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電影節

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視頻,電影評論,基本簡介,背景,宗旨,發展歷程,八十年代中期,-九游会j9

上海國際電影節(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中國第一個獲認可的全球15個之一。1993年首次舉辦;1994年,獲得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

電影節於每年6月上旬舉行,為中國唯一的國際a類電影節,最高獎名稱為金爵獎,下設8個獎項,都由來自各國的國際評審評審產生。oshima,oliver stone,alan parker,assayas,im kwon-taek等都擔任過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國際評審

2018年3月,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宣布,將出任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審會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國際電影節
  • 外文名: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簡稱:siff
  • 創辦時間:1993年
  • 舉辦地點:中國
  • 舉辦時間:每年6月
  • 最高獎項金爵獎 
  • 其他獎項:、等
電影視頻,電影評論,基本簡介,背景,宗旨,發展歷程,八十年代中期,1992年,1995年,2006年,2017年,2018年,主體活動,競賽單元,電影市場,電影論壇,國際電影展映,特別項目,獎項設定,歷屆回顧,歷屆百科,歷屆之最,華語影片,獲獎情況,入圍情況,相關介紹,評選事件,相關影響,

基本簡介

背景

上海國際電影節始辦於1993年10月,每兩年一屆。電影節宗旨是:增進各國、各地區電影界人士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促進世界電影藝術的繁榮。從第5屆(2001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屆。
每年6月,為期9天的電影節如約而至,已經成為上海文化生活一個重要的景觀。創辦至今,上海國際電影節已經吸引了150多萬中國觀眾,總計吸引近萬名中外影人造訪上海。
電影交易市場,不斷發揮吸引世界各地買家、投資人聚焦、合作中國電影的集聚功能。電影項目市場的中國電影項目創投成為華語電影力量的一次集結,自覺將項目置身於國際的競爭格局中,講述海內外觀眾看得懂、聽得懂的故事。電影論壇也已成為產業風向標,自覺對焦中國電影,會聚世界業界精英,務虛與務實並重,頭腦風暴與方法引領並舉,已成為上海國際電影節專業服務的品牌旗幟。國際影展是亞洲規模最大、也是最多元的電影展映活動,每年都會集中展映數百部來自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優秀影片,成為最受大眾熱捧的觀影嘉年華。

宗旨

宗旨是呈現並鼓勵多元藝術創作,創辦以來在專業架構及服務、社會影響力等方面迅速提升,被譽為是“全球成長最快的國際電影節”。
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開幕紅毯不僅集聚世界各國著名電影人,同時完整呈現華語影壇的最新風貌,成為展示年度力量的最佳視窗,越來越多的電影人把參加上海電影節作為重要的影片推廣機會。
金爵獎是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核心,是電影節賦予優秀電影人最新作品的最高榮譽。
則推動亞洲原創力與生產力的結合,同時向世界推薦亞洲電影產業新生力量,關注中國乃至亞洲電影的未來。

發展歷程

八十年代中期

上海的一批老電影藝術家、、謝晉、、秦怡、等紛紛倡議要在中國舉辦國際電影節。

1992年

上海市人民政府向申請舉辦上海國際電影節。
同年6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復函同意,經過一年多的籌備,於1993年10月舉辦了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秘書長應邀出席了電影節,並對上海國際電影節按各項國際標準進行了嚴格的實地考察,於1994年認可上海國際電影節為國際“a”類電影節(即非專門類競賽型電影節)。當時定為每逢單年舉辦一屆。
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於1993年10月7日至14日在上海舉行。主會場設在上海影城,大光明等8家電影院為分會場。來自世界各國1100名來賓出席了這一中國首次舉辦的國際電影盛會。評審會主席由中國著名導演謝晉擔任,美國好萊塢著名導演奧立弗·斯通、日本導演、中國香港導演、澳大利亞導演、俄羅斯導演卡倫·沙赫納扎洛夫、巴西導演赫克托·巴本科出任國際評審。在20部參賽片中評出了4項金爵獎和一項評審會特別獎,中國台灣中影公司出品的《》獲最佳影片獎。有20萬觀眾觀摩了來自33個國家和地區的167部參賽參展影片和評審個人影片回顧展。國際影片交易市場共有來自海內外16家製片商設展台。電影節還邀請了著名國際影星、、等參加電影節有關活動。共有200餘名中外記者對電影節進行了採訪報導。

