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力大學是中央與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教育部首批“”試點院校、上海高水平地方套用型高校建設單位、成員、上海市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會員單位,入選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上海高等學校一流本科建設引領計畫。
學校創建於1951年,長期隸屬於國家電力部門管理;1985年更名為上海電力學院,開始本科層次辦學;2000年劃歸上海市管理。 學校歷經了上海電業學校、上海動力學校、上海電力學校、上海電力高等專科學校、的發展演變;2006年正式開始碩士層次辦學,2018年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018年11月30日,上海電力學院正式更名為“上海電力大學”。
截至2018年7月,學校有楊浦、浦東兩個校區,占地面積近1200畝;全日制在校生12000餘人;在編教職工11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790餘人;學校設有13個二級院部和32個本科專業;擁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電力大學
- 外文名: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 簡稱:suep
- 創辦時間:1951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類型:理工類
- 屬性:中央與上海市共建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2014年)
上海高水平地方套用型高校建設單位(2017年)
中國電力高校聯盟成員(2018年)
上海市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2017年) - 主管部門:上海市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
校長: - 本科專業:32個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
專業學位授權點5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 院系設定: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學院、自動化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等
- 校訓:愛國、勤學、務實、奮進
- 校歌:《光明使者》
- 校慶日:10月15日
- 地址:楊浦校區:上海市楊浦區長陽路2588號
臨港校區:上海市浦東新區滬城環路1851號 - 知名校友:程小魯、黃湛昌
歷史沿革,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師資力量,學科建設,教學建設,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學術資源,合作交流,文化傳統,校徽,校訓,校歌,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
歷史沿革
1951年10月15日,上海電業學校成立,校址設在371號。
1952年6月,上海電業學校改辦為上海電力工業學校。同年10月,接收原上海市工業專科學校平涼路校舍。
1953年11月,改名為上海動力學校。
1958年,按照水利電力部的要求,在上海動力學校的基礎上籌建上海電力學院。
1959年8月,更名為水利電力部上海電力學校。
1960年,華東電管局先後將上海業餘動力學院和上海電力工業專科學校併入學校。兩校併入後,學校更名為上海電力工業專科學校。
1965年4月,更名為半工半讀上海電力專科學校。
1974年7月,更名為華東電業管理局七·二一工人大學。
1979年2月,更名為上海電力專科學校。
1985年1月,經教育部批准,學校升格為上海電力學院。設定十二個本科專業,修業年限四年。學校實行水電部和上海市雙重領導,以水電部為主的領導管理體制。
1989年3月,學院首批三個專業被國家教委列為學士學位授予點,到1994年底,學院共有八個本科專業為學士學位點。
上海電力大學

