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柱國

上柱國:簡介,北朝,唐代,五代,明代,-九游会j9

上柱國原義為自春秋起為軍事武裝的高級統帥,引申義為功勳的榮譽稱號,戰國時楚、趙置,位、相國下,甚尊。原為保衛之官。柱國原為國都之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柱國
  • 拼音:shàng zhù guó
  • 原義:自春秋起為軍事武裝的高級統帥
  • 引申義:功勳的榮譽稱號
簡介,北朝,唐代,五代,明代,

簡介

戰國時楚、趙置,位、相國下,甚尊。原為保衛國都之官。柱國原為國都之意。《戰國策·齊策二》:“﹝陳軫﹞見 ,再拜賀戰勝,起而問:‘楚之法,覆軍殺將,其官爵何也?’昭陽曰:‘官為上柱國,爵為上。’”《戰國策·齊策三》:“者,魏之柱國也;晉陽者,趙之柱國也;鄢郢者,之柱國也。”註:“柱國,都也。”後為楚最高武官,時立覆軍殺將有戰功者為上柱國,位僅次於令尹。《戰國策·齊策二》記昭陽對答,謂貴於上柱國的唯領令尹耳。

北朝

源於舊制。原為保衛都城安全的軍將,後為中央最高武官或,也稱上柱國。北魏、均置柱國將軍、上等,以統領府兵。元年,北魏孝莊帝以有翊戴之功,拜榮柱國大將軍,位在丞相上。三年(530年)爾朱榮被殺後此官遂廢。三年,以有建中興之功,又重新授予宇文泰柱國大將軍之號。到大統十六年以前,總共有八人被拜為柱國大將軍,當時號稱「」。宇文泰總領百官,督中外軍,為柱國之首,廣陵王則是因西魏皇族地位尊崇而掛名,其餘六柱國各督二個大將軍,共12個大將軍,分掌禁旅。(宇文泰,總領百官,督中外軍;元欣,、、柱國大將軍、、、;,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左、隴右、、開國公;,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大宗伯、開國公;,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開國公;於謹,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開國公;,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河內郡開國公;,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郡開國公)。《周書·齊煬王宇文憲傳》:“ 憲攻拔武濟,進圍洛口,收其東西二城……是歲,初置上柱國官,以憲為之。”隋代設上柱國及柱國,分別為、,藉以酬功勳之臣。

唐代

唐代的官分為、、、等,一個人可以同時擁有這幾項官職。
職事官,顧名思義,就是指他幹的工作,他的職位、權責和任務,比如,可以做馬軍總管,也可以做刺史之類的其他官員,這個官是經常變化的,每個戰役都會有所不同,這個官不代表他的身份地位。
散階被稱為“散位”、“本品”或“本階”,散階決定官員的地位和報酬。文武百官都擁有“散位”、“本品”,是“隨人走”的,不論乾什麼都是不變的。由於“官職”、“”是不一樣的,所以官大職小、職大官小、甚至有官無職的現象是很常見的。
爵位,它是對有功的人的特別封賞,表示皇帝對他的喜愛和恩寵程度,有固定的食俸,可以世襲。再大、本階再高的人,可能並沒有,而有爵位的人也不一定有官職和官階。古代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每一等又可以再細分,在公之上還有“王”,所以“王公”是最高爵位。
“上柱國”是勛級,是對作戰有功的人的特別表彰。現在軍隊里戰士或將領立功了,可以授予一等功到三等功,立功很多的人,可稱為“”,戰鬥英雄里又分為“特等戰鬥英雄”、“一等戰鬥英雄”等等,古代也是一樣,只是名稱不同。唐代勛級分十二等,最高等級是“上柱國”,其次是“柱國”,從士兵到將領都可以獲得各種勛級,現在也一樣,黃繼光是特等戰鬥英雄,而一個將軍可能什麼功也立不上,所以立功是不分級別的,只看你在戰鬥中的表現和貢獻。榮獲“上柱國”勛級的人,不論官職多大,都可以享受的待遇,換成現代的名詞,大概就是“”吧!

五代

《舊史·唐書·明宗紀五》:“詔曰:‘上柱國,勛之極也。近代已來,文臣官階稍高,便授柱國,歲月未深,便轉上柱國。武資初官,便授上柱國。今後凡加勛,先自,十二轉方授上柱國,永作成規,不令逾越。’”

明代

世宗曾欲加嵩上柱國勛,“嵩乃辭曰:“尊無二上,上非人臣所宜稱。國初雖設此官,達,功臣第一,亦止為。乞陛下免臣此官,著為令典,以昭臣節。”帝大喜,允其辭”(《明史》),如此謙恭,當然使世宗益視嚴嵩為心腹。世宗居,“惟嵩獨承顧問”,而嚴嵩雖大權在手,但對國家大政“與上無所許”,從不敢有可否,“兩個凡是”做的非常到家。皇帝贊其“忠勤敏達”。
《》稱階勛雲加授贈特進上柱國,疑止為贈設耳。公、徐魏公、常鄂公初俱帶“上柱國”,然階不過銀青。蓋因元之舊,官未定也。後常公物故,二公俱改“左柱國”。近夏少師言獨得“上柱”,為一時曠典。然在隋初為勛,而唐則四,實不為異也。乙丑年,加嚴嵩,辭以人臣無“上”,則夏公此官,固驂乘之禍耳。乙丑,少師以十五年滿加,固辭。辛巳,少師張居正亦以十五年滿加,亦辭,後卒以為贈。今按:“上柱國”一人,夏言;贈“上柱國”一人,。永樂十六年-姚廣孝死後封贈上柱國,常遇春也是死後封贈,(明史常遇春傳,姚廣孝傳有記載),《明史》和《國榷》上沒有記載徐達曾受上柱國,存疑。
天啟三年七月辛亥,葉向高進上柱國。(《國榷》和《明史》宰輔年表有詳細記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