1995年

上海市廣電視局與上海電影局合併為上海市廣播電影電視局,上海國際電影節與也因此歸併其直屬的國際大型活動辦公室策劃組織。從2001年的第五屆開始兩屆同時舉辦,並將單年舉辦一屆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和雙年舉辦一屆的上海電視節改為每年舉辦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和上海電視節的舉辦時間也做出了調整,經報請同意,批准,上海國際電影節由原來的10月份更改為在每年的6月份舉行。

2006年

第九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電影節報名影片數量被刷新,比前一屆增加48.4%,並首次採取網上報名方式。
電影節開幕式紅毯眾星雲集,陣容強大:、西格尼·韋弗、、夫婦、安迪麥克道威爾、、羅恩希爾佛、、、、、、、、、、、、、以及《》攝製組、率領的《》攝製組等應邀匯聚上海國際電影節,紅地毯上展示明星風采,群星璀璨,堪稱世界一流。從此上海國際電影節紅地毯被譽為“亞洲第一紅毯”。
享譽全球的世界頂級導演擔任評審會主席,中國著名導演馮小剛任副主席。電影節“金爵獎”國際評審會9名評審中,3位曾獲。憑藉呂克·貝松在世界影壇的權威地位以及馮小剛在國內影壇的超強人氣,加上其他國際評審的影響力,評審會陣容更加體現其權威性與國際性,被媒體稱為“”。國際名導出席電影節,參加論壇演講,並榮獲本屆電影節“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閉幕式頒獎晚會上另一個特別獎項——傑出藝術成就獎則由法國國寶級影后獲得。

2017年

2017年6月17日,第二十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首日,14個“一帶一路”參與國家的15個電影節及電影機構代表在極具中國特色的“捲軸”上籤名,共同簽訂了“一帶一路”電影文化交流合作機製備忘錄。
作為中國唯一國際a類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跨越20多年,匯聚全球頂尖行業精英,已成為亞太地區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國際電影盛會,被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譽為全球成長最快的國際a類電影節。寶格麗作為第20屆上海電影節的官方合作夥伴,攜手上海電影節,將從現代視角,傳承時代經典,推動電影藝術。

2018年

2018年4月14日,上海國際電影節與印度孟買電影節在孟買舉行簽約儀式,雙方確定了開展九項新合作的內容。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局長於秀芬、中國駐印度孟買總領事鄭曦原出席簽約儀式。上海國際影視節中心主任傅文霞與孟買電影節主席anupama chopra簽署合作協定。
2018年5月,上海國際電影節被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指定為新設立的電影節委員會首批成員。
2018年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起,電影節主辦單位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變為“國家電影局、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8年6月19日,寶格麗作為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官方合作夥伴,與上海國際電影節聯合推出“寶格麗經典呈現:喜亦風流”展映單元,以五部經典影片,重溫義大利電影輝煌時期,展現寶格麗品牌所推崇的意式生活方式。
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創新辦節機制,致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電影節面向全球的參賽參展征片,已收到來自108個國家和地區的3447部影片報名。電影節期間,將成立“”電影節聯盟,創辦“一帶一路”電影周。

主體活動

競賽單元

金爵獎國際影片評選:是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核心,是電影節賦予優秀電影人最新作品的最高榮譽。保持真我,有力量、有創意直指人心的藝術與商業兼容的高品質影片是金爵獎的首選。
評選:推動亞洲電影原創力與生產力的結合,同時向世界推薦亞洲電影產業新生力量,關注中國乃至亞洲電影的未來。
手機短片大賽:通過短片這個影像載體,為電影產業的持續發展孵化、發現新人,拓展發行渠道,探索新媒體領域中新疆域。