1994年,電力部決定對部屬高校體制進行改革,決定自1995年1月1日起,上海電力學院進入華東電力集團。由電力集團參與管理,實行部、電力集團共同領導,以電力集團為主的管理體制。
1996年10月16日,根據電力部的有關要求,經華東電力集團籌備,上海電力學院董事會正式成立。同年11月,學校以優良的成績順利通過國家教委的評估。
2000年起,根據國務院關於高校管理體制改革的精神,學校實行屬地化,劃歸上海市管理。
2003年,上海電力學院被上海市政府命名為“市級文明”單位。
2004年11月,學校實施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在原有10系3院1部的基礎上經過整合歸併成13個教學分院。
2006年初,學校獲得批准,成為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同年,學校以優秀等級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2010年6月,入選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名單。
2017年4月26日,經國家發改委批覆,上海電力學院將學海路校區515畝土地、228000平方米校舍轉讓給上海民航職業技術學院。8月,被認定為上海市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2018年1月,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6月,獲批上海高等學校一流本科建設引領計畫首批入選項目。9月,上海電力學院臨港新校區啟用,全國高校唯一新能源微電網示範項目運行。11月30日,教育部發函批准上海電力學院正式更名為上海電力大學。12月,學校入選上海高水平地方套用型高校建設序列。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8年7月,上海電力大學共建有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學院、自動化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數理學院、外國語學院、國際交流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含上海新能源人才技術教育交流中心)、馬克思主義學院、體育部等13個二級院部,開設有32個本科專業。
二級學院 | 專業 | 科類 | 層次 | 學制 |
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 | 能源與動力工程(含卓越工程師班) | 理工 | 本科 | 四年 |
理工 | 本科 | 四年 | ||
理工 | 本科 | 四年 | ||
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 | 理工 | 本科 | 四年 | |
理工 | 本科 | 四年 | ||
理工 | 本科 | 四年 | ||
理工 | 本科 | 四年 | ||
理工 | 本科 | 四年 | ||
電氣工程學院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含卓越工程師班) | 理工 | 本科 | 四年 |
自動化工程學院 | 自動化(含卓越工程師班) | 理工 | 本科 | 四年 |
理工 | 本科 | 四年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含卓越工程師班) | 理工 | 本科 | 四年 |
理工 | 本科 | 四年 | ||
理工 | 本科 | 四年 | ||
理工 | 本科 | 四年 | ||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 理工 | 本科 | 四年 | |
電子信息工程(含卓越工程師班) | 理工 | 本科 | 四年 | |
理工 | 本科 | 四年 | ||
理工 | 本科 | 四年 |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文理兼收 | 本科 | 四年 | |
理工 | 本科 | 四年 | ||
文理兼收 | 本科 | 四年 | ||
理工 | 本科 | 四年 | ||
理工 | 本科 | 四年 | ||
文理兼收 | 本科 | 四年 | ||
文理兼收 | 本科 | 四年 | ||
數理學院 | 理工 | 本科 | 四年 | |
理工 | 本科 | 四年 |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含商務、旅遊、翻譯、語言文學方向) | 文科 | 本科 | 四年 |
文科 | 本科 | 四年 | ||
國際交流學院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中英合作辦學) | 理工 | 本科 | 四年 |
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7月,學校共有在編教職工11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790餘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為51.26%;入選高端人才、教育部高端人才獎勵計畫1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優秀骨幹教師稱號1人;擁有上海市教學團隊2個,入選高端人才2人、教育部優秀人才獎勵計畫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3人;上海市“高端人才”1人,上海市領軍人才1人,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1人,上海市教學名師3人,上海“高端人才”(“青年高端人才”)特聘教授13人;另有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6人,上海市寶鋼優秀教師獎10人,上海市育才獎28人次、上海市教學團隊4個。
上海電力大學

類別 | 名錄 |
---|---|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 | 李和興 |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 | |
高端人才 | |
全國優秀教師 | 符楊 |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 、劉海梅、張大全 |
上海市“優秀技術帶頭人” | 張建平 |
上海市“高端人才”特聘教授 | 朱群志、姚偉峰、趙晉斌、任洪波、陳文博、劉方、楊海申 |
青年高端人才 | 劉建峰、龐成鑫 |
上海市曙光學者 | 閔宇霖、李東東、劉永生、吳江、徐群傑、李永光、任建興、楊秀 |
光明學者 | 林順富、蘇向敬 |
上海市教學團隊 | 《電力系統分析》教學團隊(韋鋼) 《運籌學》教學團隊(施泉生) 流體機械教學團隊(姚秀平) 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教研室(任建興) |
參考資料: |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7月,學校有上海市iv高峰學科1個、上海市ii類高原學科1個、上海市一流學科1個、上海市重點學科6個、市教委重點學科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
南匯大學城校區一景

