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是一部關於全球毀滅的災難電影,由執導,、、和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9年11月13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故事發生在2012年12月,一家人正在度假。沒想到根據,2012年的12月21日,正是,瑪雅人的日曆也到那天為止,再沒有下一頁。電影講述了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國人民掙扎求生的經歷,災難面前,盡現人間百態。
基本介紹
- 導演:
- 編劇:、哈拉德·克盧瑟
- 主演:,,,,
- 製片人:、
- 出品公司:哥倫比亞影片公司
- 中文名:2012
- 外文名:farewell atlantis
- 其它譯名:2012世界末日
- 發行公司:哥倫比亞影片公司
- 製片地區:
- 製片成本:2億美元
- 拍攝日期:2008年7月23日至2008年10月18日
- 類型:動作
- 片長:158分鐘
- 上映時間:2009年11月13日(中國內地)
- 分級:usa:pg-13
- 對白語言:英語
- 色彩:彩色
- imdb編碼:tt1190080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圖片,電影評論,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音樂原聲,幕後花絮,獲獎記錄,幕後製作,製作發行,製作公司,上映日期,票房收益,影片評價,媒體評價,觀眾評價,
劇情簡介
傑克遜·柯蒂斯(約翰·庫薩克飾)帶著孩子去度假,卻發現曾有美好回憶的湖泊已經乾涸,而這個地區也成為了禁區。充滿疑惑的他在黃石附近的營地偶然認識了查理。查理告訴他由於自然環境和資源長期被人類掠奪性破壞,地球自身的平衡系統已經面臨崩潰,人類即將面臨空前的自然災害。查理說有些國家已經在聯合秘密研製並建造可以躲避這個災難的方舟。傑克遜以為他是個瘋子,就一笑而過走開了。
然而第二天,災難就發生了。強烈的地震、巨大的讓眼前熟悉的家園變成了人間地獄。在地球的其他地方,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也以前所未有的規模爆發。傑克遜和眾多家庭一樣踏上了求生之路。面對全球性自然災害不知何去何從的他突然想起查理提到過的方舟和地圖,於是決定前往諾亞方舟基地尋找生存的機會。
在尋找和前往基地的過程中,傑克遜一家經歷了生死考驗。最終他們終於到達方舟基地。然而已經製造完成的方舟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從世界各地聞訊湧來的受災人群。誰去誰留已然成為挑戰整個人類的道德抉擇。面對災難,來自不同國家的人類做出了最重要的抉擇:“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平等的生存機會!”最後人們終於在方舟中度過了這一全球性的災害,獲得了繼續繁衍和發展的希望。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備註 |
---|---|---|---|
傑克遜·克魯斯特 | 海帆(東影配音) | 他是個狂熱而執著的人,有點理想主義,覺得自己能夠控制情況。 | |
張琦 | 威爾遜總統的女兒,艾德里安博士的女友 | ||
查理·弗羅斯特 | 郭政建 張欣 | 相信神秘預言,藏有方舟所在地的地圖。 | |
凱特·克魯斯特 | 周帥 | 傑克遜的前妻。 | |
艾德里安·赫萊姆斯里 | 戴超行 | 發現了危機的年輕科學家,勞拉的男友。 | |
總統(托馬斯·威爾遜)/president thomas wilson | 齊克建 劉北辰 | 偉大的父親,偉大的總統,在海嘯來臨時作為一名普通美國人去世。 | |