電影市場

電影交易市場:通過產業服務平台的結構性搭建,以國際標準為要求、強化專業服務功能,廣邀國際買家,藉此推動中外多元電影內容產品的交流與交易。
電影項目市場包括中國電影項目創投與合拍片項目洽談):電影項目與資本對接的橋樑,也是發掘、推廣電影新銳的重要平台。其中,中國電影項目創投以世界範圍推廣中國新銳電影力量為目的。邀請行業內權威人士擔任評審,從報名項目中選取8個最具創意的中國導演及其項目。電影節期間,組委會為8個項目的導演和製片人提供專業培訓,提供他們向中外投資方、製作公司及專業媒體等進行公開陳述的平台。經國際評審現場評審,產生“最具創意項目”,並給予相當數額的啟動資金作為鼓勵。張猛《》、韓傑《hello樹先生》等。

電影論壇

以“發現中國、發現價值”為宗旨,把脈癥結、激盪思想,共探通衢——發掘產業新引擎,達到助推中國電影全面升級的目的。每年的論壇由“主席講壇”、“產業論壇”和“電影新浪潮”“電影大師班”四大板塊十多個專場組成,為業內交流合作搭建平台,為產業發展提供風向標。
、、、、史蒂芬·戴德利、、、、王家衛、、、、何平、、、、、、、、、、以及文化界名人、等都曾在電影論壇演講,國際各大重要電影節主席、美國各大電影公司ceo、、、、、、等業界名人,各大投資界大佬、、、、王冉等都是電影論壇的常客。

國際電影展映

影展單元每年都會集中展映數百部來自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優秀影片,成為最受大眾熱捧的觀影嘉年華。除了金爵獎和亞洲新人獎競賽單元外,展映單元有開閉幕影片、官方推薦、向大師致敬、聚焦中國、經典再現、多元視角、地球村、電影譚、短片展映等多個單元,堪稱全球電影盛會。

特別項目

市場飛速發展的同時,中國電影的產業格局也在發生新的變化,網際網路企業紛紛試水電影行業。作為國際a類電影節中率先踏足新媒體領域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在2015年也將與網際網路企業全面合作,推出首屆“網際網路電影節”,藉助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平台優勢,打造網際網路影視新人與優質ip(智慧財產權)的孵化平台、網際網路電影產業探索與思考的聚焦平台以及影迷互動與體驗電影網際網路化的推廣平台。
此外,上海國際電影節還將推出首屆“成龍動作電影周”,該活動由國際動作巨星成龍與上海國際電影節聯合發起,旨在表彰為動作電影做出傑出貢獻的電影人,著力培育華人動作新生力量,更好地傳承中國動作電影。除論壇、展映外,還將設8大觀眾票選獎項並頒發“鋼鐵人”獎。

獎項設定

金爵獎獎項
(最高獎項)
1.最佳影片獎2.評審會大獎
3.最佳導演獎
4.最佳女演員獎
5.最佳男演員獎
6.最佳編劇獎
7.最佳攝影獎
8.藝術成就獎(技術獎:主要表彰作品的映像價值,即藝術指導、服裝設計、剪輯、化妝等)
亞洲新人獎獎項
1.亞洲新人最佳影片獎2.亞洲新人最佳導演獎
3.評審會獎
電影頻道傳媒大獎
(2010年開始確立)
1.最佳影片2.最佳編劇
3.最佳導演
4.最佳男主角
5.最佳女主角
6.最佳男配角
7.最佳女配角
8.最佳新人導演
9.最佳新人男演員
10.最佳新人女演員
11.評審會獎
手機電影節短片大賽
1.最佳影片2.最佳導演
3.最佳演員
4.最佳編劇
5.最佳公益短片
6.最佳喜劇片
7.最佳懸疑片
8.最佳卡通片
9.最佳紀錄片
10.觀眾大獎

歷屆回顧

歷屆百科

歷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回顧
(註:查看歷屆獲獎名單請單獨查看各屆獎項百科)