上海市iv高峰學科(1個):環境與生態
上海市ii類高原學科(1個):電力工程
上海市重點學科(6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物理學、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4個):現代電力系統與電站自動化、電力清潔生產與節能、電力企業信息化與決策支持、電廠套用化學與環境保護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電氣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環境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自動化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工程、電氣工程、電子與信息工程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5個):動力工程、電氣工程、控制工程、工程管理、計算機技術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18年8月,上海電力大學共有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省部級優勢專業10個,入選“卓越工程人才”計畫專業6個;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部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截至2018年7月,該校共有國家級實踐(實驗)基地(中心)2個,省部級實驗示範基地(中心)3個,省部級校外實習(實踐)基地5個,100多個校外實習基地;擁有上海市精品課程32門、國家級規劃教材及上海市優秀教材28本。2017年,該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通過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和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的共同認證;2018年,獲批上海市“一流本科”建設引領計畫項目1個,“套用型本科”試點專業9個、“中本貫通”試點專業2個
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能源與動力工程、自動化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新能源電力系統實驗中心
省部級優勢專業(10個):電子信息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軟體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創新創業教育實驗基地)、環境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商管理(涉外方向)、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公司理財方向)、工商管理
省部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電子電工實驗教學中心、能源動力實驗教學中心
“卓越工程人才”計畫專業(6個):電子信息工程(卓越計畫)、自動化(卓越計畫)、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力企業信息化方向)、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卓越計畫)、能源與動力工程(卓越計畫)
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3個):電力經濟與管理、熱能與動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序號 | 課程名稱 | 所屬部門 |
1 | 過程控制系統設計 | 自動化工程學院 |
2 | 熱力設備水質控制 | 環境與工程學院 |
3 | 運籌學 | 經管學院 |
4 | 計算機硬體技術 | 自動化學院 |
5 | 定向越野 | 體育部 |
6 | 汽輪機原理 | 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
7 | 高等數學 | 數理學院 |
8 | 給水處理工程 | 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
9 | fpga 套用開發 | 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 |
10 | 電力英語 | 外國語學院 |
11 | 傳熱學 | 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
12 | 發電廠電氣主系統 | 電力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
13 | 鍋爐原理 | 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
14 | 資料庫原理 | 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 |
15 | 多媒體技術 | 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 |
16 | 電機學 | 電力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
17 | 電力系統分析 | 電力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
18 | 數字電子技術 | 電力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
19 | 電路 | 電力工程系 |
20 | 自動控制原理 | 信息與控制技術系 |
21 | 大學物理 | 數理學院 |
22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社會科學部 |
23 | 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原理 | 電氣工程學院 |
精品課程參考資料來源
- 教學成果
截至2018年7月,上海電力大學共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並在近兩屆上海市教學成果獎評選中獲獎19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11項。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根據2019年2月學校網站信息顯示,上海電力大學共有原電力工業部重點實驗室1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2個、上海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上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上海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上海高校知識服務平台協同創新中心1個、新能源人才教育技術交流平台1個、上海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上海市知識服務平台1個。
序號 | 基地類型 | 基地名稱 | 批准建設時間 | 批准單位 |
1 | 原電力工業部重點實驗室 | 上海電力學院熱力設備腐蝕與防護實驗室 | 1999年 | 國家電力公司 |
2 | 上海市重點實驗室 | 2007年 | 上海市科委 | |
3 | 上海高校重點實驗室 | 電力腐蝕控制與套用電化學重點實驗室 | 2008年 | 上海市教委 |
4 | 上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2008年 | 上海市科委 | |
5 | 上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上海電力能源轉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2010年 | 上海市科委 |
6 | 上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上海防腐蝕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2010年 | 上海市科委 |
7 | 上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上海發電環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2011年 | 上海市科委 |
8 | 上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上海綠色能源併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2013年 | 上海市科委 |
9 | 上海市重點實驗室 | 上海市電力材料防護與新材料重點實驗室 | 2014年 | 上海市科委 |
10 | 上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上海發電過程智慧型管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2014年 | 上海市科委 |
11 | 上海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上海高校高效電能套用工程研究中心 | 2014年 | 上海市教委 |
12 | 上海高校知識服務平台協同創新中心 | 上海智慧型電網技術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 2015年 | 上海市教委 |
13 | 新能源人才教育技術交流平台 | 上海新能源人才技術教育交流中心 | 2015年 | 國家能源局綜合司 |
14 | 上海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 一帶一路能源電力管理與發展戰略研究基地 | 2016年 | 上海市教委 |
15 | 上海市知識服務平台 | 上海電力安全技術研究中心 | 2017年 |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
17 | 上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上海生物質能高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2018年 | 上海市科委 |
科研成果
截至2018年,近年來,學校主持和參與各類科研項目近千項,其中國家“973”“863”課題、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資助計畫、上海市科委重大(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計畫、青年科技啟明星計畫、浦江人才計畫、曙光計畫、晨光計畫、陽光計畫等多種類高水平科研項目和人才培養項目400多項;獲省部級及以上科學技術獎51項,其中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我國首座大型海上風場關鍵技術及示範套用》(2018年,符楊)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17年12月,上海電力大學圖書館累計紙質藏書128.19萬冊,每年的生均年進新書量都超過3冊/生,訂閱紙質期刊1200多份;電子圖書、學位論文等632萬冊,數字資源資料庫38個。
上海電力大學