卡爾·安胡瑟 | 劉以嘉 | 堅持原則,兢兢業業的可憐人。 | |
托尼·蒂亞戈 | 程玉珠 | ---- | |
韋斯特教授 | 高增志 | ---- | |
莉莉·克魯斯特 | ---- | 傑克遜的女兒 | |
賽特男·特思羅塔尼博士 | ---- | ---- | |
戈登·塞爾伯曼 | 劉北辰 | 凱特與傑克遜之間的第三者,災難來臨時冒險駕駛飛機拯救了大家 | |
諾亞·克魯斯特 | ---- | 傑克遜的兒子,和爸爸關係並不好,從來只叫他爸的名字 | |
---- | ---- | ||
天欽 | ---- | ---- | |
索納姆的奶奶 | ---- | ---- | |
nima | ---- | ---- | |
索納姆的爺爺 | ---- | ---- | |
艾德里安父親哈里·赫萊姆斯里 | 陸建藝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導演 | 副導演(助理) | 編劇 | 攝影 | 配樂 | 剪輯 | 配音導演 | 藝術指導 | 美術設計 | 服裝設計 | 視覺特效 |
---|---|---|---|---|---|---|---|---|---|---|---|
戴維·阿諾德 傑姆斯·比安狄 | 哈拉德·克盧瑟 | 迪恩·塞姆勒 | 張雲明(公映) 張琦(東影配音) | 羅斯·德姆斯特 | 吉文·坎利夫 |
演職員表參考來源
角色演員介紹
- 傑克遜演員:影片的主人公,凱特的前夫,曾經是個作家,但因為書不受歡迎改為替大老闆當司機。是個狂熱而執著的人,有點理想主義,覺得自己能夠控制情況。因災難來臨時,積極地去救助自己的兩個孩子與前妻。
- 凱特演員:傑克遜的前妻。在抵達西藏後,不斷求助當地人,拼了命地先讓兩個孩子脫險,展現母親的大愛。
- 艾德里安演員:在朋友的幫助,第一個發現了危機的年輕科學家,並把這個訊息告訴了總統,積極地幫助世界各國完成逃亡之計畫。
- 總統演員:美國的黑人總統,在臨走前往西藏時,選擇留在華盛頓與普通的百姓在一起。最後在海嘯來臨時,被美國的航母臨面壓下,成為一名普通美國人而去世。
- 副總統演員:美國的副總統,在得知危機的訊息時,還報以嘲笑的態度。在海嘯來臨時,表現了一個自私且自大的反面形象。
角色演員介紹參考來源
音樂原聲
曲目 | 專輯資料 | |
---|---|---|
time for miracles(主題曲) | run daddy run | ![]() |
u.s. army | constellation | |
fades like a photograph filter | leaving las vegas | |
ready to rum ble | ashes in d.c. | |
spirit of santa monica | wisconsin | |
great kid | nampan plateau | |
it ain't the end of the world | saving caesar | |
collision with mount everest | adrian's speech | |
stepping into the darkness | open the gates! | |
we are taking the bentley | suicide mission | |
2012 - the end of the world | the impact | 作曲者:哈洛德·克盧瑟 |
the end is only the beginningnly the beginning | finding charlie lie | 發行日期:2009年11月10日 |
幕後花絮
- 影片原名為《再見亞特蘭蒂斯》(farewell atlantis)。
- 《2012》投資2億美元,是執導電影裡成本最高的一部。
- 《2012》的預告片製作時,影片的配樂尚未完成,所以使用了《》的原聲音樂。
- 實際上2012年的末世論是一種西方思想,並非瑪雅人所創,相反瑪雅人只是認為在2012年之後,世界會進入一個新紀元,這與世界末日並無太大關聯。
