治理、法苑雜談。2006年,該刊被南開大學科研評價系統認定為政治、法律類核心期刊。據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2010年統計,複合影響因子為0.977,學科排序第36名。
合作交流
截至2017年10月,學校為“中國政府獎學金留學生培養院校”、“中美人文項目培養院校”、“留學中國”海外預科教育聯盟成員,並獲批設立長三角地區唯一的一個預科教育中心。2013年起招收外國留學生,與世界64所高校和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其中包括海牙國際私法會議、國際商會等知名國際組織,、、等高校,建立了留學海外英語語言培訓中心,以及“3 1”“2 2”“2 1”等十餘個聯合培養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項目。
2015年,學校藉助市教委中青年教師培養培訓平台,累計派出4名教師到國內著名高校訪問學習,派出9名教師國外著名高校訪問學習,推薦2名教師到實務部門進行產學研踐習、掛職鍛鍊。與亞、歐、美、非多個國家的3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際教學合作交流關係。2015年,學校與青浦區政府、虹口區人民檢察院和普陀區人民法院等單位建立了全面的戰略合作共建關係。
截至2017年10月,學校分別與、、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與聯合培養博士後。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 校徽

學校徽志是雙圓套圓形徽標,內圓中間是紅底六邊形,有“上政”字樣;外環是“上海政法學院”的英文大寫。
- 校旗
學校校旗由校徽與校名組合而成。旗面為白色,校徽居左上角,紅色校名居中。
精神文化
- 校訓

刻苦求實、開拓創新
- 校歌
《上海政法學院校歌》薛錫祥作詞,馮雲生作曲 我依戀你繽紛的天地,感受那春天的色彩。 我領悟你賦予的尊嚴,擁抱明鏡高懸的信賴。 美麗的校園,求知的世界,刻苦求實,茁壯成才。 美麗的校園,求知的世界,刻苦求實,茁壯成才。 啊, 美麗的上海政法學院,你凝聚崧澤的真情佘山的愛。 你是點燃我夢想的今天,我是你展翅翱翔的未來。 你錘鍊我擎天的脊樑,支撐那厚重的負載。 你熔鑄我公正的魂魄,不辱光榮使命的期待。 青春的雕塑,成長的磨礪,開拓創新,雕琢精彩。 青春的雕塑,成長的磨礪,開拓創新,雕琢精彩。 啊,美麗的上海政法學院,你凝聚崧澤的真情佘山的愛。 你是點燃我夢想的今天,我是你展翅翱翔的未來。 |
- 文明校園
學校於2011年、2015年連續兩次被評為“”,8次蟬聯“上海市文明單位”稱號,連續3屆榮獲“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園”稱號,是教育部“國防教育特色學校”。
現任領導
職位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楊俊一 |
校長 | 劉曉紅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吳強 |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 周銀娥 |
副校長 | 關保英、胡繼靈、潘牧天 |
資料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