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址於幽靜的汾陽路上,占地面積5862平方米,在主樓分設織繡、雕刻、民間工藝三大展示廳。設立的刺繡、戲服、、、等十餘個專業,基本涵蓋了上海本地急需保護的傳統工藝品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
-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上午9:00~下午4:00
- 票價:8元
- 館藏精品:雕刻
- 地點:上海市徐匯區汾陽路79號
- 占地面積:5862平方米
- 開館時間:2001年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參觀信息,捷運,公交,建築布局,發展歷史,
參觀信息
捷運
乘坐捷運一、七號線至常熟路站下,步行約15分鐘可達;乘坐十號線至陝西南路站下,步行約10分鐘可達。
公交
乘坐公交42、45路至太原路汾陽路站下即到;或乘96路至復興中路汾陽路站下,步行4分鐘可到。
建築布局
上海分別為雕刻館、織繡館和民間工藝館,陳列著近300件作品,從中可以映現上海工藝美術發展的脈絡。它的展品和藏品補充收藏品以外的近現代工藝美術精品,是上海較有特色的行業博物館。該建築占地總面積5862平方米,建築面積1496平方米,三層混合結構,為法國後期文藝復興式住宅,住宅分上下兩層,另有半層為地下室,磚木,平面中部凹進,呈半圓形,大門朝南,前有露天雙抱大扶梯,從左右登上一樓平台,有欄桿,扶梯下面有拱,入地下室。正南設左右雙抱露天大樓梯,平屋頂有漏空女兒牆。
發展歷史
上海-原為法租界工董局董事住宅,建於1905年。
抗戰勝利後,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曾在此辦公,是該組織在亞太地區的第一任辦公地。
1954年為中蘇友好機關辦公地點。
1960年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遷入。
1989年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963年,在同志的關心下,上海民間最優秀的工藝美術家相繼在此工作和傳藝,同時,還建立了工藝美術品陳列室。
2001年上海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在市文管委指導下對建築進行復原修繕,設立博物館及專業創作室。
美國前總統、英國首相希思、拳王、埃及總統夫人都曾來此參觀。工藝美術研究所已發展成為具有收藏、展示、普及、交流、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場所。其主樓安排有民間工藝、雕刻、織繡三個展示廳,設定有十餘個專業工作室,集中了工藝美術專業人員五十餘名。
幾百年來的上海工藝美術,廣泛吸納各地特長,以開放的意識,形成具有鮮明地域風格的“海派”工藝美術。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建所伊始,黨和政府出於對傳統工藝美術的重視,將滬上一批身懷絕技的民間藝術大師匯集於此,如燈王何克明、神剪、大師劉佩珍、、張梅君、“海派”創始人慶、細刻專家薛佛影、大師揚偉義、硯刻藝術家、張景安等。一九六四年一月十五日,委員長為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題詞:“繼承和發揚工藝美術的優秀傳統”,進一步確立了對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政策。正是在這一政策的貫徹下,老一輩工藝美術大師留下了精湛高雅的作品,給祖國的工藝美術事業留下了燦爛的一頁,也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其中不少作品達到了該專業的頂峰,至今無人可超越。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收藏有這樣一批作品,作陳列展示,供人們觀摩、研究。
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設定、保留的工藝美術專業,均為歷史悠久、地方風格顯著,且製作技藝成熟。各專業所創作產品,全部系手工製作,並多為單件產品精工創作。設立有、刺繡、燈彩、、、、漆刻、鑲嵌、、、細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