- 影片原計畫是在2010年公映,但導演於2008年的作品《》票房和口碑均十分不理想,因而羅蘭·艾默里奇加快了《2012》的製作速度,影片也得以提前一年問世。
- 《2012》片長158分鐘,是羅蘭·艾默里奇執導的第二長的電影,第一長的是主演的《》。
- 片中總統名字的第一個和最後一個字跟真實生活中的第28屆總統相同。伍德羅·威爾遜的第一個名就是托馬斯。
- 羅蘭·艾默里奇拍攝完影片之後曾對《今日美國》的採訪里表示,《2012》是他的最後一部災難電影。
- 與羅蘭·艾默里奇的其他導演作品一樣,《2012》的劇本創作同樣有羅蘭·艾默里奇參與。鑒於《2012》里出現的大量描述真實城市發生災難的情節和鏡頭,mpaa曾經為該片的分級而產生過激烈爭執,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該片應分級為r。不過最後考慮到影片確實沒有出現太過血腥的段落,《2012》最後還是分級為pg-13。
- 有意思的是,一些電影院將影片的放映時間安排在20:12分。
- 主角的名字是jackson curtis ,這個名字和饒舌歌手的真實姓名一樣,這是因為羅蘭·艾默里奇是50分的大冬粉,所以他拍《2012》的時候希望以他的真名來命名主角。
穿幫鏡頭
- 常識錯誤:飛機無法在充滿火山灰的環境正常行駛,因為火山灰將導致發動機熄火。
- 連貫性錯誤:當孩子們在野營時受到蚊子叮咬,彼此都在臉上發現了幾個相當嚴重咬傷的痕跡。然而,當第二天他們回到家中時,他們的臉上似乎完美無缺。
- 地理錯誤:在cnn節目的那個鏡頭中,報導了里約熱內盧的毀滅以及南美被地震破壞後,接下來報導了墨西哥城也被地震摧毀了。但是墨西哥城不在南美洲而是在北美洲。
- 地理錯誤:在黃石的帳篷里,孩子們穿著無袖襯衣和短褲。然而即使在夏天,黃石的夜間氣溫會急劇下降。孩子們處於低溫的危險中。
- 事實錯誤:在影片結束時,天空晴朗,陽光明媚,並且氣溫相對溫暖。然而,僅僅在黃石的大爆發就足以令整個世界進入核冬天。
- 考據錯誤:當jackson和gordon駕車前往方舟時,他們在卡車後部,你可以看到,車的速度非常快,但他們的頭髮並沒有動。
- 連續性:當jackson來接他的孩子去露營時,他被拍到正從他的豪華轎車後面經過,此時後備箱是完全打開的,但是在下一個鏡頭中,後備箱還未完全打開。
獲獎記錄
時間 | 名稱 | 獎項 | 種類 | 得獎者 |
---|---|---|---|---|
2010年 | 最佳特效 | 提名 | 沃克·恩格爾 | |
最佳動作/冒險/驚悚電影 | 全體劇組 | |||
2010年 | 最佳科幻電影男演員 | 提名 | 約翰·庫薩克 | |
最佳科幻電影女演員 | 阿曼達·皮特 | |||
最佳科幻電影 | 全體劇組 | |||
2009年 | 最佳音效 | 獲獎 | 麥可·麥吉 | |
最佳視覺效果 | 沃爾克·恩格爾 | |||
最佳電影剪輯 | 提名 | 戴維·布倫納 | ||
最佳藝術指導、製作設計 | 巴里·朱塞德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衷於災難題材的導演在執導《》、《》等災難大片後,再次他選擇了世界末日做噱頭,製作了一部關於全球毀滅的電影《2012》。導演在看到熟悉的城市在銀幕上毀滅時,感到一種不可思議的震撼,於是開始琢磨2012年世界末日這個題材,所以導演在2006年就開始著手構思《2012》的故事。
演員選擇
在《2012》中扮演的主角戲份最多。談及為何要挑選約翰時,導演羅蘭·艾默里奇說:“當開始構思故事的時候,在腦海里男主角的樣子就是約翰·庫薩克。他對於驚悚題材把握得很到位,喜歡捕捉他在片長一些即興的演出,為這部電影增添了許多有趣的元素。”
3d製作
影片共採用1400個cg特效鏡頭,耗資近兩億美元,如此多的cg鏡頭,為3d版做了充分的準備。原始版本中這些cg特效鏡頭往往保留了場景的每一部分、多個攝影角度的場景工程檔案及三維深度信息,視覺特效師已經為場景中的元素(包括:汽車、、道路、路燈、樹木等)都建立起了三維模型,然後再將這些模型打破。3d特效團隊針對這些鏡頭重新整理,依照情節所需用以前搭建好的三維場景將攝像機的角度、視角差、製作得準確而逼真,重新渲染輸出高品質的畫面,每一個鏡頭都經過多番調試預覽,力求最震撼、最真實、最符合物理空間關係的效果。