- 學術期刊
《》系公開發行的學術性刊物,是上海市高等學校(自然科學版)優秀學報,由上海市教委主管,上海電力學院主辦,主要刊登電力、電機、熱能動力、環境與化學、信息與控制、計算機技術,電力經濟與管理,以及相關基礎學科(數、理、化、力學)等的研究成果,同時也刊登涉及電力內容的文科類論文。
合作交流
2013年,學校倡議並成立了“adept國際電力高校聯盟”,與英國、俄羅斯、德國、澳大利亞等9所以電力為特色的中國國外大學簽署了10校間的校際交流與合作備忘錄,共商能源電力行業高校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學校與英國、美國、加拿大、俄羅斯、西班牙、葡萄牙、德國、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越南、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的多所院校建立了友好、互惠交流關係,簽署了校際交流、合作辦學等實質性合作協定;每年聘請長短期外國文教專家和科技專家來校擔任名譽教授、海外名師,進行講學及合作研究;與英國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共同舉辦電氣工程專業本科合作辦學項目;推動暑期遊學、海外實習、碩士雙學位等學生海外學習、實習項目;學校目前有來自越南、寮國、蒙古、高棉、辛巴威、剛果(布)、喀麥隆、澳大利亞等國家的長期留學生近百名。
學校對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結合自身特色,成立“‘一帶一路’能源電力國際人才培養基地”及“一帶一路能源電力海外掛職實訓基地”。學校成立了“中葡文化交流中心”。2018年10月26日,由上海電力學院發起倡議的全球首個“一帶一路能源電力高校聯盟”和“一帶一路能產學研聯盟”在上海正式成立。
文化傳統
校徽
學校徽志是外圓內方圖案,圖形正中系“電”古文字型與高壓輸變電鐵塔造型的融合,代表學校以培養光明使者振興能源電力的志向;圖形下方“1951”字樣代表學校建校時間;圖形外環上方是“上海電力大學”校名,外環下方是“上海電力大學”的英文大寫。

校徽的內外圓環的中英文代表學校的中英文名字;繁體字電字代表學校是以電為主的教學方式;背景顏色為紅色代表學校激情的辦學方式。

校訓
勤學,奮進,愛國,務實

校歌
《光明使者》浦江奔流,明珠閃亮,四海英華相聚一堂。 務實致用,明理致遠,我們在和諧校園成長。 務實致用,明理致遠,我們在和諧校園成長。 光明使者,社會棟樑,心懷夢想重任莫忘。 薪火相傳,桃李芬芳,我們為民族振興爭光。 薪火相傳,桃李芬芳,我們為民族振興爭光。 我們為民族振興爭光!爭光! | ![]() |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校長 | 李和興 |
黨委書記 | 李明福 |
副校長 | 封金章、徐凱、符楊、黃冬梅 |
黨委副書記 | 李和興、李艷玲、翁培奮、徐凱 |
總會計師 | 張川 |
歷任領導
學校沿革 | 校領導姓名 | 任職 | 任職時間 |
上海電業學校 | 李漢傑 | 校長(兼) | 1951.10~1952.5 |
胡永暢 | 書記 | 1951.10~1952.5 | |
上海電力工業學校時期 | 仇啟琴 | 書記 | 1952.8~1953.3\1956.2~1958.8 |
校長 | 1955.6~1960.8 | ||
董一博 | 書記 | 1953.3~1955.6 | |
校長 | 1953.4~1955.6 | ||
褚乾臣 | 書記 | 1955.6~1956.2 | |
徐振聲 | 代理校長 | 1959.4~1960.3 | |
葉楓 | 書記 | 1958.8~1962.12 | |
上海電力工業專科學校 | 程重遠 | 校長(兼) | 1960.7~1963.3 |
書記(兼) | 1979.7~1983.3 | ||
閻學謙 | 黨委負責人,書記 | 1962.12~1964.5 | |
吳晨平 | 校長 | 1962.8~1968.3 | |
任伯祥 | 書記 | 1970.4~1978.5 | |
校革委會主任 | 1968.3~1978.5 | ||
陸楚龍 | 校長 | 1983.3~1985.7 | |
李營 | 書記 | 1983.3~1985.7 | |
上海電力學院 | 許英才 | 校長(兼) | 1985.7~1987.9 |
書記(兼) | 1985.7~1987.9 | ||
蘭之達 | 校長 | 1989.8~1995.12 | |
胡三梅 | 書記 | 1991.4~1995.12 | |
陳大森 | 校長 | 1995.12~2004.6 | |
周光耀 | 書記 | 2000.4~2013.7 | |
曹家麟 | 院長 | 2004.6~2011.1 | |
成旦紅 | 書記 | 2013.7~201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