歷屆之最

歷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獲獎之最
入圍最多的導演
2002年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 最佳攝影()《》
2005年最佳女主角()《》
2012年最佳攝影()《》
2015年入圍《》
四部影片兩個影后、兩個最佳攝影、一個最佳影片,也是截至2015年第18屆以來唯一一位獲得最佳影片的中國內地導演。
獲最佳影片獎最多的導演
先後於2004年第7屆《》、2012年第15屆《》兩次獲得最佳影片獎。
同一屆獲獎最多的電影人(3獎
2013年俄羅斯籍導演憑藉《》榮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藝術成就(原創音樂)三項大獎,在該電影中,他一人身兼導演、編劇、剪輯、電影配樂等多職。
獲獎最多的導演
2008年第11屆評審團大獎、最佳男主角()《》、2012年第15屆最佳導演獎《》,其中還是一位非職業演員,其本質工作是警察,他也是第一位中國籍影帝。
2010年第13屆憑《》獲得評審會大獎、最佳導演獎,2016年第19屆憑《》獲得最佳影片獎,這也是中國內地導演繼(2002年第6屆《》)之後第二位獲得最高獎的導演。
年紀最小的影后
2013年馬來西亞籍小演員憑中國香港影片《》獲得最佳女演員獎,年僅10歲。同時,該影片男主角亦獲得最佳男主角獎,是第一位中國香港籍影帝,也是目前為止第一次影帝影后出自同一部影片。
影帝影后多黃蛋
影帝篇
2015年第18屆最佳男演員獎由、、三位中國男演員憑藉電影《》獲得,評審給出的評語是:他們個個表現優秀,缺一不可式的表現,讓影片完美呈現,讓人刮目相看;此外,該片導演還獲得最佳導演獎。此外,該片導演又於次年憑《》讓獲封影帝。
影后篇
2007年第10屆最佳女演員獎由、、、四位德國女演員憑藉電影《》獲得,同時該片還獲得最佳影片金爵獎,加上同樣身為女性的製片人及導演,本屆電影節完全成了六個女人的天堂。
影帝影后創作大師
先後於2002年第6屆、2005年第8屆捧出(《》)、(《》)兩位國際影后,同時還先後於2002年第6屆2012年第15屆讓、分別憑《》《》獲得最佳攝影獎。
先後於2015年第18屆、2016年第19屆捧出、、(《》)、()四位國際影帝。

華語影片

獲獎情況

歷屆華人獲獎情況
年份/屆次獲獎情況
1993年第01屆
最佳影片獎:《》(中國台灣)、評審團特別獎:《》(中國香港)
1995年第02屆
最佳女演員獎:《》
1997年第03屆
評審會特別獎:《》、最佳女演員獎:《》
1999年第04屆
最佳女演員獎:《》
2001年第05屆
最佳女演員獎:《》
2002年第06屆
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獎:《》、最佳攝影獎:《》
2004年第07屆
評審會特別獎:《》、最佳女演員獎:《》
2005年第08屆
評審會特別獎:《》、最佳編劇獎:、一凡《》、最佳女演員獎:《》
2006年第09屆
評審會大獎:《》
2007年第10屆
評審會特別獎:《》、最佳導演獎:《》、最佳攝影獎:《》、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
2008年第11屆
評審會大獎:《》、最佳男主角獎:《》
2009年第12屆
評審團獎:《》、評審會大獎:《》
2010年第13屆
評審會大獎:《》、最佳導演獎:劉傑《》、最佳音樂獎:《》、評審會特別嘉獎:、《》
2011年第14屆
評審會大獎:《hello!樹先生》、最佳導演獎:《hello!樹先生》、最佳編劇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音樂獎:《》
2012年第15屆
最佳導演獎:《》、最佳攝影獎:《》
2013年第16屆
最佳男演員獎:《》、最佳女演員獎:《》(馬來西亞籍)
2014年第17屆
評審會大獎:《》、最佳攝影獎:《》
2015年第18屆
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紀錄片獎:、《》
2016年第19屆
最佳影片獎:《》 、最佳男演員:《》、最佳攝影:《》
2017年第20屆
最佳男演員:《》
2018年第21屆
評審會大獎:《》、最佳編劇獎:、《》

入圍情況

年份/屆次導演/作品
2018年第21屆
《》
《》
2017年第20屆
《》
《》
《》
2016年第19屆
《》
《》
《》
2015年第18屆
《》
《》
《》
2014年第17屆
《》
《》
2013年第16屆
《》
《》
2012年第15屆
《》
《》
2011年第14屆
《hello!樹先生》
《》
《》
2010年第13屆
《》
《》
2009年第12屆
《》
《》
2008年第11屆
《》
2007年第10屆
《》
《》
《》
2006年第09屆
《》
《》
2005年第08屆
《》
《》
2004年第07屆 
《》
《》
2002年第06屆
《》
《》
2001年第05屆
《》
《》
1999年第04屆
《》
《》
《》
、《》
1997年第03屆
《》
《》
1995年第02屆
《》
1993年第01屆
《》
《》
《》