影片宣傳照

影片初期就對人群採集了大量的照片,然後為他們建立了cg模型,對於主要人物,根據來自eyetronics的掃描數據,建立了強大的資料庫及模型庫,開發了新的和算法和包括gpu處理矩陣、solid state drive、高速內部網路等在內的特殊硬體環境使影片的製作達到效率和質量的雙重提高。
除cg特效鏡頭外,原拍攝保留了大量的3d拍攝素材,也都將運用到此次3d製作中,大量的深度信息圖在原先拍攝時已經提取,此次利用實拍的深度信息做3d的轉制,直接保證其轉換質量的高還原性及真實性,並對之前由於技術不成熟造成效果不佳進行了深度修復,大大增加了3d效果。
除cg特效鏡頭外,原拍攝保留了大量的3d拍攝素材,也都將運用到此次3d製作中,大量的深度信息圖在原先拍攝時已經提取,此次利用實拍的深度信息做3d的轉制,直接保證其轉換質量的高還原性及真實性,並對之前由於技術不成熟造成效果不佳進行了深度修復,大大增加了3d效果。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1. centropolis entertainment [美國] | 3. farewell productions |
2. [美國] | 4. the mark gordon company [美國] |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
法國 | 2009年11月11日 | 澳大利亞 | 2009年11月12日 |
德國 | 2009年11月12日 | 俄羅斯 | 2009年11月12日 |
中國香港 | 2009年11月12日 | 英國 | 2009年11月13日 |
義大利 | 2009年11月13日 | 加拿大 | 2009年11月13日 |
巴西 | 2009年11月13日 | 日本 | 2009年11月20日 |
票房收益
影片於2009年11月13日在全球同步上映,上映首周的周末三天全球的票房為2.25億美元,其中北美票房6500萬,海外票房1.6億,其中法國1720萬、俄羅斯1530萬、韓國990萬、西班牙810萬。影片在北美3404家影院上映,首日便拿到2360萬美元的票房收入,而周六和周日分別入賬2480萬和1660萬。
《2012》在中國內地上映後,占據了市場60%以上的排映空間,單日票房占比高達90%以上。上映首周收穫票房為7500萬人民幣。《2012》在中國內地上映20天,總票房已突破4億元大關,全球票房已經突破6億美元。
影片評價
媒體評價
好評
任何有點觀影經驗的觀眾,在看這片的過程中都很容易識破導演弄的各個蹩腳的懸念,不過也能時不時給你帶來歡樂。(《》評)
影片的片場面佳、內涵深。(《華盛頓郵報》評)
在類型片中,這部電影幾乎可算完美,艾默里奇的《2012》給出了各種你所能想到的角度,不過這些內容都遠比你想到的要深。(《》評)
2012景象

差評
小心《2012》,這部電影有相當不可信的奇蹟和《》般冗長的故事,整部電影是憤世嫉俗、充滿偏見、腦殘、浪費時間、浪費金錢、毫無靈魂、主題蠢到爆。(《》評)
觀眾評價
好評
《2012》有足夠的自身實力去吸引觀眾,想賺錢而技術含量低下的商業產品太多了,《2012》畢竟還是拿出了很多有意思的東西,包裝出很多概念,釋放出不少善意。影片不複雜,無非就是逼真特技加一些爛熟的劇情,最後一秒的生死懸念、美國國家主義的張揚等等,但它把這些東西、各種元素糅合得讓觀眾目瞪口呆,幾乎達到了銀幕所見和想像力的一致。至於影片的驚悚感,這基本是“過山車型”,間隙式地給予觀眾相應的驚喜。(《》評)
差評
裡面卻滲透著美國人自以為是的政治主張和思想,一門心思地指手畫腳領導世界。片中對中國的畫面和台詞處理,看來是不友善的,甚至可以說有些調侃。技術層面也硬傷很多,特技始終與劇情割裂,是《》、《》、《》、《》、《》中特技鏡頭的重新剪輯、拼湊,無創新之感。(《瀟湘晨報》評)