相關介紹

評選事件

第1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於2014年6月14日開幕。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無法現身本屆上影節。但上影節組委會接受記者採訪時直言,評審對黃海波表演的評判“不會受到藝術以外的事情干擾。”

相關影響

經過近20年發展,上海國際電影節以海納百川的風範,充分發揮文化推廣、產業集聚和經濟帶動功能,被業內譽為全球成長最快的國際電影節。
在中國電影產業持續繁榮發展的大背景下,邁入20個年頭的上海國際電影節無論報名影片、市場招展、創投項目,還是出席紅地毯、電影論壇的名人與嘉賓,以及前來報導電影節的媒體數量都再次刷新電影節創辦以來的紀錄,成為亞太地區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電影盛會。
電影節國際評審趙薇, 吳宇森等電影節國際評審趙薇, 吳宇森等
金爵獎項核心內涵,展現多元包容特色
如同金棕櫚獎之於、金熊獎之於、金獅獎之於,金爵獎是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核心。作為主競賽單元的獎項,它是電影節賦予優秀電影人最新作品的最高榮譽。金爵獎對多元文化的推動和引領有目共睹,贏得了海內外業界的尊重。
除競賽影片外,上海國際電影節最受大眾歡迎的國際影展單元,也始終堅持多元包容的特色,通過近20年電影節帶來的大量影片的薰陶,已培育起觀眾接納多元題材影片的觀影習慣,大大提高了觀眾的鑑賞水平和專業素養,比起平時大量好萊塢商業大片,每年電影節期間集中放映一大批高質量的優秀文藝片、歐洲片受到青睞,電影節通過國際影展真正做到了吸引觀眾回歸影院,培養了健康多元市場。
國際平台助推華語電影,彰顯中國力量
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之初就始終將自己放在中國電影產業大環境中,思考探索產業現象,尋找中國電影突破之路,與中國電影產業同呼吸,共命運。電影節通過多板塊的打通融合,有效建立起完整的助推中國影片、集結中國影人,彰顯中國力量的平台機制。
上海電影節的開閉幕紅地毯完整呈現華語影壇的最新風貌與動態,成為展示年度華語電影人創作實力的最佳視窗。電影節由此所形成的兼具推廣、行銷、發行的功能已得到國際業界的認同和肯定,越來越多的中國電影公司把參加上海電影節作為重要的亮相機會,發揮出了電影節助推華語電影走向國際的重要推廣功能,贏得了“亞洲第一紅毯”的美譽。金爵獎大師與新銳同台競技,一些獲獎的中國作品受到國際影壇關注,走向了世界。項目市場的中國電影項目創投成為華語電影力量的一次集結,不僅被國內外業界普遍關注,並紛紛被其他國際電影節所仿效。
堅持孵化新人集聚年輕力量,助推產業健康發展
上海電影節身處產業發展前端,助推新人、新作、新項目。自2004年起,陸續通過設立中國電影項目創投、亞洲新人獎、手機電影節(國際學生短片大賽)等活動,並發揮各主體活動的板塊聯動效應,搭建了中國-亞洲-世界三個階梯式的評獎與推廣平台,為不同區域、不同層次的人群提供專業化、定向化服務。
堅持創新與傳承,拓展新興媒體,保護經典遺產
上海國際電影節不僅敏銳把握產業發展與新媒體的最新關係,推出創新活動手機電影節,而且自覺堅持文化傳承,承擔起保護經典電影遺產的社會責任。2012年的手機電影節規模和影響力更有所創新,推出手機短片評選系列活動、短片展映、新媒體論壇及手機電影節頒獎盛典等4大主體活動。
經典影片拷貝修復,歷時1年成果卓現,上海電影節成為國際電影節中首個自覺承擔修復拷貝、推動文化傳承的電影節。《》、《》、《》,在大銀幕上重煥光彩,經典再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